國家為何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等人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的考古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了,在考古中,我們發掘出了大量的古代文物。

但是有一場發掘活動很失敗,具體的說是非常失敗,堪稱我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敗筆,那就是明十三陵的發掘活動。



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中期,郭沫若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吳晗擔任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發起,和郭沫若,鄧拓等人一起上書請求發掘明十三陵。

後來國家批准,他們便開始了考古之路。

本來他們是要尋找長陵墓道的,可是一直沒找到長陵的地宮入口,可沒想到就在這時候,在途中意外的發現了一處坍塌,最後確定是萬曆皇帝的定陵。

所以他們考古專家們便當即決定就拿定陵當作試驗場,隨後再去發掘長陵。



可是就是這場發掘,導致了數千件文物遭到了損壞。

當時他們發掘定陵的時候,沒有考慮周全,使得損失巨大,那次的發掘行動也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說它是失敗的呢?這原因之一是因為在這定陵發掘的兩年時間裡,出土了萬曆皇帝和其皇后的頭骨。

這些頭骨首先被拿到了中科院進行修補,後來又差一點被帶到國外進行展覽。

最令人氣憤的是,這些頭骨修補之後,被當作了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甚至被放在了定陵的門口供人們觀看。



這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技術的有限,導致定陵出土的絲織品大量毀壞。

當時絲織品被挖掘出來以後,技術條件較差不能很好的保護這些物品,甚至是,他們將這些絲織品直接堆放在了庫房裡長達半個世紀。

後來那些絲織物品遭受到了嚴重的碳化,就連現在的技術也無法對其進行修復了。

這第三個原因其實是因為人為的無知,當時的人們不知道這些物品的重要性,隨意的將這些文物進行實驗和拆卸,這所導致的後果,損失不可估量。



最後,因為全國上下好多人都知道了定陵發掘的消息,於是都紛紛上書請求發掘。

我國總理周恩來深思熟慮過後,覺得應該抑制這種風氣。

最後周總理下令,才最終停止了陵墓的發掘。

小編想說,定陵發掘的失敗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失敗而已,它給中國文明帶來的損壞是巨大的,所以在小編看來,周總理的做法是明智的,倘若再不制止,恐怕會損失更多。

吸收到教訓之後,現在的人們不再敢發掘帝王陵墓了,所以現如今的明十三陵中的其他帝王陵墓以及其他的帝王陵墓也都漸漸地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麼多寶貝都毀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下葬之所,這裡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還有皇后,皇子,妃子等百餘人。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墓群,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清朝東陵幾乎已被毀於一旦,現存的中國各代皇帝陵墓中,...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