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很喜歡挖掘皇室陵墓,原來他所做的只是為了文學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摘要: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是一個非常有才的人,並且大家對他的評價也是有好有壞,曾經有人說過郭沫若是繼魯迅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家了。
不過也有人在說他是文壇的「變色龍」。
其實郭沫若除了是一個文學家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那就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
郭沫若對歷史也是非常的感興趣,曾經也是研究過甲骨文。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長,不過郭沫若還有一個特殊的癖好至今也是有人議論,他本人,其實是非常愛好挖墓的。
在建國之後,郭沫若非常想挖掘北京明十三陵中永樂大帝朱棣的長陵。
但是這個陵墓卻十分的難搞。
很多人挖了好幾天也是沒有挖動,考古隊也是覺得這個陵墓非常的難挖,於是他們很快把這件事告訴給了郭沫若,經過了長時間的考慮,郭沫若決定放棄長陵。
於是他換了一個目標和他的考古隊開始,挖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定陵挖掘也是中國歷史上主動考古挖掘的陵墓。
根據報導,要挖掘定陵是經過很多部門的慎重考慮和批准,並且也是由專業的考古人員實施。
為了就是能夠在歷史上增加一些必要的知識。
郭沫若也是,帶領著自己的考古隊在此摸索。
終於,考古隊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找到了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這都想也就是定陵的入口。
當時所有的考古人員都非常的開心,因為這是他們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在定陵一共出土了將近3000多珍貴的文物,但是很不幸的是。
大量的文物在接觸空氣之後,密碼都被氧化破壞,所有的珍貴名畫絲織品全部灰飛煙滅。
許多的考古人員因此也是感到很心疼,當然,郭沫若也不例外。
定陵的挖掘也是成為了中國考古史上第一個悲劇事件。
這件事情也是很快被傳入到了北京,當時文物部門的領導聽到此狀況也是大吃一驚。
就在與此同時,也傳來其他的消息也有省份的人開始挖掘當地的皇陵,這件事也是被周總理知道,於是他下令禁止全國挖掘任何人陵墓,這才避免了這樣的事再次發生。
定陵所產生的悲劇,也是讓郭沫若感到很好奇,開始細心研究,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在1965年郭沫若又請求挖掘朱莉的長陵,其實郭沫若總是要求挖此陵墓,是為了一本書籍,那就是著名的《永樂大典》,可是有了上一次慘痛的教訓,郭沫若也是沒有申請成功。
除此之外,郭沫若對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也是有很大的好奇心,先不說乾陵有多麼的壯觀,就說這個墳墓的旁邊就有的黃金500多噸,墓門口都已經這樣了,更別說是陪葬品。
可是郭沫若想要的並不是這些他一直是心繫著《蘭亭集序》因為經過他的研究,發現這本書就在乾陵里,由此可見,郭沫若對待文學的態度也是很積極。
不過在多年以後,中國終於挖掘出秦始皇的l陵墓了,雖然是多少得了解墓中的情況,但是中國的考古隊並沒有向深繼續挖掘,據說裡面也是非常的危險。
當然秦始皇陵還有很多不知道的秘密,這也是牽動著很多考古學者的心裡。
但是總理也是說了一句話,那就是十年之內不開帝王墓。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結果造成了我國考古史上的最大悲劇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
郭沫若為什麼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有這麼些原因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郭沫若還是一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其在甲骨文上的造詣,更是很難有人一整高低,為中國科學...
定陵的挖掘是考古悲劇?郭沫若:至少我們知道了萬曆是個瘸子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句話,叫「死者為大」。在中國,由於五年多年的文化傳承,中國人對祖先更是充滿了崇敬之情。不管是誰,只要是動了別人的祖墳,在古代就會遭到滿門抄斬的刑罰。因此中國人也成為了對「身後事...
郭沫若想打開這個墓,周總理說了一句話,斷了他10年的念想
郭沫若是現代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由於他早年留學日本,回到中國後不僅擔任文學藝術會主席,也是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所以歷史上對郭沫若的褒貶總是不絕於耳。
為一睹《永樂大典》,他費盡心思想挖朱棣陵寢,周總理回復休想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
郭沫若力主發掘定陵,製造了史上最大考古悲劇,參與人員離奇死亡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
郭沫若請求挖秦始皇、武則天的陵墓,周總理一句話否決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歷史學家。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唯物史觀學派,證明了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除了進行理論性的歷史學研究外,郭老還對考古非常有興趣,他一直想把...
為什麼周總理禁止挖掘帝王陵墓?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朝定陵吧
中華歷史五千年,很多真相都淹沒在煙塵之中,而歷朝歷代的皇帝陵墓中有大量的陪葬品,通過挖掘古代皇帝的陵墓來了解歷史真相一直是考古界的習慣,但是現在國家已經明令禁止挖掘皇帝陵墓,這是為什麼呢?
郭沫若申請挖掘明長陵只為目睹一件寶物,最後明定陵成了「替死鬼」
郭沫若出生於晚清時期(1892年)的著名現代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曾留學與日本,是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為「一代大文豪」,郭沫若除了對詩詞文獻有很深的研究,對於中國的考古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當初挖掘定陵時到底造成了多少損失?之後就嚴禁帝陵發掘
1958年在郭沫若建議發掘一座明代皇陵用來進行歷史研究,最初郭沫若力薦挖掘永樂皇帝的墓,因為他認為發掘永樂地宮極有可能發現失傳已久的《永樂大典》,但是長陵規模實在是過於龐大,經過多方勘探一直沒有...
20世紀令人痛心的考古發掘,郭沫若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有一種考古的痛叫「明定陵考古發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
明十三陵開挖過程中所發生的詭異事件 至今仍然無法解釋
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北京副市長的郭沫若提出了一個方案,那就是挖掘明十三陵,可正當專家花費了一年的時間翻開了定陵之後,卻不敢繼續發掘了,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發生了太多詭異的事,並且還絡繹不...
此人力主發掘定陵,參與人員離奇死亡,製造中國史上最大考古悲劇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
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古代不管是誰動了別人家祖墳 都是滿門抄斬的 如今為什麼還要考古
中國有句俗話叫「死者為大」,中國發展至今對於祖先一直都是心懷崇敬之情的,在古代的時候不管是誰動了別人家祖墳,這都是滿門抄斬的大罪!所以中國對於祖先與死者的「身後事」是非常看重的。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郭沫若提議繼續挖掘秦始皇陵,上級及時遏制,別再動帝王陵!
明定陵建於1584~1590年,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陪葬的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如今,它最出名的一個身份就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