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很喜歡挖掘皇室陵墓,原來他所做的只是為了文學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是一個非常有才的人,並且大家對他的評價也是有好有壞,曾經有人說過郭沫若是繼魯迅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家了。

不過也有人在說他是文壇的「變色龍」。

其實郭沫若除了是一個文學家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那就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

郭沫若對歷史也是非常的感興趣,曾經也是研究過甲骨文。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長,不過郭沫若還有一個特殊的癖好至今也是有人議論,他本人,其實是非常愛好挖墓的。

在建國之後,郭沫若非常想挖掘北京明十三陵中永樂大帝朱棣的長陵。

但是這個陵墓卻十分的難搞。

很多人挖了好幾天也是沒有挖動,考古隊也是覺得這個陵墓非常的難挖,於是他們很快把這件事告訴給了郭沫若,經過了長時間的考慮,郭沫若決定放棄長陵。

於是他換了一個目標和他的考古隊開始,挖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定陵挖掘也是中國歷史上主動考古挖掘的陵墓。

根據報導,要挖掘定陵是經過很多部門的慎重考慮和批准,並且也是由專業的考古人員實施。

為了就是能夠在歷史上增加一些必要的知識。

郭沫若也是,帶領著自己的考古隊在此摸索。

終於,考古隊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找到了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這都想也就是定陵的入口。

當時所有的考古人員都非常的開心,因為這是他們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在定陵一共出土了將近3000多珍貴的文物,但是很不幸的是。

大量的文物在接觸空氣之後,密碼都被氧化破壞,所有的珍貴名畫絲織品全部灰飛煙滅。

許多的考古人員因此也是感到很心疼,當然,郭沫若也不例外。

定陵的挖掘也是成為了中國考古史上第一個悲劇事件。

這件事情也是很快被傳入到了北京,當時文物部門的領導聽到此狀況也是大吃一驚。

就在與此同時,也傳來其他的消息也有省份的人開始挖掘當地的皇陵,這件事也是被周總理知道,於是他下令禁止全國挖掘任何人陵墓,這才避免了這樣的事再次發生。

定陵所產生的悲劇,也是讓郭沫若感到很好奇,開始細心研究,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在1965年郭沫若又請求挖掘朱莉的長陵,其實郭沫若總是要求挖此陵墓,是為了一本書籍,那就是著名的《永樂大典》,可是有了上一次慘痛的教訓,郭沫若也是沒有申請成功。

除此之外,郭沫若對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也是有很大的好奇心,先不說乾陵有多麼的壯觀,就說這個墳墓的旁邊就有的黃金500多噸,墓門口都已經這樣了,更別說是陪葬品。

可是郭沫若想要的並不是這些他一直是心繫著《蘭亭集序》因為經過他的研究,發現這本書就在乾陵里,由此可見,郭沫若對待文學的態度也是很積極。

不過在多年以後,中國終於挖掘出秦始皇的l陵墓了,雖然是多少得了解墓中的情況,但是中國的考古隊並沒有向深繼續挖掘,據說裡面也是非常的危險。

當然秦始皇陵還有很多不知道的秘密,這也是牽動著很多考古學者的心裡。

但是總理也是說了一句話,那就是十年之內不開帝王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為什麼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有這麼些原因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郭沫若還是一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其在甲骨文上的造詣,更是很難有人一整高低,為中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