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兩千年前就有了超強黑科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在平時會經常用到一些帶有「錦」字的成語,比如繁花似錦、錦繡前程、衣錦還鄉、錦囊妙計等等,似乎這一切都將錦和中華文明牢牢編織在了一起。

早在上古時期,相傳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華夏女兒從此告別了衣不蔽體的生活。

後來,在以周代為起始的各個朝代墓葬當中,也出土了各種樣式的錦。

隨著錦的傳播和普及,錦便出現了地域特色,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南京的雲錦,還有少數民族的錦,比如廣西的壯錦。

前段時間,蘇州絲綢博物館、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江寧織造博物館、廣西民族博物館聯合舉辦了一個名為「錦行天下——中國織錦文化展」的特展,近200件蜀錦、宋錦、雲錦和壯錦精品在四個博物館先後展出。

前幾天,我去了成都博物館。

本來這篇文章是要寫中國傳統織錦文化,但是當我走進展廳,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一片神秘又有趣的蜀錦護膊時,我果斷替換了這篇文章的主題,因為我太想把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的文物介紹給大家了。

在展廳的第一個展室,我見到了蜀錦代表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膊(複製品,原件藏於新疆博物館)。

護膊不是一件完整的蜀錦作品,而是幾千年前人們綁在手臂上的一小片蜀錦織物。

1995年10月的一天,中日尼雅考察隊開掘尼雅遺址古墓群,當他們開掘到一座男女合葬墓時,綁在男性遺骸右臂上的一塊織錦護膊尤為吸人眼球,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上面繡滿了寓意祥瑞的星紋、雲紋、孔雀、仙鶴。

發掘現場局部圖

考古人員十分震撼,一片織物在地下埋了幾千年,重見天日之時色彩依然如此斑斕,實為罕見。

說起尼雅遺址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說 「精絕國」,聽說過的人應該就比較多了,沒錯,就是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的那個精絕國。

學界普遍認為,尼雅遺址就是精絕國的故址。

所以說,這塊護膊是在精絕女王的領域出土的。

後來,這件文物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也是國家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一。

很多人不解為何這塊小小的布會有如此高的地位,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回答比較有意思,原話是這樣說的:「這玩意兒是西漢時的紡織品,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耶穌的裹屍布都沒這塊錦年代久,而且還那麼好看!」

這句話說得很粗糙,但還是點出了一個原因:這塊布工藝精美,保存年代久遠。

錦的生產工藝要求高,織造難度大,是古代最為貴重的織物。

就蜀錦而言,織就一片蜀錦全套工藝需要120多道,據說目前全國只有一位蜀錦傳承人賀斌掌握蜀錦全套手工技藝。

他能讓近萬根經緯線來回交織,被西方人看做是「超強黑科技」。

這樣的技藝放在今天也讓人嘆為觀止,在古代,即使工序沒有現在這麼繁複,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除了這個原因,這件神奇的文物還大有可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漢武大帝》,裡面有一個情節,漢武帝在跟匈奴大戰前夕,跟司馬遷在觀星台看見五星連成一錢,認為是祥瑞之兆,大喜,命人記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七字,織於錦上,分發給將士,然後和匈奴開戰。

其實,這裡的情節是有誤的。

這件事並不是發生在漢武帝時期,而是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時期。

《漢書·趙充國傳》有一段關於此的記載:「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

太白高出,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用兵者凶……」。

在墓葬中還發現了另一塊蜀錦碎片,上面寫著「討南羌」三個字。

考古學家們推測,這應該是同一片織錦,所以這條錦緞其實寫的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

由此史學家們推斷這塊織錦很可能是西漢宣帝時期為了慶祝趙充國討羌勝利而造的。

說了這麼多,那神秘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五星」即五大行星,古稱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金木水火土。

「中國」也並不是我們今天說的中國,而是指中原地區,在今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一帶。

在古代,許多軍國大事都是由五大行星的星占來決定的。

人們認為,如果五大行星同時出現在東方天空中,則對中原王朝有利。

於是才有了上面漢宣帝的歷史記載。

不過這種五行聚合的天象非常罕見,上一次中國出現的時間是1921年,天文學家預測下一次出現是2040年。

有人說,伴隨2040年9月五星聚會奇觀同時到來的,很可能是中國再次走向繁榮和富強。

除了被人們探討不斷的八個字,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值得我們注意。

這八個字是漢隸文字,漢隸二字聽起來很古老,其實和我們現代的簡體字的字形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在這塊漢代織錦誕生後的2000多年之後,只要是認識漢字的人,都能準確讀出來。

而世界上其它古文字,比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現在這些地方的人們使用的文字已完全不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卻綿延不絕,是世界歷史上最古老,而又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我喜歡逛博物館,有時候對於一些文物,我只會從內心發出一些感嘆,比如「古人太了不起了」、「那個年代居然就有了這麼精美的東西」,但也有一些文物在你一見到它時,便會帶給人一種想流淚的震撼。

上一次深深震撼我的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越王勾踐劍」,我見到它時是在16年底的絲綢之路文物特展上,它看起來特別不起眼。

就是這樣一把劍身只有五十多厘米的青銅劍,居然能夠千年不銹,寒光逼人,據說仿造這樣一把劍都需要十四年。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土時,一名開採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手指就立刻被劃出了一條大口子。

當時這把劍從湖北博物館借來,展出在成都博物館負一樓,劍的旁邊展出的是吳王夫差曾經用過的矛。

在博物館暗沉的燈光中,這兩件冰冷的兵器並肩靜靜地站立,互相射出寒光,它們相距不足一米。

兩千多年前,這把劍和這個矛可能只有在兩個國家的王戰場交鋒時,手中的兵器才會重重擊在一起,那是生與死的較量,是兩個古老國家之間國之利益的較量。

可能勾踐和夫差都未曾想到,兩千多年後,它們再次以這麼近的距離出現並供世人觀賞。

兩件兵器都如此安靜,似乎曾經的廝殺並未發生在它們身上。

隨著這把劍一同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還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佳話,以及越王劍"天下第一劍"的美譽。

看著這兩件文物,戰場上的吶喊聲、旗鼓聲,以及刀光劍影在腦海中一閃而過,那種時空交錯感和震撼力度絕不是一句「此劍制工精美,顯示出了鑄劍師的卓越技藝」一句話就可以形容的。

話題扯遠了,言歸正傳,現在我眼前見到的這塊蜀錦護膊再次深深震撼了我。

其實在那天的展覽中,每一片出土的織錦都有故事。

對於文物,我們通常是在不了解之前並不會有太大的興趣,但如果我們知曉了曾經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特別是這件東西如果還具有十分神奇又有趣的故事時,我相信大多數人會沉淪,想要追根究底。

歷史總是擁有神秘的面紗,越神秘,越引得後人駐足探尋。

我們不斷在這迷霧重重之中不斷問自己: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的祖先是誰?當我們面對遠古文明不可探知的領域時,才會更加體會到歷史的偉大,這或許也是文明的魅力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機織漢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成功複製

中國絲綢博物館用復原的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西漢提花機,成功複製了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錦,成為業界首例對「五星錦」的原機具、原工藝、原技術復原。當時的尼雅考古隊隊...

成博絲路展:巧奪天工的蜀錦是怎樣煉成的?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江瑤)這段時間,成都博物館的絲路大展持續火熱中,不少觀眾來成博知道了好多馳名商標:作為敦煌名片的「飛天」,出品必屬精品的「翟家窟」。但是,你們聽說過「蜀郡造」嗎...

原來,傳說中的精絕古國真的存在!!!

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樣認為《鬼吹燈》中的精絕古國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反正我是這樣人為地。然而然而,它居然真的在歷史上出現過,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果真又長見識了。在央視的國寶檔案中對其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