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新疆的饢、點心和瓜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代時期,我國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對於外來文化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
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樞紐之地古西州(唐代西昌州的新名,今新疆吐魯番地區)的飲食文化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也同時保持著一定的地域特色。
吐魯番是新疆考古發掘的寶地,阿斯塔那墓除了出土大量的絲綢、文書、俑類等珍貴文物之外,還出土了花式點心、餃子、餛飩、乾果和保存完好的飲食器具。
饢是維吾爾族的主食,維吾爾諺語中有「一日不可無饢」的說法,可見饢在維吾爾族家庭飲食中的地位。
有人認為饢是由波斯傳入西域的,但考古資料表明並非如此,在新疆3000多年前的墓葬中就有比較原始的饢出土。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考古人員在3000年多前的哈密五堡、2800年前的且末縣扎滾魯克、2500年前的鄯善縣蘇貝希以及1800多年前的洛浦縣山普拉等地的墓葬中,均發現了各種形態的饢。
這些饢不全用小麥麵粉作原料,和現在的饢形狀也有差異,但足以說明饢在新疆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阿斯塔那唐墓中發現了一個直徑19.5厘米的饢,饢呈圓形,出土時碎為12塊,土黃色,已經脫水干化。
其原料為小麥粉,是在饢坑中烤制而成的。
它中心薄、邊緣厚,中央戳有花紋,樣子與現在維吾爾族家庭日常所吃的饢完全相同。
饢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在吐魯番地區出土的饢,不但說明在唐代時生活在該地區的人們食用饢,也是研究當時人們飲食結構的重要實物。
現在,維吾爾族饢的花色、品種和品質上都有了很大改進,有皮特爾饢、曲買西饢、卡特拉瑪饢、艾買克饢、肉饢等20多種,多以小麥粉為原料,也有以玉米粉為原料,有的還加入芝麻、洋蔥、雞蛋、清油、羊油、牛奶等。
在唐人看來,飲食並不單求吃飽,還要吃出花樣來,要求色、香、味俱全。
這種飲食習俗在唐代吐魯番地區也十分流行。
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各種花式點心、月餅,都足以說明這一點。
寶相花是印度傳入的佛教紋飾,多出現在絲綢和其它器物的表面,聰明的吐魯番居民把這種花紋移植到食品當中,可謂匠心獨具。
現陳列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歷史展廳的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個圓形月餅上,模壓而成的寶相花紋清晰可見,十分精美。
該館還展出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梅花式點心、菊花式點心、四棱式點心、四瓣花紋點心、八瓣花紋點心、葉形麵點、筒形面卷等,都是以小麥粉為原料,做工極為精美,無論是捏制還是模壓,均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充分體現了當時人們高超的面點製作技藝和審美情趣。
唐代的農業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國各地經濟林種植也十分普遍。
吐魯番居民除了食用麵食、肉食、蔬菜和點心之外,還喜歡吃瓜果和各種乾果。
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中出土過干梨、甜瓜皮、葡萄乾、核桃、柿子、李、紅棗、桃核、杏核等乾果標本。
這些果品現在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澤,但歷經10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研究新疆古代農業經濟和園林史的重要實物。
現陳列於自治區博物館歷史展廳的葡萄,1969年出土於阿斯塔那117號墓,現已干化,其中有小串長6厘米,呈深褐色,形狀小而圓,為帶籽葡萄。
吐魯番種植葡萄的歷史十分悠久,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洋海墓葬中發掘出土的葡萄藤,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新疆特產葡萄以及葡萄乾在唐代名氣已經很大了,葡萄的栽培也非常普及,葡萄園的規模也相當大。
葡萄自漢代傳入中原以來,深受內地人民的喜愛。
到了唐朝,作為當時國際大都會的長安,葡萄已經成為達官顯貴們追求的風味食品。
根據《唐會要》記錄顯示,唐朝開元年間,皇帝李隆基曾特別規定,史稱西州的吐魯番地區,每年必須給朝廷進貢一定數量的「干葡萄」。
新疆發現最大史前古墓群:洋海古墓群
洋海古墓位於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洋海夏村西北、火焰山南麓的戈壁沙漠地帶。,有一片總面積約為5.4萬平方米的古墓群。2003年3月,新疆文物考古部門對鄯善縣海洋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考古隊經過發掘,...
盤點新疆古代女人服飾變遷 看看哪朝女人穿著最美?
新疆晨報訊(文/圖 記者 趙梅 通訊員 阿迪力·阿布力孜)「女為悅己者容」,自古女人都愛美,「三八」婦女節來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古代女人愛美的那些事兒。看一看從先秦時代流露原始之美的毛布斗...
中國人吃葡萄的歷史到底有多長?2500多年前葡萄藤考古出土
走,到博物館裡的聚餐本文作者:吳甜甜 倪方六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倉廩實而知禮節」,俗語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看來「食」在中華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製作和烹飪食物一直是人們...
實拍一盤穿越而來唐代餃子
< 唐代餃子了解下 >2018.02.02 國博/古代中國陳列唐代 / 食具及餃子 / 國家博物館藏197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出土這些新疆吐魯番出土的餃子,其形狀和今天北方的餃子一模一樣...
阿斯塔納古墓群再出17件唐陶盤 推測墓葬最早至西周
中新社烏魯木齊2月2日電 (記者 孫亭文)被稱為「地下博物館」的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納古墓群又有新發現,考古學家在阿斯塔納古墓群外圍墓葬中出土17件唐代陶盤和1盞泥燈。對該墓葬進行發掘後,考古學...
這些餃子餛飩成精了!歷經千餘年時光至今保存完好
新疆博物館與國內眾多博物館都不同,它珍藏著諸多神奇的文物。比如說它有一個展館,陳列著數具距今3800年的乾屍,睫毛、指甲、皮紋等均清楚可見,看完之後能把人嚇得半個月睡不安穩。新疆博物館最讓炳哥驚...
火焰山下神秘的洋海人,出沒在吐魯番的西方薩滿
新疆火焰山下有片神秘的土地叫作「洋海」,考古學家在這裡挖掘出一片不為史書所載的大型墓園。這片洋海大墓今天已經成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國保單位」,它的國寶價值在哪裡?考古學家研究認為洋海人很可能就是吐...
新疆乾果的美味,你永遠不懂!
杏干、葡萄乾、桃皮子、核桃、沙棗、巴旦木、無花果……新疆乾果,你能說出多少種呢?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賦予新疆干堅果品獨一無二的品質,甘、甜、香、脆。百說不如一練,百聞不如一嘗,到了新疆,一...
新疆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吃啥玩啥發不發壓歲錢?
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趙梅 通訊員 阿迪力·阿不力孜 圖/阿迪力·阿不力孜)春節快要到了,發微信搶紅包,已成現代人過節的主流方式。可是,你知道嗎,古代人雖然沒有手機和網絡,他們的春節卻過得別有風...
讓文物說話 · 讓歷史發聲
讓文物滋養心靈讓歷史照亮現實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本期帶您走近吐魯番博物館了解《箜篌》箜篌箜篌也稱為豎琴,一種古代的彈撥樂器,是吐魯番先民在舉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