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堯都平陽正在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月15日—16日,山西在省委宣傳部、臨汾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堯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駑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北京聯合大學等全國知名科研院校22位專家學者,聚焦臨汾,親臨陶寺,暢所欲言,形成共識:陶寺是堯的都城,臨汾是最早的「中國」。

「堯都平陽」正在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

本網現將部分權威專家學者研討會上的論述進行整理,摘要刊發,以饗讀者。

觀點提示:「堯都平陽」正在為不斷獲得的考古資料所逐漸證實,陶寺就是堯的都城;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誌;陶寺遺址已經進入文明階段,是實證中華文明5000年歷程的重要支點,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的重中之重

研討會主題立意高遠。

本次研討會主題不僅是探討堯文化,而且與德廉思想緊密結合,充分體現了研究堯文化的時代性,與當代倡導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聯繫,賦予了堯文化新的內涵,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堯都探索薪火相傳。

我們通過幾位老先生和親歷者的發言,至少從1978年開始發掘算起,陶寺遺址的發掘已將近40個年頭了,經過考古學家幾代學人的努力,取得了重大成果。

尤其是考古界老前輩蘇秉琦先生的深入研究,對陶寺遺址的發掘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此,我們對這些考古先賢先輩們表示深切的緬懷和崇高的敬仰。

堯都平陽既成定論。

堯都平陽或者說是陶寺遺址的性質為不斷獲得的新考古資料所逐漸證實,現在我認為堯都平陽陶寺作為堯的都城這一點在考古學界應該說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共識。

堯都平陽正在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

當然還需要我們更多的努力、更好的發掘和更深入的研究,讓它的說服力更加地增強。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一系列證據鏈正在證明堯都平陽,時代、時間、空間,陶寺遺址的內涵、規模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當然還輔以其他的一些民俗的證據、當地的地名、後代的歷史文獻記載等。

至少從宣傳的角度講,陶寺作為堯的都城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傳。

我們知道二里頭遺址,實際上也沒有發現文字的證明,如果說從內涵的角度,陶寺遺址至今發現的一系列內涵,在一定程度上是更有力的。

陶寺都邑文明實證。

陶寺遺址已經進入早期文明階段,應該說通過了一系列的考古發現,取得了關鍵性的證據。

都城城牆、宮城、宮殿、大型的王的墓葬、天文設施等,尤其是反映的禮儀制度,已經形成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出現了王權,而且不斷強化。

所以說這些方面讓我們有信心、有把握地宣稱陶寺遺址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

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距今4300年左右,比夏代後期的二里頭遺址早了500-600年左右,是實證5000年中華文明的重要支點,這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之所以把陶寺遺址作為項目的重中之重的原因,並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多學科的結合,使我們對陶寺遺址的文化內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堯都不僅是臨汾的、也是山西的,更應該是全國的。

陶寺遺址是中國、最起碼是黃河中游地區能夠確定進入早期文明的一個最早的都邑性遺址。

它的重要意義還在於,通過陶寺文化內涵的全面揭示,讓我們從中國的實際資料當中歸納出進入早期文明的一系列實證。

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專業化、社會的分化、王權的形成、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禮儀制度的形成等。

包括大規模的土木工程建設所反映的王對相當區域內勞動力的調配,當然也包括傳統的三要素:文字、冶金術和城市。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沒有哪一個遺址能像陶寺遺址這樣全面地擁有所有的文明要素和標誌。

加大宣傳力度。

希望能通過這次研討會,掀起堯文化宣傳的高潮。

可以以陶寺宮城的發現為契機,大張旗鼓地宣傳。

最起碼學界的主流觀點是認為陶寺遺址就是堯的都城,而且進入了早期文明的階段。

此外,陶寺遺址所反映的堯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主要源頭。

在我們國家很多區域也有區域性的文明,甚至也有比陶寺遺址更早的,五千年甚至比五千年更早一點。

但是那些區域的文明由於各種各樣原因衰落了,唯獨以陶寺為代表的中原華夏文明延續至今。

如果用河流來形容的話,它是一個主流,在它奔騰當中有各種各樣的支流匯入,百川歸海。

中華文明走的是多元一體的過程。

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形成,一體是關鍵,這個一體是以什麼為基礎?就是以華夏集團的文化為基礎,具體來說堯文化是重要的源頭。

在加強宣傳力度方面,我覺得也可以有些具體措施,比如說文化產品,以堯都堯文化為內容的動畫片、歌舞劇等等。

再就是通俗讀物、系列電視紀錄片包括鄉土教材,首先從山西的鄉土教材做起,完全可以推向全國。

另一方面,建議建立一個堯文化博物館,另外還應建立陶寺遺址博物館,或者是國家遺址公園,遺址的發現成果可以通過聲、光、電多種手段再現,包括觀象台完全可以再現成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甚至可以再現當時的一些人物形象等,這方面大有可為。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負責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臨汾陶寺讓世界矚目

帝堯之都中國之源開欄語山西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聯合我省文物部門,對襄汾陶寺遺址進行了長期的考古發掘,證實陶寺為帝堯之都、中國之源,使堯舜...

陶寺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帝堯都城走出傳說時代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徐婷):堯到底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還是確有其人,其都城在哪裡?中國社科院和山西省政府最近聯合發布考古成果,稱一系列考古證據證明,已有4300年歷史的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很可能就是...

山西襄汾陶寺是最初的"中國"

以「溯中國源頭 尋華夏之根」為主題的山西·臨汾帝堯古都文化旅遊節於4月1日在臨汾市舉辦,本次活動共持續24天。作為文化旅遊節上規格較大、層次較高的一項活動,4月15日,堯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討會在帝...

跨學科文化闡釋實證性考古學證據

石峁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學術界對新石器時代中國史前文化格局的認識。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時期。石峁遺址的發現不僅為以往出土的石峁文物年代、文化...

李伯謙:陶寺就是堯都 值得我們驕傲

4月15日—16日,在山西省委宣傳部、臨汾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堯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