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郭沫若等人挖掘北京帝王陵,造成了文物事故,至今沒法挽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55年,郭沫若等人挖掘北京帝王陵,造成了文物事故,至今沒法挽回

文/老吳

古人熱衷於厚葬,在他們看來死後對家人進行厚葬是盡孝的表現,尋常百姓家只要有一些值錢的東西都會作為陪葬品一起跟著死者入土,而厚葬在帝王之家就彰顯得更加淋漓盡致了,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盜墓賊都偏愛於盜取帝王的陵墓吧。

每個盜墓賊都有一雙火眼金睛,他們能夠通過對地形的勘測等多方因素,判斷出這個墓地葬的人的級別,挖到帝王之墓讓他們最興奮,因為滿滿的陪葬品讓他們眼光繚亂,而且隨便一件都價值連城。

而考古學家是最不希望帝王陵被破壞的人了,因為帝王陵是一個充滿故事的陵墓,專家們可以在這邊發現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歷史,也能顛覆一些過去的結論,甚至還能在這邊打開新知識的大門。

但不管是什麼人,總會有失手的時候。

在處理墓穴的時候,盜墓賊什麼時候失手我們無從得知,因為他們不敢公諸於世,一旦公開也暴露了自己曾經盜過哪個陵墓的事實,可能等待她們的就是法律的懲罰。

而我們考古界也在挖掘古墓中失過手,讓人永遠不會忘記的那次失敗考古經歷就是挖掘萬曆皇帝的定陵,那也是考古界首次打開帝王陵,可惜這成了永遠無法彌補的災難了。

在1955年,我們的考古技術還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經驗也沒有現在豐富。

但為什麼會貿然去嘗試挖掘定陵呢?

這中間是有插曲的,其實最早決定要挖掘的第一個帝王陵是北京的明長陵,可惜由於明長陵的面積實在太大,挖掘也太複雜,考古專家白白忙活了幾個月,連最基本的地宮隧道也沒有找到,於是才把目光轉向比較小的定陵。

定陵裡面安葬的對象除了萬曆皇帝之外,還有兩個妃子。

從安葬到被挖掘,這中間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沒想到在50年代會遭到如此的災難,文化界的知名人物郭沫若等人聯名請求開挖明長陵。

這次挖掘於1956年正式開始,可是整整挖了一年才知道地宮的入口位置,也就是前期工作做了一年才正式開始挖掘,這個地宮和地面相隔27米,共有近1200平方米的面積,以前、中、後、左、右這些殿構成。

考古人員把整個定陵挖了個遍,可是收穫甚微,反倒是損失大大的。

一個是溫度的變化對文物造成的傷害,另外一個是挖掘過程中過於暴力且耗時長,文物遭到了人為的破壞。

這個首次挖掘帝王陵反應出了考古界的很多問題,也讓很多人開始呼籲保護文物。

這次造成的文物事故,至今無法挽回。

如果用我們現在的技術去挖掘定陵,結果肯定不一樣,所以對於沒有把握的東西最好還是不要貿然去嘗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墓賊眼裡最值得冒險的三座帝王陵是哪三座

說到盜墓這個事情其實也還是挺有趣的,當然了那都是以前的盜墓賊的做法,想當年他們用他們的方法真的不知道破壞了多少古墓和古人的財寶,所以盜墓賊的方法真的完全不可取了,還是得用科學的方法去對待這件事情...

他想要挖武則天的墓,卻被周總理回了九個字

帝王陵墓,總是帶著一股子神秘的色彩,每個人都有其好奇心,都想要生前生活奢侈至極的皇帝在死后里面究竟又是怎樣的。郭沫若就是這些非常好奇的人中的一個。郭沫若我們都知道,卻不論其他,這一位的文化造詣,...

郭沫若考古 是保護文物還是破壞文物

眾所周知,郭沫若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郭沫若才華橫溢,被稱為出色的大文豪一點不為過,尤其是他在現代新詩上的發展也是有很深的造詣。但除此之外,他還非常喜歡歷史,尤其喜歡考古,至今他還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