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盜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文物,專家無不欣喜若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七年前的一天,在南京江寧區祖堂山附近,施工隊在加班加點的工作。

快下班的時候,其中一人發現了一座類似古墓的建築,立馬將此時上報給當地的文物部門。

得知此消息後,考古專家火速來到現場,並立即展開了調查研究工作。

當打開墓地後,發現它已經被盜,在場之人都有些失落。

根據墓室的結構及其他資料可判定,該墓為明朝時期的一座古墓,但墓主人究竟是誰,專家們也是一頭霧水。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搶救性發掘,突然在泥土中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大明都知監太監洪公壽藏銘」十幾個大字。

由此可斷定,這座古墓的主人為明朝太監洪保。

除了顯眼的壽藏銘外,石碑上還有741個字的銘文。

當專家看完銘文後,無不欣喜若狂,甚至有人笑出了淚水,稱這塊石碑為無價之寶。

洪保究竟是何人?銘文上到底記載了哪些東西,能讓見多識廣的專家如此高興呢?

可能許多人都沒聽過洪保的名字,但對於七次下西洋的鄭和,幾乎是無人不知。

這個洪保,與鄭和是老鄉,兩人年紀差不多,而且同為雲南人。

明軍占領雲南後,13歲的洪保進宮成為太監,後被送到北京的燕王府中。

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29歲的洪保一直跟隨燕王南征北戰,成為輔佐朱棣登基稱帝的功臣之一。

此後,為了彰顯大明國威(一說是為了尋找消失的建文帝),明成祖朱棣讓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而洪保則成為副使,參與了所有下西洋的活動。

根據史料記載,明朝的造船技術相當發達,而鄭和船隊中的寶船,長約140米,寬超過56米,絕對是海上的巨無霸。

許多外國專家就對此產生了質疑,認為當時明朝造船的材料都是木頭,壓根就不可能造出如此龐大的船隻,更不可能操縱它。

直到半個多世紀後,西方國家才製造出排水量約為1400噸的船,哥倫布所使用的大船的排水量只有1000噸左右。

針對這種質疑,只要找出造船的圖紙就能輕易解決。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圖紙並沒有被保存下來,有人說在清朝修纂《四庫全書》時故意「遺失」的。

而洪保墓中石碑上,有這樣的記載:「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

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齎捧詔敕使西洋各番國、撫諭遠人。

」也就是說,名為「大福號」的船隻,排水量為五千料。

根據單位換算,五千料就是現在的2500噸,所以專家才無比激動。

洪保墓中壽藏銘的出土,確定了鄭和寶船規格的真實性,打破了外國專家的質疑。

另外,根據專家的仔細研究,提出了一種顛覆性的看法,鄭和也許不止七次下西洋,很有可能是九次。

若真是這樣,幾乎可以改寫明朝歷史,讓人們對鄭和下西洋有新的認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明朝太監墓被挖開 鄭和下西洋謎團終將解開!

鄭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監,曾經七下西洋,將中國文化遠傳各國。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看來,那都是一次了不得的壯舉,但他七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為何,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各位專家學者,因為其中的謎團實在太多了。

明朝一座太監墓被挖開 揭開鄭和下西洋謎團

鄭和是明朝有名的太監,曾經七下西洋,將中國文化遠傳各國。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看來,那都是一次了不得的壯舉,但他七下西洋的目的究竟是為何,這個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各位專家學者,因為其中的謎團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