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瓦店遺址,夏文化的典型代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瓦店遺址位於火龍鎮瓦店村西北部的台地上,此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夏代早期的大型遺址。
石器時代的分期為新舊兩個時代,兩個時代的區分為一個字,也就是「磨」,舊石器所用的石器是打開的大致像勞動工具的石頭,而新石器時代的勞動工具為,石頭打開後,又進行了打磨,由粗糙變得細膩了許多,這些時期在夏墟之地多有遺存,不論是地下發掘的,或是民間傳承的,這兩個時期的石器都有,禹州文管所、宣和博物館中都有,也有個人收藏的,這也是對禹州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一個印證。
瓦店遺址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禹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1979年聯合對潁河兩岸進行夏文化考古調查時,經由方燕明、教之忠兩位同志調查發現的。
此後經過對遺址進行多次考古發掘而獲得的大量、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考古實物資料。
為我國的夏文華探索和二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瓦店遺址也成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
在前幾年展開的文明探源發掘工程中,筆者曾三次到考古發掘地瓦店遺址考察。
見到了一些夏文化的遺存實物,對夏禹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考古專家的臨時工作間內,見到了堆積滿屋的一袋袋陶片、陶器以及殘缺的玉器、骨器等。
在夏代是最先進的。
夏代該地文明程度也高度發達,其群體建築相當於今天的首都,堪稱為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今天看來的耕耘之地,在4000多年竟是一座繁華的都城。
這是大禹治水在夏地的證明,我國歷史上的夏商周三代,本是中華文明由興起走向昌盛的重要時期,可這個階段的有關歷史文獻非常少,大多是一些難以考察的記述,在我國的正史中,有關我國古史的準確紀公元年,只能上溯到《史記·十二諸位年表》的起始年——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至於再向前的歷史紀年就只能在公元前冠以「約」字,以表示其為非確切年段,一次考古發掘經專家鑑定往往會出現某某物的歷史把某一歷史現象向前推了多少多少年。
為了確切紀年,國務院於1996年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它作為我國第九個五年計劃中的重要攻關項目。
在各學科之間相互配合和數百位頂尖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九五期間這一重大科學難題得以順利攻克,終於為夏商周三代提供了一個有科學依據的歷史紅年表。
以禹州瓦店出土的夏代文物為實據,專家們把夏朝的建國年代定位公元前2070年,這對禹州來說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將產生重大影響,為確切紀年提供了科學依據,把傳說時代準確為科學紀年時代。
涉及夏禹、夏啟歷史年代的確認,主要依據是古夏地,今禹州瓦店遺址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瓦店遺址、遺存為這項工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實物證據。
瓦店遺址是一處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遠古大型遺址,在被發現之初就受到考古學界的高度關注。
曾於1980、1981、1982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大學歷史學考古專業連續三年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一大批珍貴的實物標本。
這批實物標本被運抵省文物考古所設在登封告城的工作點,專業人員對其進行了科學的室內整理工作,初步整理復原的器物有:陶鼎、罐、甄、翁、高柄觚,形器;骨、角、玉器等共達500餘件,這批覆原後的文物,曾於1983年在鄭州召開的中國考古學會第四屆年會上,對與會的考古專家進行了展出,其在夏文化探索方面的重大科學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震撼了與會學者,引起了極大的學術轟動,曾引起美國考古學家對瓦店遺址的二次科學考察。
令美國專家極為震撼。
在1997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進行了兩個月的考古發掘,獲得了大量可靠的證據,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編著出版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叢書·禹州瓦店》,該書在禹州市文管所,是夏商文化考古研究的重大成果。
在考察中國大禹文化之鄉的活動中,令北京考察專家嘆為觀止,特別是夏陶鼎可以說是為審報禹州為「中國大禹文化之鄉」的重要實物,瓦店遺址也成為夏禹文化的一個重要研究基地。
在華夏文明探源工程中,瓦店遺址遺存又發掘出了夏代陶器,現在在瓦店村北的麥田裡,有夏文化的重要圖片,夏陶鼎、玉鳥、骨器、動物、陶器皿等,不僅如此,考古專家還發現了一個重要的都城,要發掘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費時長久的工程。
由此遺址引出夏禹文化的重要課題,比如夏台到底建在什麼時間、夏台在歷史時期的作用、夏台如何能夠進行「鈞台之亨」?大禹治水治國辦公地點在哪裡?禹的家在哪裡?鈞台是啟的家鄉還是專指鈞台,夏台、鈞陽宮是怎麼回事?啟的家就在鈞陽宮嗎?瓦店城是夏代貴族之城或是禹啟都住過的城市、瓦店城是不是華夏第一都的真正遺址?這些歷史課題都有待地下文物的進一步發掘。
唐朝有個詩人,寫了一首詩:四句是這樣說的: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正是指我們今天對自己的先人進行的「跡」「蹤」的磨洗研究,然後認得前朝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夏禹文化研究會的工作正是在「自將磨洗認前朝」,認得了前朝,便把認得的成果變成書面或口頭文字傳播給社會、傳播給公眾、上級文化知識部門,讓更多的人知道磨洗的成果,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心記口傳,傳給我們的後代,通過文字、書籍傳給後人,以便使他們能夠在認前朝的工作中不留遺憾。
以便使禹州這一中國文明的發祥地,真正在傳承創新華夏文明的偉業中,繼續開來,發揚光大。
作者:包獻珍
編輯:孫帥
提示: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禹州市三都文化》(ID:yzssdwh)
貴安新區考古貴州故事的「完整版」
2014年10月28日,在牛坡洞遺址發掘現場出土了大量舊石器時代晚期以來的文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製石器以及繩紋陶片等,這一重要發現有望揭開華南古人類之謎。2017年4月12日,牛坡洞遺址被...
歷史上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歷史版本以及野史中通常這樣記載著:夏朝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他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據說,夏朝總共傳了十四代,...
甘谷毛家坪遺址發掘獲重大突破
甘肅日報2014-09-05 05:30:22實物佐證「華夏第一縣」設立的歷史沿革甘谷毛家坪遺址發掘獲重大突破實物佐證「華夏第一縣」設立的歷史沿革本報甘谷訊(記者牛彥君)今年5月以來,最早的秦文...
#中國考古學通論#第一章 概論 內容梳理
本章內容梳理★★★考古學的定義研究和認識文物的特點,對於揭示文物博大精深的內涵,文物學科建設和文物工作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
菏澤:考古專家「把脈」定陶十里舖遺址
中國菏澤網消息(記者 趙德高)3月25日至26日,「夏商時期魯西南及周邊地區的環境與文化學術會議」在定陶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會、山東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
李伯謙,考古學家這樣煉成
學人小傳李伯謙,1937 年生,河南鄭州人,考古學家。1956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1961 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李...
夏商周斷代工程能否證明夏朝真的存在?
夏、商、周被稱作「上古三代」,尤其是夏朝,一般被稱作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中國是否存在奴隸制社會也存在爭議),中國從西周共和元年開始才有詳實可信的信史存在,周之前的商代是青銅文明的代表,也是中...
晉之大者,曲沃天馬—曲村晉侯墓地遺址
晉國疆域曾囊括今山西省以及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山東、陝西和內蒙古的一部分戰國七雄,除了齊、楚、秦、燕老牌強國外,其他三國均源於晉國晉國墓被研究者稱為堪與秦始皇陵比肩的文物遺存晉侯墓地出土文物以青...
「早期夏文化探索」課題籌備會會議紀要
為了探索早期夏文化研究,「早期夏文化探索」課題籌備會於2016年12月18日上午在鄭州市召開,會議探討了課題的申報立項等相關問題。會議由鄭州市嵩山文明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張建華主持,出席會議的嘉賓...
李伯謙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和學術成就
構建青銅文化結構體系 1926年考古學家李濟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這是中國學者自己主持的第一次考古發掘工作。1928年,在傅斯年的努力爭取下,剛剛組建的中央研究院設立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下設考...
新砦遺址發掘與夏文化三個發展階段的提出
1999 年9 月開始的對新密新砦遺址的發掘,是1999 年5 月28 日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成立時設立的「新密新砦遺址的分期與年代研究」課題的工作內容,目的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為「夏商周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