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 最具人文體驗和歷史價值旅遊城市--「華夏之根文明之旅」帝堯文化·旅遊·經濟研討會發言摘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研討會現場李宏偉攝

帝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主脈,帝堯的「克明俊德」的德政思想、「協和萬邦」的和合思想、「日謹一日」的廉潔思想、「修己安邦」的民本思想,是中華傳統思想寶庫中的精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5月20日,由中國先秦史學會、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和臨汾市委、市政府共同舉辦的「華夏之根文明之旅」帝堯文化·旅遊·經濟研討會在臨汾召開,省委副書記樓陽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鬍蘇平出席,來自國內20餘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帝堯文化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及如何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並就打造帝堯文化品牌提出了建議和思路。

現將部分權威專家學者研討內容摘要刊發,以饗讀者。

從中國古代文明演進歷程看陶寺

李伯謙(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參與主持「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課題工作)

觀點提示:陶寺在整個中華文明演進過程當中,是中原地區最早進入王國階段的一個代表,也是最早「中國」的都城所在地。

中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蘇秉琦先生研究中國新石器時期文化到早期青銅文化,劃分了八個區域,這就是黃河的中游、上游和下游;長江的下游、中游和上游;東北地區遼河流域,嶺南地區現在的廣東、廣西。

在這八個區域當中,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走的最快,大概距今6000年前後,由基本原始平等的社會開始向分層的社會、階級的社會轉變。

距今4500年前後,有了重大的轉折——開始出現了國家。

又經過夏商周三代,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進入帝國階段,大體上從秦一直到清,基本上是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蘇秉琦先生根據他自己的研究,把中國文明演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古國階段、王國階段和帝國階段。

所以說陶寺在整個中華文明演進過程當中,是中原地區第一個進入王國階段的一個國家的代表,這就是大體上中國文明演進的第一個階段到第二個階段。

第二個問題,陶寺既然是中原地區黃河流域最早進入王國的一個代表,那麼是不是最早「中國」?比以前有學者認為的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要早,為什麼?因為堯舜禹時期是稱之為中國禪讓時期,就是當時這三個部族各有自己的地盤,各有自己的實力,他們勢均力敵既有矛盾又有共生,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出現了輪流坐莊的狀況。

堯在執政晚期的時候,他就要把這個聯盟的盟主禪讓給舜。

從陶寺的發現來看,大家非常興奮的是,在一個貴族墓葬中發現了圭尺,根據很多學者研究,這是一種測量大地的儀器,來確定「地中」。

根據這個發現,聯繫到司馬遷《史記》當中的記載,說陶寺就是最早「中國」是沒有異議的。

所以說,陶寺是中原地區最早進入王國階段的一個代表,也是最早「中國」的都城所在地。

第三個方面,圍繞研討會「華夏之根文明之旅」這個主題,把古文化和旅遊經濟發展聯繫起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怎樣把我們的歷史學研究、考古學研究和現在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聯繫起來的問題。

所以從長遠來看,抓住優秀的文化遺產,在把它保護好的前提之下,進行適度開發,和旅遊結合起來,是整個社會經濟建設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戰略上重視了文化建設,想盡一切辦法把它利用好、把旅遊搞上去,就能帶動經濟發展。

陶寺遺址提供了多方面歷史學信息

宋鎮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

觀點提示:陶寺龍山文化中晚期城址,歷史時空範圍與文獻「堯都平陽」相系,成為中國最早一座有文獻相印證的史前城址,其中的歷史學信息是難以估量的。

陶寺遺址的年代,據14C測年數據範圍在距今4300年~3900年,歷史年代上限相當五帝之堯舜時期,下限已進入夏王朝早期,當時正處於文明伊始的國家社會形成和王權趨強的濫觴階段。

《帝王世紀》云:「帝堯陶唐氏……登帝位,都平陽。

」平陽地望在今山西省南部臨汾境內,陶寺城址的歷史地理屬性,可歸為帝堯陶唐氏的堯都平陽。

陶寺龍山中晚期城址平面呈圓角長方形,遺址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

先建小城,後又擴為大城,面積約280萬平方米左右。

早期小城內南部是貴族居址,分為兩區,東區為上層貴族集團日常生活和發號施令的宮室群所在;西區則為下層貴族居址,建築較為密集。

靠近貴族居住區的大城東部有一片相對獨立的倉儲區,面積近一萬平方米,倉儲區周圍有隔離帶,還有守護的哨棚設施。

大城的西南部為手工業作坊區,西北及東南部是普通族居地,大城南部有墓葬區。

公共橋樑當已出現。

宮室區北出入口接壕溝處發現夯土橋墩設施,橋墩在溝北,共兩個,東西排列,與溝南凹形豁口相對,溝寬1米左右,上搭小木橋板通行。

陶寺遺址的營國築邑建置已顯示出整體規劃的特色。

城邑占地面積的大小,一般是與人口數量規模相對應的。

陶寺城址早期人口數上限為3500家約17500人,下限為1160家約5800人,其經常性人口約在1萬人左右;中後期人口數上限為16800家約84000人,下限為5600家約28000人,即社會集約人口大概在3萬—8萬之間。

陶寺遺址墓葬出土人骨的13C測定數據表明,本地居民食糧以粟為主,近年來又採用水洗法浮選出炭化小米與大米,而大米主要出自小城貴族居住的西區,屬於貴族食糧。

在陶寺大城二道南垣之間中期小城發現了「觀象授時」大型祭壇,夯土柱間有寬10—20厘米觀察縫隙,向外看則與附近山峰相連,能觀察四時太陽出沒之變化。

陶寺早期小城內宮室建築基址群出土的白灰牆皮,有的裝飾了綯邊箆點戳印紋,有的施以藍彩花紋,有的繪以幾何形圖案。

貴族階層居室,建築材料趨於講究,建築裝飾趨於華美。

陶寺遺址發現龍山時期的陶瓦,距今約4300年,是迄今所知考古發現最早的陶瓦建材。

出土陶扁壺上的毛筆朱書文字,揭示了中國文字產生伊始的使用形態。

陶寺墓地大、中型墓又各分為若干等級,如有一類大墓,出有彩繪蟠龍陶盤、鼉鼓、特磬,成組的飲食陶器,彩繪木案、俎、匣、盤、豆、勺和工具、武器等,顯然當時葬俗中以器物「明貴賤,辨等列」之禮是儼然存在的,也說明當時已出現了不同樂器的伴奏和合奏,開禮樂制度之先河。

陶寺城址重大考古發現所提供的歷史學信息是多方面的,隨著考古工作深入展開,一定會有不斷的新收穫。

走活陶寺遺址堯文化產業發展這盤大棋

何駑(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山西隊隊長)

觀點提示:陶寺遺址堯文化產業鏈中,主題公園是核心,觀測和實景劇是錦上添花,文創產品和土特產是外包層,從而形成有機整體,煥發獨特魅力。

一、考古發掘研究是基礎與源泉:相當於中國象棋里的「將」,是陶寺遺址堯文化產業的「主心骨」,也是考古學家的責任。

二、地方政府做好陶寺遺產保護性開發是保障:相當於象棋中的「士」。

三、宣傳是助推器:相當於象棋中的「炮」。

打出影響,打開局面。

政府、社會各界力量、考古科研力量的精誠合作。

讓陶寺遺址、堯文化成為文化品牌,享譽海內外。

在實現陶寺遺址堯文化社會效益的同時,培育堯文化產業消費群體和消費市場,將一舉兩得。

一座博物館:陶寺遺址博物館。

在傳統的展陳方式之外,大量運用VR浸淫式場景復原3D展示,更適於陶寺遺址的恢弘原貌展示。

一座聖城:陶寺堯都不僅是一座都城,更要在打造成一座獨特的「天下唐人之聖城」包括堯廟、堯陵在內統一籌劃。

一部影視劇:以帝堯和陶寺文化為素材,製作優秀的獨特的電影或電視劇,與《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比肩。

一款遊戲:製作一款以陶寺遺址、帝堯歷史為題材的獨特的遊戲,吸引更多的青少年關注陶寺遺址,弘揚堯文化。

四、文化產業鏈是目的:相當於象棋里的「車」,獲得利益的利器。

在滿足全社會、全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實現陶寺遺址堯文化巨大的經濟效益。

獨一無二的觀測之旅:清晨陶寺觀象台觀測日出,中午陶寺觀象台觀測圭表測影,帶動農家樂住宿與餐飲。

獨一無二的實景劇:夜晚觀看陶寺遺址為實景的大型帝堯歌舞劇《夢回堯都》,與各地《印象》系列比肩。

獨一無二的主題公園:在臨汾與襄汾之間選擇合適的地段,打造「堯都考古主題公園」,以陶寺遺址考古與堯文化為素材,按照迪斯尼、環球影視城等主題公園的形式,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流連其間。

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組建一流的文創團隊,不斷推出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實現文創技術團隊、學術研究專家、文創產品經營單位以及政府稅收多方共贏。

這一文化產業鏈中,主題公園是核心,觀測和實景劇是錦上添花,文創產品和土特產是外包層,從而使帝堯文化產業鏈形成有機的整體,煥發獨特的魅力。

全面開創臨汾文化旅遊發展新局面

中共臨汾市委書記岳普煜

本次研討會,就帝堯文化、旅遊、經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達到了預期目的。

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主題鮮明。

各位專家學者緊緊圍繞堯文化的內涵與價值、精髓與內核、傳承與發展,圍繞我市文化產業資源現狀、戰略思路、發展對策和實踐路徑等重大課題,旁徵博引,各抒己見,廣泛交流,建言獻策,既有理論方面的探討,又有實踐經驗的總結,既有對歷史的回顧,又有對未來的展望,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揭示了博大精深的帝堯文化,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二是水準很高。

本次研討會規格高、層次高、水平高,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先秦史學會、北京大學、天津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山西大學、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財經大學等單位20多名國內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及臨汾本地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深入探討,在堯文化研究的一些重大課題上交流了思想、達成了共識,體現了權威性、科學性、嚴肅性、時代性,彰顯了堯文化研究的最高水準。

三是氛圍濃厚。

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文化報、中新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新浪、騰訊、搜狐、網易,山西日報、山西廣播電視台等40多家媒體,對「華夏之根、文明之旅」堯文化旅遊招商系列活動進行了全方位宣傳報導,營造了濃厚氛圍。

四是成果豐碩。

本次研討會科學論證了堯文化的豐富內涵、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對帝堯是中華文明的始祖進一步達成了共識,對陶寺遺址的發掘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推動帝堯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進行了充分探討,為推進堯文化研究、陶寺文化保護利用提供了很有見地、很有價值的建議和參考,起到了鼓舞人心、凝聚共識、振奮精神、促進發展的作用,開啟了堯文化研究與開發的新篇章,吹響了推動臨汾文化旅遊大發展大繁榮的新號角,必將在堯文化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堯文化是整個中華民族公認的標記和符號,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庫。

臨汾作為帝堯古都,把堯文化研究好、傳承好、發展好,既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寶貴資源。

我們要借鑑、吸收、運用好各位專家的學術研究成果,高起點、高定位地做好堯文化的深度挖掘和開發利用工作,切實把堯文化品牌叫響,使之成為加快臨汾發展的動力之源和精神之魂。

要進一步把堯文化挖掘好,將有關堯文化的記憶碎片、歷史信息、精神基因進行整合和拓展,秉承其文化精髓,挖掘其文化內涵,保持其文化品位,切實把堯文化這一華夏子孫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傳承好、發展好。

要進一步把堯文化開發好,站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歷史高度、以面向全國全球的寬廣視野來審視堯文化資源的價值,推動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以旅遊為載體豐富堯文化的表現形式,打造堯文化產業鏈,對堯文化資源進行高位謀劃、高端開發、高效配置,全面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做大做強。

要進一步把堯文化建設好,瞄準全國一流,乃至世界一流,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抓手,以「帝堯之都、中國之源」為主題,建設陶寺遺址核心區、堯文化旅遊產業園、古文明旅遊圈三大核心區域,做足做好「最早中國·一座都城」這篇大文章,打造臨汾文化旅遊發展升級版,努力建設全國乃至世界級的文化旅遊勝地。

總之,我們將以更加紮實的舉措、更加堅定的步伐,開拓進取,紮實工作,讓堯文化熠熠生輝、生生不息,全面開創臨汾文化旅遊發展的新局面。

舉全市之力打造堯文化旅遊大品牌

中共臨汾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劉予強

堯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是凝聚全世界炎黃子孫的民族之魂,更是臨汾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傳承弘揚堯文化,發掘堯文化時代價值,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臨汾產業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三五」期間,臨汾市提出圍繞建設旅強市的目標,將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為全市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重點要推進陶寺遺址保護利用。

近年來,臨汾市切實加大堯文化旅遊開發力度,積極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先後在臨汾、北京召開了堯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討會、「陶寺遺址與陶寺文化」暨《陶寺報告》出版學術研討會,達成共識,進一步證實臨汾是最早「中國」,陶寺文化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主脈。

進一步對外宣傳陶寺和堯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舉辦了「山西·陶寺遺址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全面展示了近40年來陶寺遺址的發掘和研究成果。

我們還組織編寫了《帝堯之都中國之源》《帝堯史話》等圖書,拍攝了《帝堯之都》電視專題片,編排了大型蒲劇音樂舞蹈劇《堯頌》,推出四十集電視連續劇《堯舜大帝》。

同時還組織近百家中央、省級媒體圍繞「華夏之根文明之旅」進行了集中採訪報導。

加快陶寺遺址開發。

陶寺遺址保護利用項目總投資26億元,先期啟動建設陶寺遺址博物館,積極申報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並啟動建設內容。

目前,陶寺遺址博物館前期啟動資金2700多萬元已到位。

陶寺文化基金項目在上海文創資源交易中心掛牌發布,在深圳融資65億元。

遺址博物館選址和建築規模基本確定,3200畝項目用地已列入今年建設用地計劃,可研報告編制招投標工作正在進行。

加強相關配套建設,對堯廟、堯陵、仙洞溝等堯文化相關景區景點進行了開發建設,積極籌劃建設從丁村遺址到陶寺遺址的旅遊專用線路,加強對商場、酒店、公廁等旅遊配套設施建設。

「十三五」時期,臨汾開發堯文化旅遊資源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抓手,以弘揚堯文化為平台,將陶寺遺址核心區、堯文化旅遊產業園、古文明旅遊圈三個方面的建設同步推進,促進全市文化旅遊產業協同發展。

一是建設陶寺遺址核心區。

以保護、拯救和傳承中國古文明為宗旨,建設陶寺遺址博物館;重現M22王級大墓,復原觀象台、宮殿區,建設陶寺遺址展示區;建設陶寺遺址公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依託保護區內天然存在的兩條深溝,建設史前文明深度體驗園區。

二是建設堯文化旅遊產業園。

在堯陵附近建設「帝堯中國城」,運用聲光電、3D全息投影及場景還原技術,再現帝堯時代的社會實景,滿足人們「穿越遠古」的嚮往;深入挖掘展現帝堯傳統元素,建設祭祀區、上古民俗文化展示區、制陶工藝展示區、古樂演藝區、地質風光展示區、古河道模擬區、天象曆法展示區、開鑿水井展示區等文化旅遊產業聚集區,形成考古集聚地、體驗地、休閒地,打造全國史前時代影視劇拍攝基地。

三是建設以塔兒山為中心的古文明旅遊圈。

以陶寺遺址、丁村遺址、晉國文化遺址為支撐,統籌推進堯廟、華門、堯陵、陶唐峪、興唐寺等景區建設,整合襄汾、曲沃溫泉資源和現代觀光農業,規劃建設貫穿侯馬、曲沃、襄汾、堯都、洪洞、霍州的旅遊輕軌。

重點扶持襄汾陶寺天塔獅舞、曲沃鄭家葫蘆、侯馬皮影、浮山剪紙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形成以塔兒山為中心的古文明旅遊圈。

唐堯文化奠定中華文明繁榮昌盛的基石

宮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觀點提示:唐堯制定曆法,「敬授人時」,可謂人類社會生產方面;選賢任能,「將遜於位」,可謂人類自身生產方面,兩種生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反映了唐堯文化內涵世界。

探討唐堯文化內涵,不妨翻開《尚書·堯典》篇,按照《書序》的說法,「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

」就是說,制定曆法,「敬授人時」,可謂人類社會生產方面;選賢任能,「將遜於位」,可謂人類自身生產方面,兩種生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完全可以反映唐堯文化內涵世界。

近年出土的清華簡《保訓》篇,記載周文王臨終遺言,告誡太子發即後來的周武王,主要講了兩個歷史傳說。

其一,有關虞舜的歷史傳說:「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

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茲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

帝堯嘉之,用受厥緒。

」其二,有關上甲微的歷史傳說:「昔微假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無害,迺歸中於河。

微志弗忘,傳貽子孫,至於成唐,祗備不懈,用受大命。

」正如李學勤先生所指出的那樣,「文王對太子發講了兩件上古的史事傳說,用這兩種史事說明他要求太子遵行的一個毫無疑問,有關虞舜的歷史傳說,「求中」「得中」的過程,正好印證了《尚書·堯典》《舜典》篇等文獻記載的相關內容,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之事。

這個過程中也包含著唐堯對虞舜的培養和教誨,按照《論語·堯曰》篇的記載:「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明確了傳授過程,而且「舜亦以命禹」一語,更加明確這樣的傳授系統,其意義重大非凡,不僅繼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根脈,而且奠定了後世中華文明繁榮昌盛的基石。

中國姓氏起源推進到帝堯時期

徐義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先秦史研究室主任)

觀點提示:研究陶寺堯都的意義之一,可將中國姓氏起源推進到帝堯時期;很多文獻考古資料把它連接起來進行解讀,整個學科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堯舜時代是中國國家起源的早期階段,社會公共權力的起源最早是從氏族社會開始的。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公共權力跨出血緣關係由不同的血緣集團形成公共權力基礎,需要解決基礎權利的歸屬問題,這時候就涉及到禪讓制的問題。

在歷史記載當中,只有堯舜禹之間是禪讓制的。

堯是以才和德選擇舜,舜則以才和德傳給禹,也就是說堯,實際上是天下出現公共權力的最初的君主。

堯時期所建立的曆法是一種社會規儀,是一種政治性的曆法,不是單純的自然性的曆法。

研究堯、堯都的意義在於,第一,就是對中國姓氏起源年代的確定。

既然堯和陶寺聯繫在了一起,那麼中國的姓氏起源就會大大的提前。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好多學者主張中國姓氏是起源於東周,後來發現了甲骨文,姓氏起源就確定為商代。

現在,陶寺堯都地位的確定,中國姓氏的起源就可以推進到帝堯時期了。

第二是方法論的意義。

原來大家一提到堯舜時代,都把它作為一種傳說。

陶寺堯都的確定,很多文獻考古資料就可以連接起來進行解讀,整個學科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陶寺都城旅遊開發「321」與「3個圈」

高江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陶寺遺址發掘領隊)

觀點提示打造傳統文化研創園區,與臨汾「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相結合,形成一個大的旅遊景點群。

陶寺遺址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在保護好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展示、利用,為大眾社會服務十分必要,陶寺都城旅遊開發規劃要做好「321」和「3個圈」。

陶寺都城旅遊開發前期要做好「3、2、1」。

「3」是指三個點,即遺址博物館、觀象台、王級大墓M22三個必須開發的展示點。

遺址博物館的設計要體現陶寺文化特色,觀象台可古今一體化展示,大墓M22要滿足大眾問祖、敬祖、祈祖的需求。

「2」是指兩條道,即中梁溝和南溝。

兩條溝內做主幹道,做「沖溝」經濟。

溝內中間為主幹道及生態綠化;兩側為帶有可控商業點,可以把臨汾乃至山西「非遺」的、農業生態的、文創性、特色酒店等置於其中,整體上打造一種從外面看是自然原態的公園,而溝內卻是車水馬龍、熱鬧繁盛的「世外桃源」的感覺。

「1」是指一個面,即近13萬平方米的宮城及宮殿區。

宮殿區部分揭露展示,不復建,傳形傳意即可,可用植被、農作物、藥用花卉等多種形式表示城牆、城門、宮殿等。

以上簡稱為「三點、兩道、一面」,這不僅是目前最能體現陶寺都城核心的地點,也能形成一個多景點、有道有路、可游可玩的微循環。

三個圈是與陶寺都城密切相關的由小到大的三個旅遊圈,即陶寺遺址公園、文化產業園和崇山文化旅遊圈。

文化產業園是打造傳統文化研創的園區,並與臨汾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相結合,「最初中國城」(聖城)、體驗、穿越、影視以及文創產品等均可在此圈中運行。

塔兒山,又稱崇山、臥龍山,主峰1493米,兩側延綿數公里,呈「懷抱狀」,聚風聚水,也有稱為「太師椅」。

崇山是當時的一座聖山,圍繞此山形成了密集的古文化遺產。

人文類的有陶寺、丁村、晉國遺址博物館、堯陵、堯廟、大槐樹、廣勝寺、蘇三監獄、汾陽府衙等;自然類的有壺口、仙洞溝、陶唐峪、龍澍峪等,農業文化生態類的有荷花園、溫泉灘等不同主題的觀光休閒園,形成一個大的旅遊景點群。

帝堯文化旅遊要營造全新情景體驗

武弘麟(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觀點提示:結合帝堯文化主題,傾情打造特色旅遊產品,變美好體驗為真實載體,使帝堯文化核心價值與遊客體驗經歷實現完美結合。

資源型城市臨汾面臨著產業轉型壓力,而旅遊業將為資源型城市帶來更好的經濟、環境、社會效益,因此,實施旅遊替代戰略、挖掘和展示帝堯文化是臨汾當前的理想選擇。

根據臨汾旅遊資源現狀,其旅遊形態可定為「壺口雄風興堯都,花果林立新煤都」,通過實施發展工業旅遊,創意性地把工業文明植入旅遊諸要素中,從而營造全新情景體驗。

結合帝堯文化主題,開展會展節慶旅遊,傾情打造特色旅遊商品,變美好的體驗為真實的載體,使帝堯文化核心價值與遊客體驗經歷完美結合,使臨汾城市可持續發展得以實現。

當前,臨汾文化旅遊業迎來了大發展的契機。

對於推進做好帝堯文化旅遊來說,要注重先研究,後引申創意文化;要轉變觀念,請規劃師用規劃圖來說文化,不要用文化說規劃;請建築師用建築設計說文化,不要用文化說建築設計;請策劃師用規劃和建築語言說創意,不要用文化說策劃。

要大力發展全城旅遊,將城市本身作為旅遊吸引物,全城優化配置,調動一切能為旅遊所用的城市資源,將臨汾打造成一個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文化旅遊目的地,使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形成新的競爭力。

全面共建共享旅遊,以旅遊增強居民獲得感和實際收益。

「天下為公」是帝堯文化的精神內涵

杜勇(天津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

觀點提示帝堯文化,其基本精神可化約為「天下為公」的國家認同理念,選任賢能、立政為民、誠信友善、和諧重禮等則為其精神內涵中的犖犖大者。

帝堯被推崇為「修己以安民」的古代聖人,五帝時代,堯德、舜孝、禹功為後世稱頌。

歷史發展到今天,堅持以法治國的根本方略,但以德治國仍須相輔而行。

就帝堯文化的精神內涵來說,先秦儒家已作過精闢的概括,這就是「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其所體現的治國理念,閃爍著帝堯文化的思想光輝。

「天下為公」的國家認同理念,要求部落聯合體的領導者把天下民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帝堯曾對舜說:「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論語·堯曰》)這是說,上天把統治國家的大命託付給你了,一定要真誠地堅守中道。

這個中道,就是要治理國家的萬民之主,不是以個人私利為先,也不只是考慮少數特權階層的利益,而是立政為民。

帝堯觀象制歷,敬授民時;殫精竭慮,消除水患,即是心繫天下、關懷民生的表現。

這種以民為本的倫理價值和道德風範,正是至真至善的華夏民族精神的寫照。

「天下為公」的國家認同理念,還要求「講信修睦」,營造誠信、和諧的社會環境,以保障社會有序運行。

帝堯「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黎民於變時雍」,是說帝堯能夠發揚其才智美德,使家族和睦融洽,又辨明百官職守,使天下各國調協和順,民眾也變得友善和睦了。

可見,講誠信、促和諧、重禮儀也是帝堯文化的精神內涵之一,選任賢能、立政為民、誠信友善、和諧重禮等則為其精神內涵中的犖犖大者。

這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倫理元素,顯然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有所體現和脈動,顯示出跨越時空的永恆魅力和時代價值。

臨汾文化旅遊業跨越式發展勢在可行

潘順玉(華東理工大學旅遊文化研究所原所長、教授)

觀點提示:臨汾實現文化旅遊高品質、跨越式發展,是選項,是決心,是高屋建瓴與腳踏實地的結合。

臨汾旅遊資源品類齊全,含藏豐厚,猶如散落的珍珠,但由於缺了一條靈魂的紅線,而終不能串聯出一條光彩奪目、珍貴無比的項鍊。

當今,這條靈魂的紅線找到了,那就是無與倫比、博大精深的帝堯文化,堪稱臨汾的核心資源。

帝堯文化的中華祖根淵源,完全可以串聯洪洞大槐樹的根祖文化,提供更深厚的內涵養料,獲得血緣、文化的雙重認同。

帝堯文化的中華文明屬性,完全可以串聯壺口瀑布、乾龍灣、雲丘山、人祖山等自然景觀乃至全域範圍內的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景觀。

只有站在中華文明發祥聖地的高度,天、地、人的深度融合上,才可能對臨汾這方水土、這方歷史有更加深邃的理解與欣賞。

陶寺的發掘利用大有可為。

在加快建設陶寺遺址博物館的基礎上,與此配套,完全可以設計策劃大型的情景演出,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時尚的表達方式,全面、具體、形象地再現古遠平陽的人、事、情。

其內涵深度、感染力絕對可以超過那些「詩畫灕江」「詩畫西湖」「詩畫周莊」系列。

臨汾實現文化旅遊高品質、跨越式發展,是選項,是決心,是高屋建瓴與腳踏實地的結合,需要全域範圍內的產業結構、資源配置、操作機制的創新優化來支撐,拉動和促進整個城市的進步、發展與繁榮。

發揮堯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價值

張富春(山西財經大學國貿學院院長、教授)

觀點提示:經濟形態轉變需要技術要素、人才要素以及高新技術產業、製造業等新興產業,堯文化是這一核心要素或產業,是促進臨汾經濟發展的槓桿產業。

臨汾屬於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經濟,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與發展模式亟待轉變。

對於臨汾而言,堯文化是新資源,開發整合利用就是轉型發展的突破點。

要實現粗放型資源經濟轉型發展,重要的是轉變經濟形態,需要技術要素、人才要素以及高新技術產業、製造業等新興產業,堯文化就是這一核心要素或產業,它是促進臨汾經濟發展的槓桿產業,臨汾市的經濟發展需要文化產業。

為什麼是文化產業?因為文化產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文化產業具有極強的產業融合性,可稱作「無邊界」產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已成為文化產業的一種發展趨勢;二是文化產業具有創意性,文化創意產業先天具有創新驅動的本能,文化產業是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基本依託力量,也是創新能力培育的溫室。

臨汾市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但比較分散,缺少整合,所以還沒有實現效益最大化。

文化產業要整合就需要一個核心概念,堯文化就提供了這個核心即「和文化」,如何通過堯文化的「和」,將臨汾的文化產業進行整合,這個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和」文化是中華民族始祖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文化也是人類共同理想,具有全球性,其理念與思想既是中華民族和諧社會的重要內涵,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深度和廣度必然超出區域和時代,成為世界文明發展所需要的有效成分。

活化再現4300多年前的神秘王國

弓志剛(山西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觀點提示:以陶寺遺址為基礎、以帝堯文化為核心,整合相關旅遊資源,完善配套服務,將臨汾打造成現代化的、一流的國際化旅遊目的地。

陶寺文化開啟了華夏文明之門,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為打造一流旅遊目的地奠定了豐厚的資源基礎。

做好頂層設計是第一要務。

要以陶寺遺址為基礎,以帝堯文化為核心,整合相關旅遊資源,完善配套服務,將臨汾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化旅遊目的地。

打造文化旅遊目的地,不是開發一個旅遊景點或旅遊景區,臨汾在旅遊目的地建設過程中要貫徹全域旅遊理念,要加強旅遊統籌規劃和整體開發設計,實現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

帝堯文化的活化和再現,首先要做好景觀和旅遊路線設計。

要規劃建設陶寺遺址博物館,採取復原觀象台、宮殿區,建設陶寺遺址公園、帝堯文化旅遊產業園等一系列的措施進行開發和保護。

要將文化資源變成能夠被遊客了解、接受、感興趣的旅遊吸引物,資源活化最為關鍵,根本途徑是創意。

隨著體驗經濟的到來,旅遊也進入體驗時代、休閒時代。

如通過場景再現、虛擬仿真、文化演藝、文化活動、影視劇、動漫、文字、圖片等,來還原帝堯時代的社會實景,讓人們來探尋這個消逝與4300多年前的神秘王國。

打造國家級帝堯祭祀和堯文化旅遊首選地

張世滿(山西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觀點提示:建設具有全國唯一性的堯都遺址旅遊區,使之成為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成為專業考察基地與大眾旅遊的熱點。

臨汾堯文化旅遊應抓住陶寺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的契機,充分發揮地上資源與地下資源互相輝映的獨特優勢,堅持堯廟、堯陵、堯都、仙洞溝四位一體聯動開發。

1.建設好陶寺國家考古公園,高起點打造堯文化旅遊新亮點。

從遺址的規模、發掘成果、歷史價值來看,陶寺遺址完全符合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的標準,要加大申報的力度,爭取早日成為正式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陶寺遺址保護規劃》2013年國家文物局已審核通過並由省政府正式公布實施,從堯文化旅遊角度來看,建設具有全國唯一性的堯都遺址旅遊區,使之成為全國帝堯文化旅遊的核心吸引物,使臨汾成為國家級的帝堯祭祀和堯文化旅遊首選地,成為專業考察基地與大眾旅遊的熱點。

2.深度開發仙洞溝山水人文景觀,使堯文化旅遊與休閒旅遊融合。

仙洞溝位於臨汾市區西,有人文、自然景觀近50處,可憑藉當地秀美的自然風光與豐富的人文景觀,圍繞堯王與鹿仙女巧遇成婚以及洞房花燭夜的美麗傳說故事,打造愛情主題旅遊品牌。

3.綠化美化堯陵旅遊區,定期舉行祭祀活動並推出堯文化旅遊專線。

邀請海內外炎黃子孫每年舉辦大型祭祀活動,向海內外市場推出「尋根祭祖堯文化一日游」(堯廟—堯陵—堯都遺址)、「兩日游」(堯廟—堯陵—堯都遺址—仙洞溝)旅遊專線,打造堯文化旅遊品牌。

讓高品質旅遊資源轉化為優勢旅遊產品

李永寵(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旅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觀點提示:陶寺王國樂園是對堯文化的復原、再現和創新,是真實歷史文化遺產的當代展現,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旅遊產品。

當前,應當整合堯文化旅遊資源,根據其特色、特質和優勢,結合旅遊市場需求,打造具有衝擊力、震撼力、強吸引力的堯文化品牌旅遊產品,激活、喚醒堯文化旅遊資源,讓優勢旅遊資源轉化為優勢旅遊產品,帶動臨汾在轉型發展中做強旅遊經濟。

堯文化旅遊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的思路:

一、「陶寺王國樂園」名稱的由來和解讀。

陶寺:陶寺遺址堯都所在地——陶寺村、陶寺鎮;王國:中國古代文明經過了古國、王國、帝國三個階段,陶寺遺址代表的是中原地區最早進入王國階段的第一個王國;樂園:就是堯文化旅遊的新載體、新場景。

「陶寺王國樂園」就是堯文化資源與旅遊融合發展的結晶——文化旅遊主題公園。

二、陶寺遺址為創意策劃、規劃設計和建設打造「陶寺王國樂園旅遊品牌產品,奠定了歷史文化基礎、資源素材基礎、特色特質基礎,是真實歷史文化遺產的當代展現,是弘揚中華五千年文明,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旅遊產品,生命周期長。

三、依託陶寺遺址考古發掘的堯都城址結構布局,即王宮區、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區、觀象台等,依託堯廟、堯陵、陶唐峪、仙洞溝等堯文化旅遊資源,綜合文化理念,運用高科技手段創意策劃,再現「王國都城、現代樂園」,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旅遊產業要素於一體的王牌旅遊產品,使之成為臨汾產業新支柱和經濟增長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巍:堯都平陽正在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

4月15日—16日,山西在省委宣傳部、臨汾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堯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中...

臨汾陶寺讓世界矚目

帝堯之都中國之源開欄語山西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聯合我省文物部門,對襄汾陶寺遺址進行了長期的考古發掘,證實陶寺為帝堯之都、中國之源,使堯舜...

山西臨汾:20餘名專家學者共話帝堯

中青在線訊(陳超國 實習生 張天宇)5月20日,帝堯文化·旅遊·經濟研討會在山西臨汾召開,2 0餘名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話帝堯。山西省委副書記樓陽生在致辭中說到,堯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根文化、源文化...

陶寺文化開啟中華文明之門

全國人大代表、省委書記王儒林接受媒體採訪時用「一縷曙光、一堆聖火、一座都城」概括山西悠久的歷史文明,「一座都城」就是臨汾陶寺遺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臨汾陶寺遺址成為關注熱點。3月6日,全國人大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