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要在「海絲申遺」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言:我國具有豐富的線性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申遺」成功以後,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逐漸步入公眾的視野。

「相對於陸上絲綢之路,我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特殊之處」、「考古學科在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過程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考古學科在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以及未來要在哪些方面進行突破」等問題,已然成為當前學界與公眾關注的焦點。

針對以上疑問,在廣西北海召開「漢代海上絲綢之路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博士生導師白雲翔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白雲翔研究員接受採訪 本網記者齊澤垚攝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中國漢代

中國社會科學網:白先生,您好!「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申遺」成功以後,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逐步進入公眾的視野。

您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涵?

白雲翔:好的。

「絲綢之路」是一個特定的概念,講的是中國真正作為一個國家同中亞西亞等地發生政治、經濟、文化等聯繫和交流的交通路線,其開闢的時間是在漢武帝時期。

作為學術概念的「絲綢之路」是1877年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的,指的是兩漢時期中國同中亞及印度之間以絲綢貿易為主的交通路線。

後來,隨著學術的傳播,這一概念逐漸被學界接受。

1910年,德國歷史學家赫爾曼進一步研究後指出,「絲綢之路」的西端實際上可以延伸到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沿岸,從而確定了基本的內涵。

隨著學科的發展,「絲綢之路」的內涵沒有變,但是外延擴大了。

狹義的「絲綢之路」,是指從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經過沙漠綠洲、越過蔥嶺而到達中亞地區的交通線,以及由此形成的漢王朝與中亞地區之間的政治、經貿和文化交流的交通路線,最初是西漢王朝基於外交的需要而開闢的。

廣義的「絲綢之路」則更多地被定義為東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之路。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在漢代開闢「絲綢之路」之前,中外文化交流其實早已經存在。

北方廣袤的草原地帶其實就是一個人群、經濟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般稱之為「草原絲綢之路」。

根據文獻記載,除了草原絲綢之路以外,在西南地區也有一條交流通道,被稱之為「西南絲綢之路」。

中國學者在研究實踐中,為了能從整體上觀察、研究和認識這些文化交流通道,都將其冠之為「絲綢之路」的稱號。

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絲綢之路」大體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塊。

「陸上絲綢之路」包括「沙漠綠洲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原來關注的相對較少,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伴隨著海內外學者對於海外貿易關注的逐步提升,海上貿易通道也進入了研究者的視野,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不斷得出新結論,海上的經貿交流通道曾被稱為「陶瓷之路」、「茶葉之路」等,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名稱才被正式提出並傳播開來。

「海上絲綢之路」無疑是東西方商貿活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典型的商貿特色

中國社會科學網:相對於「陸上絲綢之路」來說,「海上絲綢之路」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白雲翔: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是為了聯合西域的一些國家抗擊匈奴,其初衷是一種外交行為。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最初主要是派遣外交使團,主要的並不是對外貿易,而中亞一些國家及其商人更加關注的是商品貿易。

隨著中西交往的發展和深入,「陸上絲綢之路」就不再僅僅是「外交之路」,而是逐步演變成了「商貿之路」、「文化之路」。

相對於「陸上絲綢之路」而言,「海上絲綢之路」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商貿,最初的開闢是基於商貿,後來的發展也主要是商貿,並且這是一條「和平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在萌芽階段主要表現為民間商品貿易,到漢代形成之時則是官、民並舉。

文化交流與海外貿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是一種共生關係,因此,「海上絲綢之路」也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

在漢代,中國對外輸出的商品以絲綢、黃金等為主,輸入商品主要是珍奇異寶,比如各種珠子、玻璃等。

儘管「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最初形成的動因不同,但二者共同構成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陸上和海上大通道,因此,在「絲綢之路」的學術研究中,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考古學在「海絲申遺」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北海市海上絲綢之路考古成果:《(2009——2013)合浦漢晉墓發掘報告》 本網記者齊澤垚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我們知道,文化遺產內涵的深入發掘、闡釋離不開相關學科的學術支撐。

考古學在「陸上絲綢之路」「申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在「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過程中,考古學科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有哪些創新之處?

白雲翔:「陸上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後,「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又在緊張有序地開展。

申報世界遺產必然要關注遺產本身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等。

「海上絲綢之路」作為歷史學研究中的一個重大課題,關於其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挖掘和闡釋,一方面需要根據文獻的記載,另一方面又需要考古發現與考古研究,這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缺一不可。

就漢代「海上絲綢之路」來說,廣州、徐聞、合浦等地都會成為「海絲申遺」考古研究的重點地區。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關於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由於歷史文獻記載相對較少且比較零散,如果單從歷史文獻出發進行闡釋,就會非常單薄;但如果從考古學上進行挖掘,則材料更豐富,闡釋會更深入。

考古學研究在「海絲申遺」過程中,要擔負起遺址點發掘和闡釋的重擔。

根據已知的、客觀存在的考古資源,通過考古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發掘和研究,來探究當時的人和社會,再通過城址、墓葬、出土遺物等闡釋該遺址點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居於何種地位、發生了怎樣的作用,從而深刻回答「海絲申遺」過程中「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學術命題。

因此可以說,考古學在「海絲申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海絲」考古成績突出,但前進之路依然漫長

中國社會科學網:到目前為止,考古學科在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方面已經做了哪些重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未來還有什麼樣的規劃和設計?

白雲翔:實際上,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合浦、徐聞,到珠江三角洲的廣州,再到泉州、寧波,都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

近20年來,伴隨著考古發掘、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國家有關戰略的實施,圍繞著「海上絲綢之路」和「海絲申遺」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嶄新工作。

這些考古工作概括來說,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在原有的考古發現基礎上,以「海上絲綢之路」和「海絲申遺」為觀察視角重新進行學術的梳理,從而得出了一些新的結論;另一方面,是以「海上絲綢之路」和「海絲申遺」為著眼點進行「海絲」相關城址、聚落、港口碼頭、墓葬等的考古發掘和研究。

應該說,這兩方面工作的開展都是卓有成效的。

就漢代「海上絲綢之路」來說,西漢末年到東漢初期,合浦港口發達起來了,近年來發掘的大浪村古城、草鞋村古城都是漢代的古城,有可能是合浦郡的郡治所在。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找到合浦郡的郡治所在地以後,離合浦港的發現也就不遠了。

當然,由於自然地理環境的變遷和諸多的人為因素,尋找古代港口的難度相對較大。

在今後的考古工作中,應該在注重加強「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遺址的尋找和發掘、根據已有材料加強中外「海絲」考古資料的對比研究、到海外參與「海絲」遺址考古發掘的國際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

「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是離不開港口的,必須要通過一系列的港口把「海絲」的線串聯起來。

具體說來,首先是圍繞尋找港口問題,對相關的城址、墓葬要進行進一步發掘。

其次是對原有的國內考古發掘材料進行進一步梳理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儘可能收集國外「海上絲綢之路」有關考古發掘的資料,加強比較研究。

最後是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這主要體現在與國外有關部門合作考古發掘海外的城址、墓葬等。

當然,這主要是海外學者來做,但中國學者可以通過國際學術合作的形式參與進去,從而把國外港口城市出土的遺物與「海上絲綢之路」聯繫起來研究。

北海是「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研究的重鎮

北海市海上絲綢之路考古成果:《漢代合浦港考古與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社會科學網:北海市作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城市,相對於其他「申遺」城市而言,有哪些重要的遺址點可以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通過這些遺址可以看出北海市在「海絲申遺」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白雲翔:我們講「海絲」的時候是離不開合浦的。

漢武帝時,設立嶺南九郡,《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漢朝商貿船隻自徐聞、合浦出港進行海外貿易的歷史。

從考古發現來看,西漢晚期到東漢初期,合浦郡的郡治轉移到了合浦縣,轉移的動因目前還不是特別清楚,但是很有可能與合浦地區發達的海外貿易和海外經濟有關。

從海外貿易的角度來講,合浦港在漢代就是我國海外貿易的前沿陣地和樞紐。

長期以來,合浦地區的考古發掘工作做得比較多,且取得了很大成就。

20世紀50年代以來,合浦考古發掘工作已經持續半個多世紀,合浦漢墓的發掘工作一直在持續,到目前為止已經發掘上千座漢墓,出土了大量的外來物品,如玻璃器、各種珠飾、黃金裝飾品、釉陶壺等,這些出土物品反映出濃厚的文化交流跡象。

比如,從出土的鉀玻璃來看,明顯受到了東南亞地區的影響,這與海外貿易有著必然的聯繫。

因此,漢代的合浦是海外貿易的重鎮。

「海絲」的開闢是在漢武帝時期,這是屬於官方的、遠距離的海外貿易,此後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在漢代武帝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基礎上擴展、延伸、演變而成的。

漢武帝時期的海外貿易是從廣東的徐聞、廣西的合浦出海的,所以說,研究「海上絲綢之路」離不開合浦。

中國社會科學網:請您展望一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前景。

白雲翔:「海絲申遺」是在「沙漠綠洲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之後逐漸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的,「海絲申遺」的路還很漫長,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從學術上講,必須要把「海絲」的「申遺」點科學地確定並清晰地勾勒出來,然後再用線串起來,從而對「海上絲綢之路」的年代、線路、內涵、演變等問題有一個基本的闡釋,這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

「申遺」的過程有對文化遺產進行相應保護、展示的要求,除了展示墓葬、文物以外,還要在保護遺址、遺蹟等方面多做工作。

學術界尤其是考古學界要加強「海絲」研究,各級政府也要重視「海絲」文化遺產的保護、宣傳、利用,從而形成合力,逐步推進「申遺」工作有序地開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學的學科屬性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極其複雜,這種現象難免也會影響到人們對考古學的理解。所以,關於考古學的學科性質問題,國際考古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比較普遍的認識就是把考古學歸入人文社會科學的範疇,或者...

2016年度吉林省田野考古工作匯報會在長召開

原標題:五個發掘項目受表彰 為總結2016年度我省考古工作成績,進一步提高吉林省考古工作質量和考古學研究整體水平,由省考古學會主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追尋人類歷史、探索古代文明——2016...

安家瑤: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方向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9)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安家瑤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講話中強調「哲學社...

大遺址保護視角下的金上京考古工作

內容摘要:金上京遺址作為一處重要的歷史時期的大遺址,是構成黑龍江省文化遺產保護框架體系的重要一環。通過對上京城考古工作、研究現狀的分析和梳理,結合大遺址保護的具體實踐,提出今後上京城考古工作和研...

重慶考古隊出訪俄羅斯開展中俄聯合考古

日前,由重慶市文化委員會組織,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組成的中俄西伯利亞聯合考古工作隊一行9人抵達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市,將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考古學與民族學研究所,聯合開展對葉尼塞河流域舊石器...

「海絲」遺珍:廣西合浦漢墓群

4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舉辦北海市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特色辦館專題研討會,規劃博物館的未來發展路徑以及古代漢墓群的保護和開發問題。此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曾到此考...

李志鵬:跨界通變 不忘初心

編者按: 為促進中國考古學的發展,獎勵在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學者,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評選出11位青年學者獎(金爵獎)。「羨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青年考古...

近年全國考古工作的新趨勢

2016年10月11日至12日,全國考古工作會在武漢召開。此次會議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明確任務,努力實現考古工作新的發展。會議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