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的學科屬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極其複雜,這種現象難免也會影響到人們對考古學的理解。
所以,關於考古學的學科性質問題,國際考古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認識。
比較普遍的認識就是把考古學歸入人文社會科學的範疇,或者把考古學視為歷史學乃至藝術史的一部分,或者把考古學視為人類學乃至文化人類學的一部分。
科林·倫福儒在論及考古學的本質與目標時,從三個方面論述了考古學的學科屬性,即作為人類學的考古學、作為歷史學的考古學以及作為科學的考古學。
這種觀點凸顯了人們對考古學及其學科屬性認識方面的複雜性。
中國考古學發生之初,由於受到疑古辨偽運動等因素的推動與影響,重新認識和解釋古史傳說一直是中國考古學肩負的重要使命之一,考古學自然而然地就被歸入歷史學的範疇,考古學的作用常常也被誤解為證史、補史。
不過,在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之前,考古研究所長期設置於中國科學院。
之後,考古研究所雖然隸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但中國科學院仍然設有主要從事體質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顯然,即便把考古學視為歷史學的一部分,歸屬人文社會科學的範疇,但在學術機構設置上仍然超越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範疇,更何況實物遺存的本體保護即文物保護研究完全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
所以,中國考古學界也逐漸開始關注和討論考古學的學科屬性與地位問題。
科學地認識學科的性質與地位,無疑有利於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否則就會使之受到嚴重製約和影響。
尤其中國考古學長期被置於歷史學之下,忽略了考古學的特殊性,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受到了嚴重製約。
一則文獻史學往往可以游弋於廣義和狹義的歷史學之間,而考古學始終只能屬於歷史學之下無足輕重的一門二級學科;二則豐富且便於利用的歷史文獻以及悠久的史學傳統,促進了文獻史學的優先發展,頗具造詣的學者比比皆是,在很多情況下就使得考古學幾乎喪失了學科建設與發展方面的話語權;三則把考古學簡單地視為人文社會科學,使得許多高校長期在田野考古實踐、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進而直接影響中國考古學的整體發展水平。
近年來這種現象有所改變,但中國考古學仍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極不適應,考古學知識的社會化程度非常有限,極易造成經濟建設過程中對考古遺產即物質文化遺產的漠視與破壞。
考古學的學科屬性與地位究竟如何,怎樣才能更加清晰地去認識和理解呢?由於實物遺存並不簡單地等同於歷史研究的實物資料,考古學家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構建實物資料體系,如何提取實物遺存中的各種歷史信息,然後才能通過實物資料來闡釋古代人類歷史。
因此,即便是資料體系的構建,也帶有強烈的研究特性。
在此基礎上,如果我們把考古學研究區分為基礎研究和歷史研究(闡釋)兩大層面,似乎更加有利於認識和理解考古學的學科屬性。
1基礎研究的自然科學屬性
所謂基礎研究,就是指明顯具有提取各種歷史信息、把實物遺存轉化為實物資料的考古學研究。
田野考古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實物遺存,一般不會直接顯示其所包含的歷史信息。
面對靜態的實物遺存,究竟應該思考什麼問題,如何思考並提取相關的歷史信息,往往需要考古學者根據考古發現的實際狀況加以判斷,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做出必要的記錄或陳述。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與許多自然科學一樣,具有顯著的物質屬性,無論是自然遺存還是人工遺存。
所以,考古學的基礎理論及其技術手段明顯具有自然科學的屬性和特點,姑且不論考古地層學、考古分類與類型學,技術方法性分支學科以及對象性分支學科中的植物考古學、動物考古學、環境考古學、古人類學等,無不擁有自然科學屬性。
而且,在基礎研究方面,需要高度重視證據(材料)的可靠性和科學性,認知結果往往需要得到考古發現以及實驗結果的反覆驗證,實證主義特徵非常突出。
顯然,實物遺存與考古學基礎研究層面的這些特徵,都應是自然科學屬性的具體表現,這也正是所謂科學考古學或者科技考古學的根本緣由。
2歷史闡釋的人文科學屬性
考古學的最終研究目標是古代人類歷史,無論是文字發明以前的還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實物遺存都有其不可取代的科學價值。
進而,最終研究目標又決定了考古學在歷史闡釋層面的人文科學屬性。
不過,通過實物遺存來研究古代的物質文化以及人類歷史,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就是如何把物質文化現象與人類活動聯繫起來,或者說如何從人的角度去解釋物質文化現象。
有關各種人工遺存形態特徵或相關跡象的形成過程、用途及使用方法,尤其是物質文化現象與社會組織、意識形態的聯繫等等,往往給考古學家造成極大的困擾。
在這些方面,民族學和歷史學(文獻史學)則能夠為考古學家提供許多可以借鑑的資料和線索,或者從中獲得必要的啟發。
3考古學的地位與作用
在兼具自然科學屬性和人文科學屬性的情況下,把考古學簡單地置於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文化人類學或者歷史學之下,明顯都不是十分適當。
許多人文社會科學在研究目標或時空範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重疊性,但這種重疊性並不能抹殺它們在具體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點方面的顯著差異。
如果忽視了這種差異,似乎就沒有必要區分不同的學科了,因為無論是所謂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社會科學,其實都是以人為核心而展開的,豈不是一門「人學」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了!也就是說,考古學雖然在歷史闡釋方面需要借鑑民族學、歷史學的相關資料或研究方法,卻不宜將考古學歸入文化人類學或者歷史學的範疇。
考古學的核心在於基礎研究,在於實物資料的科學性,而考古學基礎研究層面的自然科學屬性則是文化人類學和歷史學所不具備的。
歷史研究的學科目標並不能改變基礎研究層面的科學屬性,更何況歷史的闡釋往往取決於研究者的價值觀念(學術態度)、知識結構、學術視野乃至民族意識等等,難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具有非常明顯的時代性特徵。
顯然,考古學就是考古學,不便從屬於任何一門人文社會科學。
否則,就等於從根本上抹殺了考古學在基礎研究層面的自然科學屬性。
事實上,考古學是一門極富活力的綜合性交叉學科,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始終令人耳目一新,並因此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歷史信息和資料。
如前所述,考古學的自然科學屬性集中體現在基礎研究(包括實物遺存本體的保護研究)層面,人文社會科學屬性則集中體現在歷史闡釋層面。
從學科建設與發展的角度來說,要更好地實現歷史研究的學科目標,就必須加強考古學的基礎研究,大力提升基礎研究層面的科技含量,以便獲取更加豐富而可靠的信息資料,否則大量的歷史信息就會被忽略、遺失乃至破壞。
再者,考古遺存即實物遺存屬於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必須在價值認知的基礎上加以科學保護,進而才有可能實現遺產價值的傳承和長期利用。
因此,無論是歷史研究還是文化遺產保護,都必須充分考慮考古學獨特的學科地位和作用。
本文由孫莉摘編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等編《西部考古》(第11輯)之「略論考古學的優勢與局限性」。
內容略有刪節、調整。
978-7-03-049671-3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學「211工程」經費資助下,西北大學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北大學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學研究中心、邊疆考古與中國文化認同協同創新中心和西北大學唐仲英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實驗室聯合編著的學術圖書。
本輯收錄考古調查、發掘報告及研究論文等共計23篇,以中國西部地區為立足點,面向全國,內容涉及考古學、文物學、文化遺產管理與保護規劃、環境與歷史地理等多個方面。
目 錄
為考古學學科特色而詠嘆
在春夏之交的日子裡,窗外是江南的秋風細雨,讀著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先生向媒體宣布的信息: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於5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鄭州舉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
從「考古學文化」到「考古文化學」
內容摘要:【摘要】<正>"文化"是人的創造,又反映了人的本質,考古學則是研究"文化"的主要學科之一,而且考古學還是所有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中唯一的通過"實物資料"研究人類文化的科學。如果考古學離開...
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不宜混淆
2016年4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刊載了王東峰的《王國維「二重證據法」辨析》(以下簡稱「王文」)一文,作者認為「王國維在繼承宋代金石學、清代乾嘉考據學基礎上,在羅振玉大力幫助和引導下,對...
大遺址保護視角下的金上京考古工作
內容摘要:金上京遺址作為一處重要的歷史時期的大遺址,是構成黑龍江省文化遺產保護框架體系的重要一環。通過對上京城考古工作、研究現狀的分析和梳理,結合大遺址保護的具體實踐,提出今後上京城考古工作和研...
運用考古學探究國家起源
在研究國家起源問題時,通常依據的資料有三大類:歷史文獻記載、人類學實例和考古學發現。前兩類資料的數量有一定限制,只有考古學正在不斷提供新的資料,從而推動研究新的問題、提出新的理論。 上世紀80年...
#中國考古學通論#第一章 概論 內容梳理
本章內容梳理★★★考古學的定義研究和認識文物的特點,對於揭示文物博大精深的內涵,文物學科建設和文物工作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
從三星堆、金沙漫談考古學
施勁松:1986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93年畢業並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3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6年畢業並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6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學是幹什麼的、中國什麼是好開始接觸並引進考古學的
「考古學」一詞,是譯自歐洲文字的舶來品。現代意義上的考古學發樣於19世紀中的歐洲,中國在20世紀初才開始接觸和引進考古學。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史料, 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
從神話學角度探源中華文明
光明網08-30 00:45顯示圖片●歷史:《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作者:葉舒憲定價:138元評分:8.5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自20世紀末國家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以來,21世紀初國...
體質人類學探索人類體質變化規律
以古今人類體質特徵、類型及其起源和演變規律為研究對象的體質人類學作為一門介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性學科,近年來獲得了長足發展。近年來,體質人類學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新的突破?它的發展對...
考古學要在「海絲申遺」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導言:我國具有豐富的線性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申遺」成功以後,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逐漸步入公眾的視野。「相對於陸上絲綢之路,我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特殊之處」、「考...
亞洲動物考古的回顧與展望
內容摘要:摘要:動物考古學是研究考古遺址出土的動物遺存的學科。動物遺存的研究有助於考古學家探究古代人類與動物的相互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對人類及其生存環境的影響,進而更完整地解釋古代人類的棲息環境、...
論考古學學科目標和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
摘 要:承載文化與文明發生髮展過程中核心基因的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同時期宇宙觀、社會治理體系及核心價值觀三者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不同時期統領社會進程的核心價值觀影響下的產物,它體現的是全社會成員在核...
遊戲考古「熱」與公眾考古的「冷」思考
作者:張 涵自:中國文物報考古學是通過對實物資料的調查、發掘和研究來探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而考古學更深層次的魅力在於它能通過審視人類的過去來復原人類自己與社會面貌。考古學發展至今,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