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不起眼的古墓被發掘,卻改寫中國歷史,使不朽傳奇更熠熠生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0年6月,南京市考古人員在祖堂山發現了一座明代磚室墓,據出土墓誌記載,墓主人為明代都知監太監洪保,曾以副使身份跟隨鄭和七下西洋。
此次發現為鄭和下西洋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一手資料,在國內考古界引發了很大震動。
該墓葬出土的隨葬品有些寒酸,屍骨也無跡可尋。
顯然古墓曾遭到盜劫,一開始並不起眼。
但很快,專家在墓里發現了非常完整的墓誌,上面刻滿了銘文。
和其他墓誌不同的是,除了介紹自己的一生外,還介紹到了鄭和下西洋。
專家們認為,洪保墓最好能夠保護下來,出土文物及其墓誌更是包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學術價值極高,有望解開鄭和研究領域多個懸而未決的歷史謎團。
不要再重蹈以前出土的太監墓被毀壞的覆轍了。
專家介紹說,根據洪保墓中出土的文物來看,洪保似乎生前就已經參透了人生,在銘文中慷慨「人生在世,如駒過隙,與其生後之有為,孰若生前只早計也」。
而他為啥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或許和他剛回南京的這次隨鄭和船隊下西洋有關——這次遠航路途艱辛,鄭和也在途中辭世。
洪保是雲南大理人,13歲進宮成太監,29歲開始跟隨朱棣,是推翻建文帝的功臣之一。
也正如此,朱棣派他參與下西洋的領導工作。
通過反覆閱讀銘文,還有翻閱史料,考古專家發現,鄭和下西洋應該不是只有七次,很可能是九次。
銘文和史料記載都對應上了,推翻了原來流傳的鄭和是從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下西洋的說法,把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提早了兩年,也就是說朱棣上台第一年,鄭和就統領船隊下過西洋。
經過研讀,專家發現,銘文中提到了洪保等率領船隊的頭兒們,乘坐的寶船叫「大福號」,這是鄭和船隊中的大型船隻,比現在流傳的寶船載重量大5倍,能容下「五千料」。
料在是古代一種容量單位,1料相當於1石。
料越多,載重量、排水量越大。
五千料,則是排水量為2500多噸的巨無霸。
不得不說,這在古代是一個造船神話。
另外,洪保墓志銘中證實,鄭和下西洋時洪保分船隊到達了中國人以前從未到過之地,有專家開始查閱史料,嘗試證明這是美洲墨西哥瑪雅等地。
洪保墓志銘的出土,是中國考古界的一大盛事,其上記載,將改寫多項中國歷史記載,解開多個懸而未決的歷史謎團,使鄭和下西洋的不朽傳奇更加熠熠生輝!
小古墓被發掘,卻改寫中國歷史,使不朽傳奇更精彩!
2010年6月,南京市考古人員在祖堂山發現了一座明代磚室墓,據出土墓誌記載,墓主人為明代都知監太監洪保,曾以副使身份跟隨鄭和七下西洋。此次發現為鄭和下西洋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一手資料,在國內考古...
明朝一座太監墓發現一個文物,揭開一個世界性謎團!
世界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是從大航海時代的開始,那個時代西方人爭先恐後的走向大海,探索整個世界,如:哥倫布、麥哲倫等人。殊不知,早在這些人探索世界之前,中國便開始了對大海的探索,那便是明成祖時期的...
明朝太監古墓石碑發現1行字,專家欣喜若狂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明朝不僅是一個軍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強國,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可以說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不過,外國人雖然承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地位,但對於其中許多細節卻並非全盤認可。其中質疑聲音最大的,...
意外發掘的一座古墓,改寫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
外國學者質疑寶船規模,明朝太監墓中現寶船記載,這下他們黯然了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兒女為世界貢獻了很多財富,然而,有些外國學者卻雞蛋裡挑骨頭,沒事找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事例。我們知道明朝被稱為海洋帝國,中國封建社會到了明帝國時期,海洋事...
明朝太監墓里的一行字,讓專家開心得要去打老外的臉
近年來盜墓題材電影大火於世,票房持續飆紅,大家驚嘆於地下世界的神奇詭譎,對盜墓行為產生嚮往。但,實際上國內盜墓行為往往簡單粗暴,一切向錢看,沒有專業人員,不懂歷史,對埋藏了幾千年的古墓根本不了...
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跟現在的航母一樣!
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頻繁,有人喜歡「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漢朝,有人嚮往「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唐,而有人則喜歡航海業空前發達的明朝,根據記載,明朝已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展示...
鄭和所乘寶船重達兩千噸,外國人不信,但在明朝太監墓中得到證明
導語:考古工作可是我們現在了解歷史的一大途徑。雖然說,有一部分人認為考古和盜墓都是要挖開古人的墳墓,是對古人的不敬。但是,我們應當採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考古工作。盜墓是盜墓者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做...
南京挖出一座太監墓 徹底揭開爭論數百年的謎團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鄭和率2.7萬餘人、200多艘海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從江蘇劉家港出發,遠赴太平洋、印度洋航行。這是中國古代船隻最多、路程最遠的一次航行,也是明朝軍事實力的最好體現,明朝海...
一座被盜的古墓中,出土一件文物,令國人興奮,外國專家則很尷尬
很多任都不理解,為何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文物,卻能被拍出驚人的價格。客觀來說,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見證者,具有不可再生性,甚至是唯一性,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有時一件文物的發現,有可能會顛覆一...
鄭和副使的墓中發現的一行字,為我國提供了一項申遺項目!
說起鄭和下西洋,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麼勞民傷財的事,怎麼還被那麼重視呢,真的就僅僅是宣揚國威嗎,或許有這麼一部分原因,但是皇帝也不是傻的,不可能幹賠本賺吆喝的事,事實上他們下西洋途中慰問各國,...
歷史學家:南京挖出了太監墓,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的秘密
大家好,這裡是歷史雜誌社。今天來聊一聊歷史有名的「鄭和下西洋」。話說在明朝永樂三年(公元一四零五年),永樂帝親信之一的大太監鄭和統率兩萬七千多人、二百餘艘海船組成的浩大遠洋艦隊,從江蘇劉家港出發...
一座被盜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文物,專家無不欣喜若狂
導讀:七年前的一天,在南京江寧區祖堂山附近,施工隊在加班加點的工作。快下班的時候,其中一人發現了一座類似古墓的建築,立馬將此時上報給當地的文物部門。得知此消息後,考古專家火速來到現場,並立即展開...
明朝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字,專家激動的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在很多人的觀點中,常常把盜墓和考古進行對比,認為兩者都是挖墳掘墓,影響長眠地下的古人。盜墓自然不必多說,但考古可就要辯證的看了,畢竟很多歷史謎團都是需要考古來證實和發現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明朝...
江蘇發掘了一個古墓,證明鄭和下西洋不只七次,事實上還多二次
江蘇發掘了一個古墓,證明鄭和下西洋不只七次,事實上還多二次公元2010年6月,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祖堂山南面山峰正在大興土木,興建一所社會福利院,用來收容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兒或者流浪人員。在施工當中...
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明代大太監洪保墓,墓室完整卻不見棺木與屍骨
明代大太監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當年跟隨鄭和七下西洋。2010年6月,南京市江寧祖堂山南麓的一個施工隊,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