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縣古城2017年主動發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通州找到的唯一一座西漢古城——路縣明年計劃主動發掘。
昨天,2016年北京考古工作匯報會上,北京市文物局透露了這一消息。
今年算得上是北京文物考古豐收年,昨天,2016年的13個重大文物考古發掘項目一一亮相展示,7萬餘平方米的「地下城」揭面紗,數以萬件從戰國到明清的文物重見天日——延慶找到了白居易同族人的墓誌;通州發現了疊摞擺放的成人瓮棺葬;房山則發現了北京第一處隋代紀年古墓……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長白岩說:「今年考古發掘面積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大部分項目是為了配合基礎建設和文物古建修繕完成的。
唯一一處主動發掘的項目位於延慶大莊科水泉溝。
這些新發現豐富了古都數千年的文明史,為研究了解北京地區自然環境變化、人文變化提供了證據。
」
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考古勘探收穫最豐:在全國各地9家考古隊助陣下,北京考古工作者歷時7個月,在通州區潞城鎮的胡各莊村、後北營村、古城村等地區探秘面積約101.3萬平方米。
除了發掘出1092座古墓,還發現了通州最早的古城路縣。
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經為古城定位。
在城牆牆體夯土中夾雜著大量的植物腐朽物,土質很堅硬。
這與國內其他地區出土的漢城城牆基本吻合,該城已經出土了一兩千斤重的陶片、瓦件等,還有大量獸骨出土。
「對於一座城池的研究,基本需要5到10年。
」白岩介紹,現在的工作只解決了通州有沒有漢代城池、這座城在哪裡的問題,但城裡的具體情況等還需要進一步發掘。
而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建設也會根據考古進度進行及時調整,「希望明年能確定這座城的護城河邊界在哪兒。
」
考古新發現
一、漢墓地磚唐人再利用
通州發掘的1092座古墓中,戰國至漢代的占了79%。
有意思的是,漢墓中相當一部分鋪了地磚,有些甚至一口氣兒鋪了四層。
「有錢任性。
」考古工作者笑著推測,「有些墓磚上有動物花紋,鹿、馬、鳥等造型活靈活現,有些還組成了狼追羊等畫面。
」
這些精緻的漢磚並沒有在地下一直沉睡,居然有一部分被再利用了。
考古隊員在發掘中發現,有一座墓葬的磚石均為漢代遺存,但陪葬品是典型的唐代器型。
專家推測,這是當時人們修建墳墓時挖到了漢代墓葬,直接利用了當時的墓磚。
目前,部分花紋獨特的墓磚已經被整體遷移保護。
二、成人瓮棺設子母扣
在通州胡各莊墓地,考古人員發現了62座戰國晚期至西漢暑期的瓮棺葬。
這些瓮棺呈三層疊摞擺放著。
「北京此前也出土過一部分瓮棺,但很零星,而且多是兒童墓葬。
這次一下子發現了23具成人瓮棺葬,尚屬首次。
」白岩說,「原來出土的瓮棺多是實用器,就是生活中使用的陶瓮、陶盆,兩個對扣,充當棺材。
」
這一次出土的瓮棺,則顯然是專門定製款。
「個頭大,對扣在一起足有兩米長,顯然這麼大的瓮不是生活用具。
而且瓮有子母扣,兩個瓮對上口可以維持穩定狀態。
有些瓮棺下部還有間斷的繩紋裝飾,一方面是美化作用,一方面避免瓮棺表面過於光滑,不方便搬運。
」
這些獨特的瓮棺到底埋葬了誰?是中原人還是少數民族?「大部分瓮棺內都找到了骸骨,可以經過進一步鑑定和研究,來回答這些問題。
」
三、白居易同族人墓誌出土
在延慶園藝博覽會勘探與發掘現場,考古工作者發現了670餘座古代墓葬,時代以唐、明、清為主。
同時出土的有457件隨葬器物,按照質地可分為陶器、瓷器、銅器和鐵器等。
最有意思的出土文物是兩塊墓誌。
一塊在地下.6米左右找到,為「白公夫人」所屬,墓誌左上角因年代久遠已經粉化了。
在它的下方大約四五十厘米的位置,考古人員還找到了「白公」的墓誌。
經過簡單分析,這位「白公」與白居易同出一族。
值得一提的是,兩方墓誌盒蓋上還提到了儒州、媯川、儒價城等地名,對研究唐代歷史地理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另外,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區發掘了一座隋代紀年墓,填補了北京及周邊地區隋代墓葬考古的空白。
四、香妃「故居」布局重現
本市還有一批考古工作給既有的文物古建解身世之謎。
「有些文物現在已經只剩下遺蹟,或者主殿、院牆等已經缺失。
只能通過考古工作來找回記憶。
」白岩說,長春園西洋樓景區的考古發掘就是類似項目。
「在遠瀛觀遺址,考古工作者清理出6處房址、6條道路、12個灶,還有一批精美文物。
」
眾所周知,遠瀛觀曾是香妃生活場所,但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
考古工作者介紹,此次發掘找到了遠瀛觀的主殿,判斷為一處高台建築,坐北朝南,平面呈現倒凹字形,一共17間。
「這片區域的考古已經進行了3年,有些與留存的文獻記載存在出入,考古工作就是不斷去修正,力爭找到更真實的歷史。
」
13個重大文物考古發掘項目亮相 路縣古城明年擬主動發掘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趙穎彥)通州路縣古城計劃明年主動發掘。昨天(14日),2016年北京考古工作匯報會召開,13個重大文物考古發掘項目一一亮相,其中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考古勘探收穫最豐,在...
焦點丨原來通州區潞城鎮古城村地下還真埋著一座古城!
厲害了!通州歷史向前推進近千年!據媒體報導,今年在通州考古出土的漢代古城遺址和大型墓葬群,證明這裡在戰國至西漢時期便有大量人口居住。這也把通州自隋唐大運河開始的時間點,向前推進了近千年。
文物會說話考古蠻刺激
在6月10日中國文化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北京晨報記者獨家探訪存放副中心出土文物的庫房。這裡有哪些重要文物?文物背後隱藏著哪些信息?發掘過程中又有哪些「刺激」的遭遇?考古專家一一揭曉了答案。
厲害了Word副中心!通州挖出2000年前的古城,還有一萬多件文物!
副中心建設過程中,從地下挖出了一座漢代古城!除此之外,還挖出戰國至清代的墓葬1092座、漢唐窯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條,出土陶器、瓷器、釉陶器、銅器、料器等文物萬餘件(套)。
北京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 長安街東延為漢城「復活」讓路
2017年6月10日訊,今天是我國第12個「文化遺產日」,也是全國首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上午,北京市文物局發布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今年1月1日至5月30日,北京市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
文史丨要說通州的身世,保准嚇一跳!文物局都來了!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通州區政府與市文物局聯合舉辦「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一系列考古成果,揭開了通州城塵封的身世之謎。今年2月26日至9月28日,為配合北京城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新發現 揭開通州城塵封的身世之謎
2016年11月24日訊,今天上午,市政府新聞辦、通州區政府與市文物局聯合舉辦「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一系列考古成果,揭開了通州城塵封的身世之謎。
北京文博|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上)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金名片」——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上)來源:中國文物報 發現保存完整、時代明確的漢代路縣故城城址,是迄今通州區發現最早的漢代城址。 對了解中國西漢縣城的
東漢時期 通州已是宜居地
本站文章謝絕轉載,否則法律後果自負!法制晚報訊(記者 趙穎彥) 通州區在戰國時便有大量人口居住;路縣故城內發現了一條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142個足球場大的文物勘探面積里「藏」著萬餘件文物和109...
考古擦亮北京歷史金名片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對外發布了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2017年上半年,北京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墓葬1300餘座,窯址35座、房址10餘處,出土文物共計...
世園會地下發掘1146座古墓 罕見魏晉家族墓被發現
北京世園會地下考古發掘已近尾聲,1146座墓葬被發掘,還發現了一批帶有「太康六年」「阿秋侯君」等字樣的紀年磚。這次考古發掘歷時一年有餘,1146座古墓時間跨度近兩千年,貫穿東漢至明清。世園會考古...
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信報訊(記者王萌)4月12日,被譽為「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在京揭曉,包括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浙江慈谿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在內的十大項目最終入選。201...
北京通州考古現漢代古城 京津冀自古就協同發展?
筆者從24日上午召開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考古資料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區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
北京通州原來是啥樣的?首博這場展覽為你揭開答案
「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這是清代文人王維珍筆下的通州。在古代,因為處於通途之上,它是北京城的東大門;因為漕糧的緣故,它是北京城的生命線;因為運河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