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出版,大量徽州文書首度面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二十年來,對民間歷史文獻的深入發掘,以及利用民間歷史文獻從事史學研究,是明清以來中國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學術潮流。

而徽州文書則是迄今所知國內遺存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民間文書群。

9月28日,《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該叢書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於今年3月正式出版。

9月28日,《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主辦方供圖

該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前後編撰歷時4年。

全書共計30冊,所收文獻包括日記、商書(商業書和商人書)、書信尺牘、訴訟案卷、宗教科儀、日用類書、啟蒙讀物、雜錄等。

文獻的現存狀態既包括稿本、抄本,又包括具有徽州特色的刊本、富有學術價值的徽州印刷品及一些成規模的抄件,這些文獻都是首度向學界披露的珍稀文獻,其中絕大部分系私人藏品。

王振忠主編《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布面精裝三十冊,附索引手冊)

以民間收藏家收集的文獻為主,化私為公

叢書主編、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王振忠長期從事「徽學」研究,近二十年來先後出版有徽學研究著作9部。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在皖南做過百餘次村落人文地理調查,收集有大批徽州民間文獻,其中有為數可觀的珍稀文獻抄本、稿本。

王振忠

他表示,全國徽州文書總數量大概有100萬件(冊)左右。

「徽州文書不僅數量龐大,還以其類型多樣、內容豐富、持續時間長久而聞名於世,這是國內任何其他區域文書所無法比擬的。

尤其是近20年,徽州研究對於中國史研究的學術貢獻有目共睹。

王振忠稱:「徽州的宗族研究、黃冊、魚鱗圖冊研究、徽州都圖里甲制度研究等,都涉及明清社會經濟史上最為核心的問題。

在這些方面,徽州文書新史料的發現與利用,大大推進了相關的研究。

與此同時,有關社會文化史、日常生活史的研究也方興未艾。

所有這一切,都與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徽州文書的大批發現密切相關。

不過,在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徽州文書的整理與出版仍然存在著很大不足。

比如出版的徽州文書以公藏機構的土地契約占絕大多數,不少文書或因分散於各類公藏機構以及私人收藏家手頭,得以披露者仍然只占極少部分。

因此,此次出版的《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以民間收藏家收集的文獻為主,意在化私為公,讓故紙化身千百,永世流傳。

王振忠說:「《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中,有相當多具體而微、質量上乘的徽州文書,為明清經濟史、法制史、社會史、歷史地理等諸多領城的探索,提供了獨無二的重要史料。

為重新理解中國社會提供一把鑰匙

中國社會史學會會長、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常建華評價《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所收資料不僅稀有,而且皇皇30冊:「我覺得這不僅是徽學界的大事,也是中國社會史學界的大事。

常建華說,以往徽州文書的搜集與利用重視土地、賦役以及戶口方面的文書,而《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將之擴大化為多方面的民間文獻,或者可說是廣義的徽州民間文書。

「隨著《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的出版,必將促進明清以來中國社會歷史研究的進展,吸引更多的學者利用徽州文書、從事徽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欒成顯認為,相較於敦煌學,徽州文書的公開仍然相當有限,這是徽學發展面臨的瓶頸,該叢書的出版,將對今後徽州文書的公開起到示範作用。

欒成顯

南京大學特聘教授範金民總結《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有三個特點:珍稀、集萃、編得很花功夫。

「現在很多資料、文獻整理就是編出來而已,有的也沒有做解題,有些解題也很糟糕。

這套書有解題,非常到位,另外也有索引,用起來非常方便。

「公藏機構收藏的文獻至少目前不能全部開放,但在私人手裡面就難說了。

王振忠他們有博大的胸懷,把自己珍藏的資料公布於眾,我相信一定會推動徽州文書與中國史研究的進展。

這是一個轉折,一個起點,相關的研究一定會進入新的領域。

葛兆光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教授葛兆光認為,對叢書的出版意義,其實不能局限於徽州地方史的研究上。

他以西方新文化史著作《蒙塔尤》和《乳酪與蛆蟲》為例,希望中國的學者能夠把地方史放在整個中國的背景下研究,融通精細的研究和宏大的解釋,從而為重新理解中國提供一把鑰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大原色影印《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出版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專電(記者 倪元錦) 《世界民間藏中國敦煌文獻》日前由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據介紹,其採取原大、原色影印,各版面之間櫛次相連,開創敦煌文書出版版式之先河,為研究真實再現原本敦煌...

獨騎瘦馬取長途--車錫倫和他的寶卷研究

光明網11-17 06:19顯示圖片77歲的車錫倫自稱「雜家」。的確,作為揚州大學中國俗文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在俗文學的各個領域,如古代小說、戲曲、民俗、民間故事,他都有所涉獵。但在同行學者看來...

徽學與區域史研究的方法漫談

徽學是產生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以徽州社會經濟史特別是明清徽州社會經濟史研究為主體,以整體徽州歷史文化以及徽州人活動為對象。儘管徽學研究的內容與對象涉及歷史上徽州各個領域和方面,...

王振忠:皖浙交界處邊緣山區的社會建構

舊版歙縣地圖,其地域範圍頗像袖珍型中國版圖的主體部分,雖然並不完全規則,但各個部分似乎也還是可以相互對應——東北的杞梓里區,猶如「雄雞」的頭部;而西部的黃山區、岩寺區,則約略相當於新疆和西藏……...

社科文獻2017新書目 古籍文獻

01徽州文書類編•散件篇(全3卷•影印本)封越健 編《徽州文書類編•散件篇》收集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藏的徽州散件文書總計約1400餘份。種類繁多,有各種規約、遺囑、訟訴案卷、票據、官文、謄...

分疏用好民間歷史文獻

本報廈門11月24日電 (記者武勇)當前,史學研究採用的文獻範圍日趨豐富,已從傳統典籍文獻和官方檔案擴展到契約文書、宗族譜牒、科儀文書、地方文獻等民間文獻。11月21—22日,由廈門大學民間歷史...

加強中外交流 推進徽學研究

20世紀80年代,「徽學」在中國史研究領域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逐漸成為一門國際性的顯學。在學者的努力下,徽學研究專著日漸增多,涉及徽商、徽州文化及區域社會變遷的諸多重大問題,這些都反映了國內學界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