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疏用好民間歷史文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廈門11月24日電 (記者武勇)當前,史學研究採用的文獻範圍日趨豐富,已從傳統典籍文獻和官方檔案擴展到契約文書、宗族譜牒、科儀文書、地方文獻等民間文獻。

11月21—22日,由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七屆民間歷史文獻論壇」在廈門召開,此次論壇分碑刻銘文、宗教文獻、家族文獻、賦役與法治、契約文書等專題。

徽州文書是地方學研究的熱點,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以徽商程桓生家族為例,分析了徽商在晚清兩淮鹽政史中的角色。

人們通常認為,太平天國後徽商基本退出兩淮鹽務,但王振忠發現,晚清時期,曾國藩為了籌措穩定而充足的軍餉,需要恢復兩淮鹽場,這個時候他採取了依賴徽州鹽商、重建淮鹽管理體制的政策。

編撰族譜是一項文化活動。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仁淵認為,族譜權威性的建立,伴隨著一系列儀式性的活動,或者在物質上限定製作數量、豪華裝訂與嚴密收藏,讓族譜本身產生超越文字的象徵意義。

這裡牽涉到的問題不僅是地方社群的組織化,更是地方社群組織方式的改變。

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中文系高級講師廖文輝介紹,目前馬來西亞民間歷史文獻雖然有少部分學者在使用,但搜集方法主要以課題為導向。

其中碑刻、口述資料、老照片、書信日記等多種文獻尚未被充分挖掘。

學者表示,在使用民間文獻方面,存在著種類繁多分散、文獻本身與事實之間的差異等難題。

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張侃表示,關於民間文獻所表達的事實與真相之間的困擾,即使某些文獻不是真實的,甚至是偽造的,那麼在田野中利用文字資料、口述歷史等進行綜合分析,相互印證,揭示作偽的社會理由及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機制,在「不真實」中尋找「真實」,也使歷史文獻獲得了更深層意義的「再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敦煌寫本學與中國古代寫本學

【摘要】1900年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六萬多件敦煌文獻,包含大量歷史資料,其中很多是未經後人改編的中古時期原始資料。一百多年來,海內外學者利用敦煌文獻研究歷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很多方面改變...

王振忠:皖浙交界處邊緣山區的社會建構

舊版歙縣地圖,其地域範圍頗像袖珍型中國版圖的主體部分,雖然並不完全規則,但各個部分似乎也還是可以相互對應——東北的杞梓里區,猶如「雄雞」的頭部;而西部的黃山區、岩寺區,則約略相當於新疆和西藏……...

為什麼要研究民間歷史文獻?

留下你見證的歷史情節,也是在尋回人生的獨特意義。每個人生活的細微末節,都是歷史的組成部分。對故人的珍貴記憶,記下來,他們就活在歷史記錄中。方勇駿:您長期從事民間歷史文獻的收集與研究,請談談什麼是...

赤壁:茶路史料何處尋

2013年5月,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出北京東安門大街一家賓館東行,很快拐上王府井大街,旭日初升,微風拂面,樹影橫斜,瀰漫著早晨特有的涼爽靜謐。北行數百米至街盡頭,再過十字路口未遠,便到了慕名已久的...

民間文獻豐盈史學研究

內容摘要:這不僅有賴於史學觀念的「民間轉向」,同時也離不開對民間歷史文獻循序漸進的探索。實際上,經由傅衣凌、梁方仲等老一輩學者的推動,自20世紀伊始,諸如契約文書、族譜、碑刻等民間歷史文獻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