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許宏:洛陽歷史上竟有一半時間沒城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學術沙龍現場座無虛席
人物簡介
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曾師從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徐苹芳先生,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二里頭考古工作隊隊長,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大都無城》等。
核心提示
洛陽晚報訊 早在二里頭時期,就有「國家高科技產業基地」;都說「五都貫洛」,可能還有六都、七都;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歷史上卻有一半時間沒有城牆……相信不少市民看到上面這一連串說法,都會忍不住問:為什麼?
昨日,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本報聯合舉辦的「早期中國,從洛陽出發」學術沙龍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二里頭考古工作隊隊長許宏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古代洛陽圖景,在這裡您也許能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談情結
能主持二里頭考古工作心裡偷著樂
演講剛一開始,許宏就用一句「鄉親們,我回來了」向大家問好,立刻拉近了與聽眾之間的距離。
「我是遼寧人,但已經來洛陽工作20多年了,這兒已經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許宏說,十幾年前他曾受邀到偃師高中演講,有學生問他,許老師都已經是博士了,卻被分配到偃師二里頭這個小村子,不覺得憋屈啊?他當時的回答是:「怎麼會憋屈?心裡可是偷著樂呢!全國有好幾千人在田野上從事著考古工作,能有幾個人遇上二里頭這樣的項目?到處都是中國第一!這是我的幸運!」
作為二里頭考古工作隊的第三任隊長,許宏對腳下這座宏偉的遺址有著深深的眷戀。
看似緩慢、枯燥的發掘工作,在他眼裡卻其樂無窮。
在進行考古研究的同時,許宏也不忘著書立說。
在活動現場,他就向觀眾推薦了三部自己的著作:《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大都無城》。
「這三部書分別從微觀、中觀和宏觀的角度解析了早期中國。
」許宏說。
論本源
從「滿天繁星」到「月明星稀」這兒是「最早的中國」
在學界,一直有「最早的中國」在哪裡的爭論。
有人說在良渚(浙江),有人說在陶寺(山西)……「我認為『最早的中國』就在二里頭,這裡有太多的第一。
」許宏說。
他現場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3000多年前,在伊洛河北岸,有一座宏偉的城市,城中道路縱橫,路上人來人往,還有牲畜拉著的車輛;城中的宮殿莊嚴肅穆,有好幾進院落,沿中軸線布局;青銅器鑄造作坊火光沖天,打造著「國之重器」……「那些城市幹道路網、二輪車遺蹟、沿中軸線布局的宮殿、青銅器鑄造作坊,都是中國最早的。
」許宏介紹道。
其實,在二里頭之前,中國確實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聚落,其中的一些文明程度非常高,但是勢力範圍很有限,囿於一個小流域或小盆地,無法突破地理界限,這時的文明分布狀況像是「滿天繁星」。
隨著二里頭的出現,文明的分布開始轉為「月明星稀」——二里頭是皎潔的明月,其他聚落眾星拱月。
二里頭勢力範圍也突破了伊洛河沖積平原,越過巍峨的嵩山,向整個中原拓展。
「之前的文明更像是胚胎,二里頭就像是新生兒誕生,所以說這兒是『最早的中國』。
」許宏說。
二里頭文化與後來的商周文化一起,構成了華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確立了以禮樂文化為根本的華夏文明的基本特質。
話歷史
不止「五都貫洛」可能還有六都、七都
在許宏看來,洛陽人民是非常幸福的,因為大家生活在歷史當中,五座都城遺蹟沿洛河一字排開橫貫洛城,那些先人的智慧結晶觸手可及。
「其實不止有五都,可能還有六都、七都。
」許宏說,在今老城區、瀍河區的地下,還埋藏著西周洛邑遺址;偃師韓旗城址,有可能是東周成周遺址,只不過它們還需要更多研究。
現在,不少人都喜歡去各種各樣的「古城」旅遊,高高的城牆幾乎是所有「古城」的標配。
「其實,在洛陽3000多年的建城史上,有差不多一半時間是沒有城牆的。
」許宏說,這一觀點在他的新書《大都無城》中被重點論述。
他介紹,從二里頭時期到漢代,在這近200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的都城絕大部分是沒有外城牆的,這主要是因為國家疆域廣闊,居於中心的王都有諸侯的護衛,實際已無須再建高大的城垣,這就是「大都無城」。
這種「無城」的現象,並非「寒酸」,而是高度開放自信的表現,是一種大國的氣勢。
「在此期間,只有戰國時期由於天下動盪,許多國家的都城曾經一度修建城牆。
」許宏說。
到了魏晉以後,都城開始廣泛出現城牆,但主要作用也不是禦敵,而是建立一種禮法制度。
從二里頭宮殿區所延續下來的中軸線布局形式,也為後世所繼承。
講心愿
希望「超級國寶」綠松石龍能重回二里頭
在二里頭遺址中,有一處地方令許宏非常痴迷,那就是它的作坊區。
「在那個年代,那裡可是不折不扣的『國家高科技產業基地』,集結了整個國家最強的科技精華。
」許宏說,優雅大氣、線條流暢、被稱為「華夏第一爵」的乳丁紋爵,造型繁複、光彩照人,仿佛將百尺碧潭凝於一身的鑲嵌綠松石銅牌飾,都出自這裡。
最令許宏魂牽夢縈的,還是被譽為「超級國寶」的綠松石龍形器。
它體形很大,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形象十分生動傳神,是中華民族的龍圖騰的根源。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就要修建了,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它能回到二里頭,回到它最初的地方,因為它屬於這裡!」許宏說。
在學術沙龍上,不少聽眾就目前學界關於二里頭的歷史斷代問題向許宏提問。
他表示,在學術研究上,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嚴謹到偏於保守」,而考古又最講求證據,尤其有文字記載的東西,這些都是二里頭考古發掘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他同時表示,二里頭的發掘已經持續了50多年,歷經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因此二里頭姓「夏」也好,姓「商」也罷,都有待搜集更多證據來論述,但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已經證明,這裡就是「最早的中國」,考古人也會為此繼續努力。
探索「中國」誕生與早期發展
——從《何以中國》到《大都無城》近年,我有三部從考古學角度解讀早期中國的小書面世,分別是《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和《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三本小書,大...
這個小村莊,有人稱它是「最早的中國」
你知道「最早的中國」在哪裡嗎?——河南偃師二里頭。洛河南岸一個普通的村莊,看似與中原大地上的千村萬落一樣平淡無奇,卻埋藏著中華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間,這裡曾有中國最早的...
李克強:二里頭是河南的名牌,也是中國的名牌!
中華文明起源如「滿天星斗」般遍布華夏大地。經歷幾百年逐鹿中原,東亞歷史上最早廣域王權國家在洛陽盆地崛起——二里頭,正處在中華民族由「多元」走向「一體」的節點上!
許宏「解讀早期中國」出新書
本報訊(記者路艷霞)繼《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之後,考古學家許宏昨天推出《大都無城》,這是其「解讀早期中國」系列的第二本。許宏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主...
河南一村莊藏著中華民族重大秘密:最早的中國
新華社鄭州8月12日電 題:走進最早的「紫禁城」 發現「最早的中國」新華社記者桂娟、史林靜、施雨岑 你知道「最早的中國」在哪裡嗎?——河南偃師二里頭。洛河南岸一個普通的村莊,看似與中原大地上的千...
「大都無城」:千年不設防的時代
「無邑不城」,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古都的一個顯著特色,不管是公眾還是學界,一般都認為「沒有『城牆』的都城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繼《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之...
中國城市的不設防時代
中國「營國」規劃的最早記載見於《詩經》。《綿》有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描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眾在岐山腳下築城的過程,考察方位、探測風水、答謝神靈、平地修城,皆有...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教授:中國早期的都城是沒有城牆的
「無邑不城」。城是中國人的心結,它似乎代表著一種生存狀態。在一般人印象里,內有城外有郭的布局方式就是中國古都的模式。然而咱們遼寧蓋州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教授推翻了這種說法,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