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探源」新成果 見證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聚焦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是國人對中華文明史的基本認知。
然而,這個約定俗成的五千年文明究竟是事實還是傳說呢?10月22日,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發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主題報告。
報告顯示,經過中國考古人長達10多年的考古和研究,特別是最新的考古成果,可以證明在距今5800年至5300年,中華文明進程出現了加速度,而在距今5000年左右,就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古國時代,這是走向文明的標誌。
揭開 5000年前的中華文明面紗
中華文明探源是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又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歷史和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
其主要對象是探索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時段。
王巍介紹,從2001年至今,已經實施了四個階段的研究工作,各不同階段的「中國」逐漸清晰起來。
探源研究過程中,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陝西石峁以及河南二里頭等幾處都邑性遺址不斷取得新成果。
研究表明,在距今5800年至5300年,黃河、長江以及遼河流域,已出現了文明起源的跡象。
「在中原地區的河南,首次出現了百萬平方米的大型聚落,人口開始異乎尋常地集中,墓葬出現了比原來大兩三倍的情況,也發現了大型的房址,居住的應該是社會的頂尖人物。
」而在長江中下游,最早在距今約6000年的時候就出現了有城牆的城,作用可能是防洪防水,也可能是軍事設施。
距今5800年左右,長江下游出現了埋葬很多隨葬品的墓葬。
此前只隨葬簡單幾件陶器,此時出現兵器、玉器等大量隨葬品。
這些跡象表明在這一時間段內,全國的一些地方出現了顯著的社會分化,在距今5300年以後,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
良渚考古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
王巍說,在距今大約5000年的時候,中華文明進入發展快車道,進入新的古國時代。
「當然,中華大地不同地方建立國家的年代早晚不同,從距今5300年至3800年不等。
這一階段,社會分化更加顯著,並且出現了最早的王。
他們掌握了一定的權力和資源,用珍貴的器具來代表身份,居住在更高大的宮殿,也有了規模更大的墓葬。
」而這一古國時代的前段,便以長江下游的良渚文明為代表。
2007年,良渚文明古城的發現和確認,標誌著良渚遺址進入都邑考古新階段。
考古學家們發現,良渚古城面積280多萬平方米,這裡不僅出土了大量的玉、石、陶、象牙、漆器等器物,還發現良渚古城外部存在一個條形人工高地構成的外郭城,面積達到了6.3平方公里!王巍說,隨著近年考古工作的展開,良渚遺址還在古城外發現了外圍水利工程:一個由11條壩體構成的龐大的水利系統。
這個水利工程分高壩和低壩兩類,控制範圍達10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餘年,具有防洪、運輸和灌溉等綜合功能。
是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統,也是世界最早的攔洪大壩系統。
無論是堤壩還是古城城牆的修築,所需土方量和所耗工時都非常巨大。
王巍說,「這樣大規模的工程組織,我們認為不可能是部落能夠實現,一定要有一個嚴密的組織和強力的權力作為支撐和保證。
」有意思的是,支撐這個強大王權的物質基礎也被考古發現:最近幾年,考古學者在古城發現了面積較大的稻田遺存,還在城內發現了王所擁有的糧倉遺蹟,這裡發現的碳化稻穀,足有20萬斤。
而良渚文化還涵蓋了太湖周邊的廣闊地域:多地出土同一系統的琮、鉞等權力器物,表明當時可能已經存在初始的異地統治網絡,呈現出區域性國家的早期形態。
而長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在距今
4500 年至3800年出現寶墩文化城址群,儘管尚未完全弄清楚其發展水平,但相似的發展階段可以預知。
以河南二里頭為標誌中國最早的王國出現
在漫長的歷史中,中原地區在距今3800年前後,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
王巍說,中原的崛起,在山西陶寺遺址、陝西石峁遺址以及河南二里頭遺址,都有重要發現。
而以二里頭為標誌,中華大地在距今3800年左右,開始出現了最早的王國。
在山西陶寺遺址,考古人員發現了修建於距今4300年前的巨型城址,280萬平方米的城內,已有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一般居民區和墓葬區等嚴格的功能分區;陝西石峁古城總面積達400萬平方米,由皇城、內城和外城構成。
古城是用石塊在丘陵之上壘築而成,皇城的城牆高達9米。
2013年,又在石峁古城的最高處,發現了類似金字塔的高台,氣勢恢宏,由此可見權貴階層可動用的人力之多。
在中國考古學界,公認最早的王國的文明,出現在二里頭遺址距今3800年左右的時期。
考古學者在這裡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心區的「井」字形道路網,大路最寬處20米左右,相當於現代公路的四車道;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宮城、最早的中軸線布局大型「四合院」宮室建築群、最早的多進院落大型宮殿建築等。
王巍說,二里頭時期的王國,最關鍵的是還創造了一整套禮儀制度向四周輻射。
比如牙璋就曾輻射到西南地區的三星堆、金沙甚至越南。
「在此之前,中華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明,但沒有這麼大的輻射力。
正是從二里頭開始,包括三星堆、金沙等在內的各地區的文明在彼此競爭、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中,也開始交流融會。
從此,在全國現代國土範圍內相當大區域內文化趨同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四川日報記者 吳曉鈴)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跨學科文化闡釋實證性考古學證據
石峁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學術界對新石器時代中國史前文化格局的認識。龍山時代至夏代早期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時期。石峁遺址的發現不僅為以往出土的石峁文物年代、文化...
考古資料證明!中華文明五千年
據央廣網5月28日消息,提到中華文明,很多人都記得這樣一句話「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5000年是如何計算的?在歷史學界,多數觀點認為中華文明從夏王朝開始,距今4000年左右。而在國外,如果按照...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陶寺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關鍵證據
中新社山西臨汾9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14日表示,陶寺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為重要的幾處都邑遺址之一,已成為實證中...
首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上聽考古大咖聊中華文明起源
1928年,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殷墟發掘出商代晚期遺存,晚商的歷史得到證實。後來,鄭州商代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等的發現,又不斷把中華文明的歷史向前推進。那麼,中國早期文明是一種怎樣的樣貌?「最初的...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中國人在做什麼?考古學家:在忙3件大事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文明的輝煌程度可謂首屈一指,特別是尼羅河流域100多座規模宏大的金字塔,數千年來都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觀。受金字塔的影響,許多人喜歡將古埃及文明和中華文明對比,並因此產...
回望2016中國考古
入冬,一場洋洋洒洒的大雪,給石峁遺址蓋了一層灰白的冬衣,使這個原本就很有氣勢的石頭上的王國更顯宏闊。石峁自2011年橫空出世後,一直是考古界關注的焦點,2016年,因為瓮城、內外城牆以及牆體上的...
良渚古國遺失後,中原漸成史前東方文明中心
從啟動於1996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到啟動於2002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隨著探索過程不斷深入,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也不斷豐滿起來了。我們今天可以對這段歷史做一個大致的描述。」2月26...
中華文明起源圖譜初現
作者:鄒雅婷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幾大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續不斷的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過程,不僅是國人想要探尋的文明密碼,也是海外許多人士關注的問題。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中華文明五千年並非神話,山西臨汾陶寺遺址「用事實說話」
都說中華文明有上下五千年,這一說法從何而來呢?這不,答案來了——5月28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探源研究通過對眾多遺址開展的大規模考古研究,以豐富的考古資料,實...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良渚遺址是最好的實證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燦如星河,綿延閃耀。我們引以為傲的文明長河,發端於何時何處?延綿不絕的5000年傳承,經歷過怎樣的起承轉合?這些牽繫根脈的問題,曾讓一代代學者兀兀窮年、接續探索。昨天,國務院...
襄汾陶寺遺址考古實證,中華文明可上溯至距今5000年
提起中國,人們總會說「上下五千年」,但有著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究竟是如何起源的?是否有5000年之久?5月28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 (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發布會」在國務院...
教科書要改了,專家說中華文明真的有5000年
在以往的認知中,我們都說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但囿於考古資料的限制,我們只能追溯到大概3000年左右,最近一項「探源工程」幫助我們證實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真的有5000年。「探源工程」起於...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一個中國之前的中國逐漸的清晰起來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即夏商周斷代工程又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歷史和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從2001年提出至今,已經實施了有四個階段的研究工作,一個中國之前的中國也逐漸的清晰起來。...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公布:5800年前已有文明起源跡象
中華民族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五千年的歷史是事實還是傳說?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中,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做了主題報告。王巍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