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的新使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談道,「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考古發現的文化遺產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但是對於很多公眾而言,考古學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好奇之餘尚有不少誤解。
那麼,真正的考古是什麼呢?
——編 者
考古學是一門科學,歸根到底,考古學就是歷史學。
但考古學與傳統的歷史學不同。
傳統的歷史學家是坐在書齋里,閱讀研究的是古籍,是文獻,而考古學家是工作在田野里,閱讀的是古人遺留下來的遺蹟和遺物,可謂是一本「無字天書」。
田野考古是考古學的基礎,考古研究的資料基本上來自於田野考古。
田野工作包括調查、鑽探和發掘等內容。
通過考古調查發現哪裡有古代遺存,但要想知道埋藏在地下的遺存特徵,還需要考古鑽探。
目前我國考古鑽探的工具,主要是「洛陽鏟」。
根據這種探鏟提取的地下土樣,可大致判明地下遺存的性質是墓葬,是垃圾坑,還是大型夯土建築等。
不過,考古學家使用最多的工具卻不是「洛陽鏟」,而是手鏟。
考古發掘是一項非常細緻的科學工作。
在公眾眼裡幾乎無差別的土,在考古學家看來,那是不同時期不同活動的遺留。
考古發掘第一步,是根據土質土色的差別,來判別有多少個遺蹟單位,相當於數一數這本無字天書有多少頁。
第二步,是判斷各個單位的早晚關係,相當於是在給一本書編頁碼。
考古發掘的次序,是先挖晚期單位後挖早期單位。
第三步才是清理遺蹟單位,不僅要採集全部遺物,而且還要搞清遺蹟形制。
這些遺蹟和遺物相當於一本書中的文字。
當然,現在的考古發掘不僅僅是在野外進行,對於有些難以清理的重要文物,還需打包整取,運回實驗室進行更加細緻的保護與清理。
現在的考古工具也不僅限於手鏟,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儀器也應用於考古發掘和研究中,例如碳14測年、文物成分的檢測分析等。
所以,考古系的學生既招文科生,也招理科生,越來越多的考古研究成果產生於實驗室了。
手鏟釋天書,考古學家就是這樣用手鏟去發掘,去翻閱古代遺存這本無字天書。
考古學是用實物證經補史。
比如,大家都知道武王滅商的故事,一部《封神演義》在中國家喻戶曉,《周公解夢》也是影響巨大,孔子就是以周初制禮作樂的周公旦為師。
可是,有關周初的文獻記載非常少且不盡可靠。
那麼,周初文明是什麼樣呢?近十多年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開展的「大周原考古」項目,新發現了3座商周之際的城址,確認了周初「西岐」之所在。
新發現了周公家族墓地,這是目前為止西周時期等級最高的墓地。
新發現了西周甲骨文2500多字,是以往全國所見西周甲骨文的兩倍半,其中就包括周公本人所用卜甲。
這些考古發現為我們揭示了西周王朝的形成過程與早期發展形態,使西周早期文明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正如西拉姆所說,「一個優秀的考古學家,是讓乾涸的泉眼恢復噴涌,讓被人忘卻的東西為人記起,讓死去的轉世還魂,讓歷史的長河川流不息」。
考古學家是樸素的,是滿身塵土的。
也許在有些公眾的眼裡,常在野外的考古工作是極其艱辛的,但對考古學家而言,考古工作是一種完美的生活方式。
考古是一門發現的科學,考古的最大魅力就在於發現。
當你奔走在田野的時候,也許前面就有一個重大發現;當你拿起手鏟發掘時,也許下一鏟就會有一個驚奇。
永遠有寶藏在等著您,永遠有未知在吸引著您,這種期待和發現總是令人激動。
考古,它既是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的完美結合,也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完美結合;它既是一項嚴肅的科研活動,也是一項富有刺激的探險活動。
所以,所謂的苦和累,也可視為一段幸福的前奏。
就如同登完泰山後,在您的腦海中,早已沒有了登山時的苦和累,存在的永遠只是噴薄日出的壯麗景觀。
考古不是「挖寶」。
在一個真正的考古學家眼裡,金銀珠寶與破碎瓦片具有同等的價值,一件文物是否重要是通過學術價值來評判的。
考古學家要「透物見人」,根據古代遺存去復原歷史。
考古也不是「鑒寶」。
在考古學家的心中,文物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若用金錢討論文物的價值,這是對古代文化遺產的褻瀆,更會助長盜墓之風。
在考古學家眼裡,沒有金錢,只有歷史與文明。
近些年,在各方努力下,考古有了新氣象。
以往的考古工地門口,一般都豎起一塊牌子,寫著「考古重地,閒人免進」,逐漸使考古變成了一門象牙塔里的學問。
近些年來,中國考古界積極開展公眾考古活動,打開大門,熱情迎接公眾,在有序的組織下,讓公眾與文物零接觸,與考古學家面對面,讓公眾體驗考古這一獨特的生活方式。
以往文化遺產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似乎是一對冤家對頭,兩者的矛盾日益尖銳。
現在基於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下的田野考古發掘,以保護為主,在發掘時就要研究如何保護與展示。
近年來開展的「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舉措,保護了遺產,美化了環境,提高了社區品位,增加了文化景觀,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考古的作用不只是眼前的一丁點蠅頭小利。
沒有歷史的思想是蒼白無力的,沒有物證的歷史是空洞的。
考古學就是要發現物證,重建歷史,使我們能吸取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傳統文明的智慧,進而實現文化思想的升華與創新。
考古發現與研究,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由此,保護文化遺產,促進文化遺產事業繁榮,讓文物活起來,是新時期新形勢下考古學的新使命。
文化遺產時代的考古學
作 者:曹兵武作者簡介:曹兵武,中國文物報社原文出處:《南方文物》(南昌)2014年第20142期 第10-14頁 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學幾門學科分別從發現與研究、保護、展示、利用等不同角...
近兩年重大考古發現有哪些?世界考古論壇在上海給它們發了獎
12月16日下午,為期三天的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閉幕,此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
同是挖掘陵墓 打擾死人 可為何考古不同於盜墓?
考古何以不同於盜墓,我始終對這個問題難以釋懷,在各個場合雖然都有一些零星的解釋,但始終不成系統。而且限於學力所限,難以把複雜的問題講簡明,效果也確實一般。在此權當一小結,把以往發的東西拼湊起來,...
考古隊去挖掘人家古人的墳墓真的好嗎?
身為一個考古文博系大學渣還是有責任通過僅有的科普維護一下本學科尊嚴的。(攤手)學科概念啥的就不多說了反正學渣也掰扯不明白 -_-|| 有一次跟哥們聊當今不少圈外人對考古的誤解,我說:這年頭雖然不...
屈家嶺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發現疑似陶窯群和銅礦石
湖北日報網訊(全媒體記者嚴運濤、通訊員梁剛)荊門屈家嶺遺址考古有了重大發現!14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屈家嶺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報告中披露,該遺址發掘出疑似陶窯遺蹟群和大量銅礦石。參與報告論證的專...
貴州土司遺址獲世界田野考古發現獎
土司遺址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這一管理智慧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對國家的長期統一和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巨大作用,並在...
促進文化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考古學
為加強國際考古學界的交流,推動世界範圍內考古資源、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保護和利用,使之更好地為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12月13—18日,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在滬召開,主題為「...
堅守之路——中國公眾考古走向何方?
格林.丹尼爾(英國考古學史專家)認為含義有二:①、人類歷史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②、人類史前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認為考古學的定義為:①、考古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或繼續使用這種知識的...
我們為什麼考古——從公眾的誤解說起
兩個月前,我才知道有一個叫「悟空問答」的平台,抱著一種新鮮感,註冊了一個帳號,並在平台上回答了一些問題。在這段日子裡,接觸過不少涉及考古的題目,也做過一些回答。但是,頗受觸動的是,發現大家對「考...
聚焦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 重溫河南考古的輝煌往事
文明小編語昨天,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鄭州開幕了,這是有史以來中國考古學界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近400位專家學者齊聚鄭州,共同探討中國考古的成果。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評出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大美寶雞」周原考古隊王占奎周原考古,未有窮期
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一直以來都是備受學界關注的課題。周原遺址是周王朝最早的京城所在地,蘊含國家記憶,以出土大量卜骨、卜甲以及珍貴的國寶青銅器聞名於世,集中展示了中國歷史文明的進程。周原考古70多年的...
考古學家一出手,歷史學家想發抖
歷史學家最怕什麼學科?我說就是考古學。歷史學研究的尺度是幾百年,而考古學研究的是幾千年。這還不算,歷史學家立論的「起點」往往掌握在考古學家手裡。民國時候,一堆大師對於老子、孔子誰先誰後的問題吵得...
重慶開縣姚家壩遺址發現一批重要的先秦遺存
姚家壩遺址位於開縣趙家鎮姚家村一社,地處浦里河右岸一級台地,台地面積分布約80000平方米。該遺址於1994年調查發現,2008年作為三峽文物保護開縣防護區項目,由山東大學對該遺址實施了近100...
考古發現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
中國文化傳媒網訊 2月15日,成昆複線(涼山段)考古新發現暨西南秦漢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四川西昌舉行,就2016年成昆複線(涼山段)取得的重大考古發現以及西南地區的秦漢歷史與文化展開研討。 近...
偉大的發現是如何產生的?記印度河文明的發現歷程
偉大的發現是如何產生的?1924年9月20日,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在《倫敦新聞畫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探討了印度河文明的發現。馬歇爾的新聞傳達了文明史上最具里程碑意義的發現之一,其規模與海因里希...
考古學:走向公眾 走出國門
2016年是中國考古學穩步發展的一年,考古發現層出不窮,重大發現錦上添花,科研成就碩果纍纍。在紮實的學科基礎上,中國考古服務於大眾,邁步走向世界。全國各地考古發掘近千項,不同時期的田野考古發現紛...
濱州文物行——丁公陶文 早於甲骨文的漢字鼻祖
編者按:目前,濱州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475處,已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23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39處。為讓人們對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