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堪比秦始皇陵,卻比秦陵更早,萬餘件文物再現先秦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幾年央視有一套歷史題材的紀錄片,名字叫《楚國八百年》,其中講到一座戰國時楚國的巨型古墓,紀錄片的解說詞稱此墓規模竟堪比秦始皇陵,裡面光青銅器就發掘出十噸,出土文物有15000件,是我國百年來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這座古墓就是曾候乙墓。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呈"卜"字形,面積達220平方米。
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編鐘為代表的萬件文物,以在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而震驚世界,作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備受世人關注,然而曾侯乙史籍無載。
1978年2月底,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城郊某部駐軍雷達修理所要在一座小山包上擴建廠房,開山炸石時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層,有人懷疑下面是一座大型古墓,隨後湖北省成立考古勘探小組,終有了這個震驚中國考古界的重大發現。
該墓中共出土禮器、樂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15000餘件,豐富的文物足以書寫那個時代的生產生活風貌和科技文化水平,青銅器達百餘件,重十噸多,有的已經使用先進的失蠟法鑄造。
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一出土就成了國寶。
但在出土的萬餘件文物,卻是以車馬兵器最多,其種類之全、數量之眾、綜合功能之強,前所未見,這可能也是考古學家說該墓堪比秦始皇陵的原因吧!兵器包括戈、矛、戟(jǐ,音幾)、殳、弓、箭、盾、甲冑等,其中以射遠兵器居多,長杆兵器尤為特殊,且有極為罕見的矛狀車軎,這些都是用於車戰的武器裝備,可能表示曾侯乙是一位擅長車戰的軍事家和指揮官。
墓中還隨葬以九鼎八簋禮樂器,這也是國寶級文物,本來九鼎八簋應為天子使用,諸侯應使用七鼎六簋,此墓的葬制反映出先秦社會嚴格的禮樂制度在後期已經被破壞。
曾侯乙墓的鐘磬銘文中有大量樂理樂律銘文,顯示了曾侯乙生前對於樂器製造與音律研究的重視程度。
墓內還有大量鑄造極精並且刻有銘文的青銅器珍品,還有漆器繪畫、雕塑藝術、黃金製品,玉器雕刻,書法精品,墓中出土的竹簡,總計共6696字,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竹簡實物,這些都體現了2400年以前的先秦時期我國在科技、天文、藝術、文學等方面的極高成就。
巨型古墓規模堪比秦始皇陵,光青銅器就出土十餘噸,多件國寶現世
前幾年央視有一套歷史題材的紀錄片,名字叫《楚國八百年》,其中講到一座戰國時楚國的巨型古墓,紀錄片的解說詞稱此墓規模竟堪比秦始皇陵,裡面光青銅器就發掘出十噸,出土文物有15000件,是我國百年來最...
「考古詞條」青銅時代 · 曾侯乙墓
戰國早期曾國君主乙的墓葬。位於湖北省隨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1978年湖北省博物館由譚維四主持進行發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隨葬品。從出土的縛鍾銘文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為公元前433年或稍後。該墓的...
「東方既白」:用文物講述秦並六國的歷史
德國學者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提出:公元前600-200年間,是世界的軸心時代。而中國的「軸心時代」正好落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代風起雲湧,大分化、大動盪、大變革是其關鍵詞。原來天下...
體量最大的三件逆天文物,一件重達2.5噸,一件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近代考古工作開展以來,一大批文物相繼出土,不管是數量還是珍貴程度,都是世界其他國家所難以比較的。這些文物有的製作工藝精湛、有的造型特殊,而有一些,則以其龐大的體量,征服了世界。
帶你走進隨州青銅器王國,探其古老神秘與文明
《天下鑒寶》訊:隨州市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漢,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門,居「荊豫要衝」,扼「漢襄咽喉」,為」鄂北重鎮」,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戰國時代多麼強大:曾侯乙編鐘出土的歷史背景
1977年春,在湖北省隨州市(原隨縣)擂鼓墩,駐軍某部雷達修理所經上級批准擴建廠房。10月平整土地時,在原本堅硬的岩石地表發現了一大片質地鬆軟的褐色土。愛好考古的雷達修理所副所長王家貴意識到地下...
走進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有中國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功能最完備的古樂器陳列館,內藏的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它是風景秀麗...
中國開山炸出一古墓,有件譽為「國之瑰寶」,第一個禁止出國文物
中華的古墓是世界上最多的,其陪葬品也是非常多;古人為了防止死後墓地被盜,可謂是絞盡腦汁,各種方法都會用上,甚至在墓中設置殺傷力巨大的機關,刻上令人畏懼的咒語。但也有一些古墓的發現,都是非常的偶然...
你知道編鐘是國寶,但你了解它神奇的製造技藝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大美科學(關注我們後台回復「免費騎」有小驚喜哦~)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我國古老而優秀的音樂更是對歷史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國的先民們...
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寶級文物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或「檀公簋」,1976年出土,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器內底鑄銘文4行32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圓形兩耳方...
中國七大考古發現排名
第一處:秦始皇陵,毋庸置疑。單從秦始皇陵陪葬兵馬俑就被列位了世界八大奇蹟,秦始皇陵墓內的珍寶更是無數,傳說中的和氏璧有可能在其中。史料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
西周時期的4件文物,都是無價之寶,最後一件被譽為「鎮國之寶」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西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因為歷史太過久遠,中間發生過無數次的戰亂,幾乎很難找到曾經的遺蹟。甚至有外國專家曾懷疑,西周是否真的存在過。但是,隨...
推動音樂考古學的形成與發展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引起音樂界和考古界的廣泛關注。美國小提琴家梅紐因曾感慨:古希臘的樂器都是竹木器,沒能保存到今日,只有在中國才能聽到2000多年前的樂器奏出的樂曲。緣於曾侯乙編鐘,中國的音樂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