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大英博物館不起眼的石碑,卻解開了古埃及的未解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8世紀歐洲興起了一陣考古熱,武力強盛的大英帝國也想插上一腳。

借著槍炮掠奪文物,大英博物館逐漸成型,來自埃及的石雕、羅馬的花瓶、華夏的遼三彩應有盡有。

但奇特的是,被喚作「鎮館之寶」的卻是一個刻滿字、毫無美感的石碑,莫不是經驗老道的大英帝國還有看走眼的時候?

放置在埃及館玄關處的「鎮館之寶」

這座石碑名為「羅塞塔石碑」,高44英寸、寬30英寸。

石碑自上而下密密麻麻刻著三種不同的文字,除了最下方的希臘文,兩外兩種都是些看不懂的字符,除此以外再無花紋。

乍一眼看上去就只是一塊破損嚴重的玄武石,全憑這些文字,它成了解開古埃及文化大門的鑰匙。

如今它屹立於此更像是一種象徵,象徵著人類探索文明道路上那重要的一步。

___________

1798年5月19日,拿破崙的軍隊浩浩蕩蕩駛向埃及。

除了一刻不停的南征北戰,搜刮古埃及文物也是這次出征的主要任務。

為此,攻占考羅城後,隨軍出行的百名學者便在此設立了埃及研究院

1799年7月19日,一群法國士兵在前線羅塞塔鎮附近加強一座防禦工事時,撞倒了一堵牆。

牆內現出一塊黑色花崗塊,正是「羅塞塔石碑」。

上面有一些符號被一個橢圓形包圍,形如「彈殼」的樣式引起了工程主管的注意。

主管認出了這是古埃及文字,指不定是研究院所重視的重要文物。

他立刻停止了拆遷,並安排士兵將石碑送往開羅城。

被稱作「彈殼」的圖形

早在拿破崙軍隊抵達埃及時,英國便尾隨而至。

自從法國大革命之後,英國就四處拉攏盟友成立反法聯盟,就是想要將法國的崛起扼殺在搖籃里。

英法戰爭後簽署的協議里,英國要求法軍上繳所有文物還有研究資料。

氣憤的法軍不願意交出研究資料,還以燒毀所有資料、文物相逼。

還在交涉中,法國人就已經悄悄將石碑藏在小船上偷偷運走,卻被機警的英軍攔了下來。

最終法軍只保留了研究資料,怯生生地退離埃及,而英軍滿載文物回到國內,還將石碑放置在大英博物館最顯眼處。

一眾專家在考察羅塞塔石碑,1874年繪

為何一塊古樸無華的石碑卻成為這場戰爭中你爭我搶的對象呢?其實在石碑剛送到埃及研究院時,就引起了一眾學者們的驚嘆。

在這塊石碑上,埃及人用三種不同的文字刻下三段內容一樣的話。

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中間是32行埃及世俗體*,最下方則是54行古希臘文。

從已知的希臘文就可以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每句話大致含義。

學者們稱,如果之前研究象形文字是用肉眼看宇宙,那這塊石碑就是給了研究者一幅望遠鏡。

除了石碑母本,還有著許多拓本,方便各國學者研究

學者們的說法絕不是在誇大石碑的作用。

古埃及象形文字最早於公元前3200年左右誕生,逐步發展成成熟的文字。

但悠久歷史淹沒了古埃及這座曾經極度繁盛的城市,就連文字都成了「天書」。

在羅塞塔石碑發現之前,象形文字更多被視作文化遺蹟,只能儘可能記錄起來。

古埃及象形文字

幸好,在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時期,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並存通行。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並建立起了古代地中海最繁華的城市。

九年後,大帝駕崩,他的將軍托勒密成了埃及實際掌權者,建立起了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將希臘文引入埃及,古埃及象形文字第一次與其他文字並行使用。

隨著朝代更迭,羅馬人帶來了拉丁文,阿拉伯人帶來了阿拉伯語,古埃及象形文字日漸式微。

古希臘文受到影響卻不大,代代相承流傳至今。

亞歷山大的帝國版圖

羅塞塔石碑正是製作於托勒密王朝時期,上面刻著三種字體包括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體*和希臘文。

石碑被發現時已經殘缺不全,古埃及象形文字占據了最上面的文字,卻也破損的最為厲害。

回望埃及文字的歷史,它從興盛走至滅亡,和多種語言交融交匯最終消失。

出土的文物上的埃及文字,它們大多有特定的發音,就好比漢語,能為地名、人名、外來文字的標音。

但也有圖畫字這樣淺顯的內容用作表意,甚至可能一些表音文字也有著特殊的含義,就好比粵語方言裡「馬騮」譯作猴子。

文字本就繁雜的可能性,又遇上沉默千年的埃及文字,更是難上加難。

就算石碑的出現也沒能立即改變這個領域,在之後十幾年的研究仍然沒有任何進展。

發現石碑15年後,英國研究者托馬斯·楊第一次取得質的突破。

作為世間少有的天才,楊研究範圍從醫學到力學,從生物到物理,每一門學科都因為他的貢獻而發展著。

不過稱他為研究者倒不如猜謎玩家來的貼切,對於羅塞塔石碑,他只是視其為一個智力謎題。

托馬斯·楊

楊對於石碑研究起步於那些被橢圓包圍起來的字符。

他將古埃及象形文字與希臘文逐一對比,發現橢圓形*與法老名字出現的位置基本相同。

但橢圓形的形態並不固定,有時長有時短,根據位置才基本確定兩種不同的橢圓形內都是「托勒密」的名字。

這一個看似簡單的邏輯里,其實也有著破譯難點。

古埃及有著一套獨特的名字系統,每個法老都由五個名字組成獨一無二的頭銜。

在這五個名字中,只有出生時的名字和獲得王位時的名字會寫入橢圓形中。

這樣兩個不同的名字都對應著同一位法老的情況,一度給研究者帶來極大的干擾。

鎖定了「托勒密」的名字後,楊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剖析。

托勒密是來自希臘的外國統治者,名字在古埃及文字中必然只能用一些字符拼出發音。

隨後,他將自己所有的發現整理成文章,於1819年12月匿名發表。

但是,楊的方法準確率不高,並且這個方法也不能擴展到所有的象形字符去。

幸好,另一位來自法國的研究者商博良徹底破解了古埃及文字。

他深愛古埃及文化,常常研究文物至深夜,完全不顧自己天生贏弱的身體。

他對於「托勒密」的橢圓形判斷與楊的思路大致相同,不過在之後辨別字母的方法中,他卻走了一條和楊完全不一樣的道路。

商博良

他打算直接從不同的埃及名字,猜測各個符號的表意。

他從其他文獻中找來Cleopatra的古埃及文字寫法,與托勒密(Ptolmes)對應的象形文字進行對比。

可知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都有p、o、l和t的對應寫法,只要排除其他意義不明的字符干擾,便能找到正確的寫法。

商博良運用這個方法,還從埃及文字當中反推出了亞歷山大大帝的英文名。

這個方法比起楊的方法明顯更為有用,一方面正確率高的驚人,同時兩個略有相似的法老名稱可是多得很。

不過即使推出了完整的字母表,最多也只能用在辨認外來當權者的名字罷了。

瓶頸期持續了大半年,商博良再次找到了破解道路。

他在一堆新的資料中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橢圓形,裡面的太陽和支架,都是意義不明的圖案。

但這些新的圖形卻讓商博良聯想到了科普特語。

科普特語是從古埃及語中演化而出,曾是埃及廣泛使用的語言。

但隨著阿拉伯人入侵埃及,科普特語退出了日常用語的序列,成了一種僅在科普特人教堂使用的宗教語言。

無獨有偶,商博良小時候家附近就有一家這樣的教堂。

興趣廣泛的他小小學會了這種語言,竟成了破解古埃及文字的關鍵!

在科普特語中太陽讀作「Ra」或者「Re」。

而在圖案末尾的兩個倒勾則是字母表中的符號,讀作「s」。

這個法老的名字就會是Ra__ss,莫非是法老Rameses?這個猜想無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

在這之前翻譯的名字,無不是埃及人翻譯外國人名字時不得已用上的拼音。

而這一次的破譯卻證實了一個猜想:本國法老的名字也同樣類似拼音拼寫的。

為了確認這個思路,商博良又進行了多次嘗試,最終成功。

1822年9月27日,商博良在法蘭西文學院召開的會議上公開了自己的發現。

順著商博良的思路,只需將已知的圖形發音套入埃及文字中,逐一試錯,全面地解讀埃及文字不過時間問題。

商博良的發現因此引爆了這一個領域,他用自己的智慧讓沉默千年的古埃及文字再次鮮活,被捧為「現代埃及學之父」。

此時距離石碑被收藏到大英博物館已經20年之久,也實打實地賞了英國人一巴掌:你們奪走了羅塞塔石碑的身體,卻奪不走它的心。

羅塞塔石碑廣場仿製的大型石碑

在《國家寶藏》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

其實不僅我們的文明,有著許多的文明他們都在文明演化中產生了文字,而文字又為他們的文明存續。

文字存亡,意味一個文明還有多少生命力,而存續的根本或許只需要一塊石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羅塞塔石碑-古埃及文明的解碼器

作者: 歷程古代埃及有著悠久燦爛的文明。自公元前30年, 托勒密王朝被古羅馬滅亡後,在這片廣闊無垠的土地上,人來人往,歷經語言的變換和文化的興衰,以至人們無法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只是高聳的...

揭秘!象形文字是怎麼被破譯的?

古埃及人把象形文字稱為「神的話語」,意思是說,它不僅是神的賜物,也是記錄神的語言的工具。古埃及人在神廟和墓室牆壁以及其他載體上刻寫宗教文獻時,始終使用極具圖畫性質的書寫形式,古希臘人稱之為「神...

會說話的石碑:解讀「羅塞塔石碑」上的碑文

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會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會的歷史多從古埃及開始談起。一提埃及,難免令人想起它那兩個幾乎無人不曉的不朽象徵:巍峨的金字塔和靜靜流淌的尼羅河。但金字塔和尼羅河不會講述歷史,恢...

當古人在寫文章的時候,他們究竟寫的是什麼?

我們以前上學時候學的那些古文到底是真不是真的?相信咱們中國的學生們沒有幾個不在基礎教育階段為各類文言文所累。要真正弄明白古人到底寫了些什麼,讀了些什麼,其實是一樣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今夜,冷爺(朋...

圖解大開眼界的木乃伊製作全過程

「如果你厭倦了倫敦,你就厭倦了生活」,倫敦是這個世界上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免費開放數目最多、質量最高的城市,而大英博物館不僅是了解英國,更是了解世界文明的首要必去地。包羅希臘、羅馬、埃及、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