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佛國新疆的前世今生——高昌回鶻(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高昌國多種宗教並行,王室早期信奉摩尼教,後改信佛教,民眾則大多皈依佛教,同時亦有不少人信奉景教,拜火教、道教、薩滿教亦有信眾。

高昌回鶻積極發展與周邊政權的關係,於遼太祖七年(913)入貢於遼。

天贊三年(924),遼太祖西征,「遣兵逾流沙,拔浮圖城,盡取西鄙諸部」。

隨後,遼於北庭置監國太師。

遼聖宗於北庭築可敦城,屯以重兵,高昌回鶻遂為遼之屬邦(同時也稱臣於宋),遼設高昌大王府以羈縻之。

不過,高昌回鶻與宋、遼的這種臣屬關係都只是形式上的,而實際上仍保有獨立地位。

回鶻:原名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遊牧於色楞格河流域。

在回鶻文書方面,除零星契約及文書外,主要的有回鶻文的《玄奘傳》,原譯本為10世紀中別失八里回鶻佛僧詳古舍利所譯,1930年在新疆出土,現已整理。

《金光明經》(漢文譯者為唐高僧義凈)的回鶻文譯本(譯者同《玄奘傳》),是從漢文譯本轉譯的,另從梵文本添譯了好多處,成為研究古代維吾爾語和宗教(佛教)的基本材料。

《烏古斯可汗傳說》,這是未經14世紀波斯史家拉施特·丁摻入伊斯蘭色彩的、維吾爾族最早有關其自己始祖的民間傳說。

傳說寫成的時間大約在10世紀,地點在天山南路,為一佚名回鶻人的手稿,現收在拉得洛夫氏的《福樂智慧·導言》之中。

吐魯番古代各族人民在與疾病作鬥爭中,早有成熟的醫藥(如唐代的《西州續命湯》)。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高昌回鶻境內龜茲進奉使李延慶等36人到宋朝獻香藥。

元代畏兀兒人軍醫月舉連赤海牙曾在合州(今四川合川)釣魚山,「奉命修麴藥以療師疫」。

高昌回鶻人在宗教信仰上,先信最早從波斯傳來的摩尼教,而後信佛教。

所以,在今新疆吐魯番西的木頭溝或吐峪溝的牆壁上或廢墟內,已發現大量回鶻人的宗教壁畫,表現出與波斯文化融合的傾向。

高昌回鶻人「樂多琵琶、箜篌」,「好游賞,行者必抱樂器」。

高昌壁畫中,經常有天堂中跳舞的畫面。

塔里木盆地的戲劇表演,在漢代已產生,這由20世紀在吐魯番、哈密發現的譯成回鶻文的《彌勒會見記》抄本的殘卷、寫本①,以及近代在庫車出土的有關當時戲劇演出的場面和文物可以證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火洲,從遠古傳來啟示

在吐魯番博物館的入口處,以燈帶標識的絲綢之路,像三條迷人的曲線穿過新疆廣袤的土地。在古時,這裡被稱作「西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西域是古代中國的主要出行之路,因為那裡可以通向...

西索講壇︱白玉冬:華言胡語水乳之契

語言作為文化整體的一部分,在文化的產生、發展和傳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往往帶來藉詞的出現,甚至語言的變化和融合。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北方民族與中原華夏之間的接觸和相...

文物所見西域粟特人的社會生活風尚

粟特人是活躍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業民族,他們隨著商業活動的頻繁而進入西域,成為促進古代西域社會文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應用考古發掘資料、出土文獻史料以及典型文物圖案等,探討了粟特人在西域的商...

在中國,有一處被遺忘的四大文明交匯地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今天,在許多國家的博物館中,人們都能看到來自中國同一個地方的文物,例如,日本東京國立博...

唐代漢字文化在絲綢之路的傳播

【摘要】 唐代漢字、漢籍在絲路傳布的情形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由於商貿經濟、政治、宗教與生活文化等環境,呈現出不同的接受與發展的歷程,明顯與其現實環境對漢字、漢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漢字早在漢代便...

絲綢之路上的吉語幣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中西方的重要商道,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也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當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並最終形成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