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

獲得批准之後考古專家們開始尋找長陵墓道,然而在尋找墓道的過程中,卻意外的發現了萬曆皇帝的定陵存在坍塌現象,於是考古專家們決定先發掘定陵作為試驗場,待積累一定的經驗後再挖長陵。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這要從1955年說起,吳晗作為發起者,聯合郭沫若、鄧拓等人,聯名上書要求發掘明長陵(朱棣的陵墓)。

但是考古隊並未找到長陵的地宮入口,只好放棄發掘計劃。

考古隊決定先發掘其他明帝陵。

而在考察明定陵的過程中,考古隊發現了定陵地宮的入口,自然是先發掘明帝陵。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為什麼後續沒有發掘其它的皇陵,其實很簡單。

發掘定陵,損失很大,很失敗。

首先,定陵發掘,前後兩年的時間,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頭骨被帶到中科院進行修補,還差點出國展覽。

修補完成後,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變成了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放在定陵門口展覽。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其次,由於技術有限和人為的無知。

然後是定陵出土的絲織品毀壞嚴重。

定陵出土的文物眾多,有3000多件,其中絲織品占很大部分,但是當時發掘出來後,條件有限加大保護不當,被扔在普通庫房堆放半個世紀,絲織物碳化嚴重,已經無法修復了。

甚至有些無知的工作人員,隨意的將文物實驗和拆卸,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最後,由於定陵發掘的消息傳遍中國,很多省份都上書,希望發掘本省的皇陵。

為了抑制這種風氣,周總理下令,停止陵墓的發掘。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定陵發掘遭受如此的結果,這無疑給中國文明、文化、文物遺產乃至世界文化遺產帶來巨大損失。

慘痛的教訓之後,周恩來總理作出重要批示,今後不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50年不變,100年不動搖。

明十三陵中的其他帝王陵墓以及中國各地的其它帝王陵墓由此而得到妥善保護,做為中華文明的瑰寶而流傳於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