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漢畫像石:體會劉邦故里「大風歌」的遺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桑梓故里,兩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近一個世紀以來,徐州地區發現的大量漢畫像石、漢畫像石祠堂、漢畫像石墓葬,為國內外學者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圖像資料。

徐州漢畫像石已經成為歷史學、考古學、美術學研究範疇的專業學術名詞。

徐州漢畫像石產生的時代早,延續的時間長,分布的範圍廣,發現的數量多,在漢畫像石研究中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新近出版的《徐州漢畫像石通論》分「考古篇」、「圖像篇」兩部分共十二章,從考古學、歷史學、圖像學、民族學、社會學、美學、宗教學等不同的方面,用傳統的文獻分析和圖像考據,結合複合式方法論體系來對徐州漢畫像石進行了深入闡釋。

一、徐州漢畫像石產生的歷史背景

武利華著 《徐州漢畫像石通論》

徐州漢畫像石的產生有其地理的、歷史的原因。

在本章中,從徐州的地理環境、歷史傳統、漢代的徐州三個層面,對徐州漢畫像石產生的歷史背景做了深度的分析。

地理環境與人類文明有密切的關係。

徐州為魯南丘陵的南緣,這裡既有山林之饒又有水利之便,是適宜人類居住的理想地方。

古代這裡水系發達,河網交織,很早的時候這裡就形成了區域文化的中心。

徐州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

原始社會時期,這裡是東夷文化的部落,夏商時期這裡為大彭國,春秋時期為宋國重要的都邑,戰國中、後期這裡屬楚國。

秦末時期,項羽「王九郡、都彭城」,徐州有過國都的短暫記錄。

徐州的歷史文化傳統,對漢畫像石的題材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徐州多山,取石方便,為營建各種類型的石室祠堂、石槨墓葬提供了自然的資源。

漢代是徐州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階段。

漢高祖劉邦是沛楚人,劉邦眷戀故土,將這塊重要的土地分封給異母弟劉交,並沿襲了項羽時「西楚」的稱呼。

漢代的楚國與王室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兩漢四百年間,徐州是皇親國戚的聚居之地,豪強之家生時姿意享樂,極盡其欲,死後則崇仰厚葬,加之崇仰鬼神,迷信好名之風甚盛,多愛把自己所崇拜、愛慕的東西在墓中雕刻成畫。

漢代徐州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這一切為畫像石藝術的產生提供了政治、經濟、文化的基礎。

漢代楚國疆域變化圖

二、徐州漢畫像石的發現和研究

對於徐州漢畫像石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以現在的行政區劃來界定的徐州漢畫像石;二是以古代的行政區劃來界定的徐州漢畫像石。

古今徐州的疆域變化很大,魯南、蘇北在新石器時代即為一個文化圈,縱橫交流的泗水、沂水、沭水、泡水、谷水、睢水,將區域內的村落部族緊密聯繫一起。

漢武帝元封五年設立刺史制度,這一區域大都屬於徐州刺史部。

行政區劃與自然地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所屬郡國轄區不同,會使得各地社會經濟乃至文化面貌產生一定差異,同一行政轄區內的文化面貌則更趨向一致。

徐州漢畫像石包括了行政區劃和徐州風格兩個不同的概念。

根據考古發現結合漢代這裡的城市、聚落的布局,我們可以將徐州漢畫像石分作七個區域進行研究,這七個區域的畫像石風格有細微的不同。

徐州漢畫像石有百年的發現史。

清代同治年間吳世雄在沛縣發現畫像石可以看做是徐州漢畫像石發現、收藏的端倪。

近一個世紀以來,徐州地區發現的大量漢畫像石、漢畫像石祠堂、漢畫像石墓葬,為國內外學者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徐州發現諸多的完整漢畫像石墓葬,為漢畫像石的斷代、分期、綜合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並構成徐州畫像石完整墓葬較多的一大特色。

截止到2017年為止,徐州市經科學發掘的畫像石墓70餘座,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收藏的漢畫像石有1500餘塊。

徐州市各文博單位還都有漢畫像石的收藏,徐州漢畫像石的總數約2500餘塊。

徐州漢畫像石分布圖

三、石獸與陵闕

漢代陵墓是一個空間上的立體組合,完備的陵墓包括地下、地上兩個部分。

地上部分是為祭祀準備的禮制建築,由神道、墓垣、墓闕、祠堂等組成,甚至墳墓上的封土形狀,也可以看成是地上建築的組成部分,地面建築是一個開放性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陵園。

地下部分為埋葬的設施,由墓道、羨道、棺、槨、室組成,它的功能是「藏」,是一個密閉性的空間;

徐州地區發現的漢代神道石獸有辟邪、石虎、石羊等多種類型,過去人們並沒有將這些立體雕塑納入畫像石的研究範圍,從「圖像學」的角度來看,神道是整個塋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神道石獸在整體布局中有其象徵的意義。

墓闕是陵園入口的標誌,也是陵園中重要的禮制建築。

墓闕的形制與規模與墓主人的身份相一致,魯南與徐州地區出土的小型墓闕墓主人為普通官吏。

墓前石闕上刻有畫像,畫像內容十分豐富,以表現墓主人升仙的題材最為普遍。

墓闕上往往刻有題記,記載有陵園主人的姓名、建闕的年代及其費用,由於墓闕上的題記,豐富了我們對東漢墓闕形制的了解。

徐州漢畫像石的陵闕,是近年來考古發現和研究的新成果,它不僅豐富了中國漢闕的類型和數量,同時對研究漢代中小型墓葬的陵墓制度、墓上建築配置有重要意義。

邳州出土漢代有翼石獸

銅山張集出土有翼石獸

徐州漢畫像石館藏東漢碑形闕

白集漢墓附近發現的墓闕頂蓋石

四、徐州地區的畫像石祠堂

祠堂及祠堂畫像是徐州漢畫像石的重要類別。

畫像石祠堂作為視覺藝術的載體有多種形式,並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和地域性。

徐州有多種祠堂樣式,平頂小祠堂流行於東漢早期至東漢中期,徐州南部是平頂小祠堂的主要發現地點,這種平頂小祠堂的形制較小,祠主人的身份不高,祠堂畫像的內容有其配置規律,祠堂後壁為祠主的畫像,常表現為祠主宴飲觀賞樂舞的情景。

石鼓形小祠堂出現在東漢中期,主要發現地點主要是徐州西南部,這一地區為東漢彭城國梧縣的轄區。

石鼓形祠堂在造型上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畫面內容與構圖風格也不相同,石鼓形祠堂是地域性較強的祠堂類型。

單開間懸山頂祠堂是徐州地區畫像祠堂出現最多的祠堂類型,懸山頂祠堂畫面構圖複雜,在兩側山牆的頂部對稱的刻著東王公、西王母,成為一種模式化的構圖方式。

雙開間懸山頂祠堂是一種身份較高等級使用的祠堂,這類祠堂結構複雜,畫面內容豐富,銅山洪樓祠堂是保存相對完整的這類祠堂樣式的典型。

徐州漢畫像石中除了發現單體建築的祠堂外,更多的是祠堂建築的構件。

祠堂的建築構件包括了山牆石、檐角柱石、隔梁石、後壁石、頂蓋石、頂蓋正脊、祭案石等,通過這些散存構件畫像石的分析,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畫像石祠堂的結構。

祠堂是陵墓上的重要建築,也是對外開放的空間,祠堂畫像是為死者服務、生人觀賞的畫作。

因此,祠堂畫像的內容豐富、雕刻精美,是徐州畫像石藝術中的最重要的視覺裝置。

平頂小祠堂復原

單開間祠堂復原圖

雙開間祠堂復原圖

雙開間祠堂後壁畫像石

五、漢畫像石墓葬

徐州漢畫像石墓葬形制可分為石壙墓、石槨墓、石室墓、磚石混合結構墓四種類型,延續的時間從西漢初年的文景時期,一直到東漢末年。

徐州漢畫像石最早出現在西漢早期的石壙墓中,這一時期的畫像石圖案簡單,為璧、樹的組合,刻畫在墓室的自然崖壁上或刻在墓門上面。

石槨墓是由石壙墓發展而來的,石槨墓上的裝飾畫像出現在西漢中期。

西漢中期以後,魯南、蘇北一帶流行著畫像石槨墓,畫像石槨墓分為單槨、雙槨、三槨等幾種類型,石槨畫像多刻在石槨內壁,也有石槨內壁、外壁都雕刻畫像的情況。

早期石槨墓的內容簡單,西漢晚期至王莽時期,畫像石槨墓最為流行,畫像題材愈加豐富,許多具有象徵意義的圖案出現在石槨墓中。

東漢時期,隨著埋葬空間增加,室墓替代了槨墓。

東漢時期徐州地區流行著石室畫像墓和磚石混合畫像墓。

室墓的形制與墓主人的身份等級有直接聯繫,墓室結構越複雜,墓葬的等級越高,其中迴廊制度等級最高。

磚石混合墓分為前、後室結構和多室結構兩種形式。

多室墓的等級較高,以徐州市十里舖漢墓為代表,該墓出土畫像石18塊,畫像24幅,畫像石出現在各室間交界的位置,用以裝飾和加固墓室。

室墓畫像石的內容極為豐富,完整的畫像石墓對研究畫像的空間布局及配置規律提供了研究素材,其基本規律是圍繞著墓室功能、升仙思想進行的。

沛縣棲山M1石槨墓透視圖

茅村漢墓M1透視圖;平、剖面圖

白山故子M2透視圖

邳州車夫山鄉前埠村M2立體復原圖

六、徐州漢畫像石的建築藝術

徐州漢畫像石中表現建築的題材很多,幾乎每座畫像石祠堂、墓葬都刻有建築圖,表現當時建築的藝術美。

除此之外,徐州漢畫像石的祠堂和墓室中還有門、窗、柱子、藻井等建築的立體構件。

徐州漢畫像石的建築圖包括建築整體布局、單體的樓台亭榭、園林造景、橋樑等內容。

徐州漢畫像石注重細部結構的表現,在屋脊上表現了鴟尾、鳳鳥、三角形火焰紋等裝飾符號;樑柱間的闌枋,柱枋間的斗拱,門檻上的門闑,門扉上的鋪首,門額上的門簪等,都有細緻入微的表現。

漢代徐州是封侯比較多的地區,這些侯國的子孫世代蔭封此地,他們的宅邸豪華,樓觀壯麗,長廊廣廡,窮極伎巧,這些都成為藝術家的描摹對象。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建築圖對漢代建築的形象、建築組群布局以及室內布置等方面都作出寫實性的描摹,成為今天研究漢代建築最珍貴的圖像資料。

燕子埠漢墓建築圖

七、漢代的生產活動圖像考

徐州漢畫像石中有一些直接反映生產活動的圖像資料,如牛耕圖、紡織圖、舂米踏碓圖、汲水圖、釀酒、販酒圖等,這些圖像內容反映了漢代莊園經濟下的生產模態。

徐州漢畫像石展示出來的漢代莊園生產活動,不僅是生動形象的,也是客觀真實的,它在某些方面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

這些圖像資料對於了解漢代的莊園經濟以及莊園生產中新型生產工具的推廣應用,漢代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漢代還沒有真正意義的科技圖像。

漢畫像石中的牛耕圖、紡織圖以及其它表現生產活動的圖像資料,客觀上起到記錄漢代科技發展水品的作用。

如牛耕圖,形象的造形,寫實的手法,為我們研究漢代的牛耕制度、牽牛挽犁的方法,以及犁架的樣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圖象資料。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牛耕圖,不僅對「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做了寫實性的描寫,而且對於漢代耕、種、耰三位一體的「代田法」有圖解的作用。

徐州漢畫像石中除了牛耕圖外,還有依靠人力的「耒耜耕」圖。

徐州漢畫像石中還有表現糧食加工的情景,表現了漢代舂米踏碓、颺扇去秕的過程,畫像中的碓機及門式大風扇寫實而逼真,表現出漢代糧食的加工工具已使用了簡單的機械。

徐州漢畫像石中庖廚圖中的轆轤、桔槔,是利用槓桿原理取水的裝置,反映了在灌溉時也有了先進的取水方法。

徐州漢畫像石中發現的紡織圖有11幅。

這些圖像中的人物造型生動準確,每組人物相互呼應,嚴謹而科學。

畫面中基本上都包括了調絲、搖緯、織布幾道工序,畫面中的紡車、織機等工具刻畫的一絲不苟,結構準確,而且織女動作非常規範,如同向讀者演示織布技術。

徐州漢畫像石牛耕圖

徐州漢畫像石紡織圖

八、禮樂生活圖像考

漢畫像石是禮儀中的美術,漢代圖像中的樂舞百戲、宴樂會飲、六博蹴鞠、車馬出行等等都是是為禮儀服務的,這是一個時代精神生活的物質體現。

上層貴族的奢侈生活,成為禮儀制度的一部分。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禮樂生活場景,既是為了光宗耀祖,顯親以揚名,同時又再現了當時的典章禮儀,為我們了解漢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提供了最為真實的圖像史料。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有關禮樂方面的圖像非常豐富,表現在樂舞圖像方面的內容十分突出。

禮有五養,其中「鐘鼓管弦,所以養耳也」,樂與禮聯繫在一起。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音樂圖像非常豐富,在音樂考古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徐州漢畫像石中具有寫實性的音樂圖像,為正確辨識漢代樂器的外形特點及其演奏方法成為了可能。

其樂器的種類包括了彈奏樂的琴、瑟、箏等;吹奏類樂器的竽、笙、排簫、陶塤、橫笛、豎笛(羌笛)、胡笳等;擊奏類樂器的鐘、磬、建鼓、應鼓、鞀鼓、柷敔、銅鈸等。

這些為漢代樂器的完整性、系統性研究增添了形象性的資料。

在「禮者,養也」的觀念中,「欲」是禮的核心內容,「禮由人起。

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忿。

」因此,看似與禮樂無關的「疏房床第幾席」成為「養體」的主要內容。

徐州漢畫像石中表現男女性愛的圖像既有含蓄朦朧的圖象,也有直接表現接吻、交媾兩種圖式。

漢畫像石中表現性愛的題材是人性本質的表現。

九、西王母與崑崙神話

西王母與崑崙世界是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西王母與崑崙神話以浪漫主義的精神,新奇奔放的幻想,啟發人們的想像力,對後世文學、繪畫的創作影響很大。

西王母是徐州畫像石中的主要題材,在石闕、祠堂、墓室畫像中,都有西王母的身影,她居於天國的位置,頭戴「勝」飾,憑几而坐,周圍伴隨著鳳凰、三足鳥、九尾狐、玉兔、蟾蜍等神靈。

除了這些神靈之外,還有西王母的侍女慮妃、玉女等。

徐州漢畫像石中還最早出現了東王公的形象。

西王母居住的崑崙山是眾神所在之處,這些神靈的形象有雙頭獸、四頭首、開明九頭獸、鳥頭獸身像、雞首人身像、犬首人身像、龍首人身像、牛首人身像、馬首人身像等,他們和西王母一起構成崑崙神話的完整體系。

漢代人理想的靈魂歸宿就是崑崙仙界。

在徐州十里舖畫像石墓中,以崑崙仙界裝飾整個墓室。

畫像中的雙闕象徵著天門,墓主人的靈魂通過天門進行了神仙之旅。

這裡刻畫了的西王母、搗藥兔、開明獸、二八神、比翼鳥、人面魚、鳳凰、羽人、雙龍穿璧、三株樹等,都是在表達著「神之游,過天門,車千乘,敦崑崙」的意境。

邳州占城祠堂西王母畫像

北洞山祠堂西王母畫像

徐州漢畫像石館藏祠堂畫像西王母

邳州占城陸井祠堂畫像東王公

十、胡漢之間——外來文化的影響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時代,它對外在文化上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在保留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充分吸取其它民族優秀文化的養份,如斯基泰民族的草原動物圖案、巴比倫風格的角龍,安息國進貢的獅子、扶拔;貴霜帝國的佛教題材;甚至地中海地區的希臘、羅馬帝國的裝飾圖案。

作為區域性的文化中心、古代交通的樞紐,徐州對外來文化接受的很快。

東漢初期的楚王劉英,幕府內居住著由僧人、居士組成的僧團,這些西域胡人帶來的信仰與文化,對徐州漢畫像石的內容題材以及藝術表現形式有積極的影響,這些外來文化的因子,使得徐州漢畫像石的圖像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徐州漢畫像石中有大象、駱駝、犀牛、旄牛、巴比倫角龍、雙頭鷹、鷹啄兎等異域風格的畫面。

徐州是佛教最早流行的區域,徐州畫像石中「髦尾貫珠」的大象、「僧人騎象圖」等,都與佛教文化有直接關聯。

徐州漢畫像石的墓室結構也受著外來文化的影響。

東漢時期流行的券頂、疊澀頂、羅馬柱等都出現在東漢時期的畫像石墓中。

徐州畫像石中的外來文化因素不是偶然的,只有把這些圖像置於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大背景之下,它們所蘊藏的文化內涵、歷史積澱才能得到多方位的審視和深層次的發掘。

徐州漢畫像石館藏的雙頭鷹畫像

徐州漢畫像石館藏畫像石中的駱駝、大象、旄牛

徐州畫像石館藏畫像石「僧侶騎象」圖

十一、畫像石中的刻石題記

在漢畫像石的墓闕、石柱、祠堂、墓室中,常見有刻石文字。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刻石文字約有30餘塊,大都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發現。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刻石題記包括有墓室題記、祠堂題記、石闕題記以及榜題文字等。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刻石題記由於發現的時間較晚,許多研究者對此並不熟悉。

正是由於其發現較晚,且刻石題記中包含的內容具有很重要的學術價值,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刻石題記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刻石題記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它可以明確石闕、祠堂、墓葬的建造年代,喪主的姓名、官職身份,建造者的意圖,建築的所需費用;刻石題記中還常有吉利語、讚頌詞、鎮墓文等,表現了當時人們的精神信仰。

徐州紀年畫像石統計表

彭城相繆宇墓誌

十二、徐州漢畫像石的藝術特徵

畫像石是繪畫與雕刻結合的藝術,徐州漢畫像石的雕刻形式多樣,有陰線刻、凹入刻、淺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圓雕等技法。

雕刻技法在漢畫像石中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實現圖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區別不同地域、不同作坊、不同藝術風格的主要標誌。

徐州漢畫像石出現了敘事性故事的描寫,構圖是表達作品思想內容並獲得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構圖模式多樣,有橫列式、豎列式、鳥瞰式等多種手段,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

構圖飽滿是徐州漢畫像石藝術的突出特徵。

徐州漢畫像石的早期風格是構圖疏朗,在藝術發展的進程中,逐漸向「繁密」的方向過渡,時代愈晚,畫像內容愈加複雜。

徐州漢畫像石無論是人物畫還是動物畫都有準確的造型,存形達意,形具神生是其追求的藝術目標。

除了人物、動物畫之外,徐州漢畫像石中的裝飾圖案也是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邊框裝飾、基底裝飾、單獨的裝飾和綜合裝飾圖案四個方面。

邊框裝飾的目的是把各種視覺形象規範在一個統一的藝術空間內,同時這些裝飾圖案本身又有吉祥的圖像意義。

徐州漢畫像石中形式多樣的邊框裝飾與主題畫面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統一、和諧的整體構圖。

漢畫像石是一個時代藝術形式的傑出代表,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和篇章。

徐州漢畫像石豐富的內容,精美的雕刻,無論在歷史研究還是在藝術領域,都是彌足珍貴的藝術瑰寶。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人物造型(子路、孟賁、神農、大禹)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動物形象

《徐州漢畫像石通論》是資料性與研究性並重的學術專著,該書匯集的300餘幅有典型意義的圖像資料,都是考古發掘和田野調所得,是可信的實物史料。

特別是本書中的描摹圖是作者對原作細節用線圖進行確認,其本身就是一個細緻的研究過程,在印刷製版中,無論對原作怎樣縮小,都能清晰地表現出作品的細節。

關於《徐州漢畫像石通論》一書,台灣著名學者邢義田先生說:「全書資料翔實,圖文並茂,學術嚴謹,我願意將該書推薦給喜歡漢代藝術的讀者。

」中國考古學會秦漢專業委員會主任信立祥先生說:「本書依據豐富的考古資料,結合考古學、圖像學、歷史學多方面的研究,既有豐富的資料,又有深入的理論分析,是研究漢代歷史和藝術的必備圖書。

」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陳履生說:「本書涵蓋了徐州漢畫像石考古資料的所有,作者數十年如一日,精心梳理與考訂,嚴謹分析和描述。

本書是考古資料的延伸與發展,是考古資料與研究成果的綜合,是漢畫像石研究的重要專著。

(作者系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原館長、研究員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徐州漢畫像石 藝術中的漢文化

◎主講人:朱存明作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漢畫像石如同商周青銅器、南北朝石窟藝術、唐詩宋詞、明清園林等藝術瑰寶一樣,是中華文化鏈條上不可缺失的一環。漢畫像石是漢代留下來的一種藝術形...

中國南陽漢畫像石大全

馮其庸題寫書名 二月河作序 極具收藏鑑賞價值「金牛杯」金獎圖書作品(中國編輯學會美術讀物編輯專業委員會)《中國南陽漢畫像石大全》集南陽漢畫館館藏畫像石基礎性圖像資料之大成,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把南...

墓葬壁畫 畫給誰看

鄭岩研究古代墓葬壁畫,學者們常用的一句話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當然是用來看的,但是,當千百年前匠師們在幽暗的墓室中運墨布色、雕文刻畫時,並沒有期望今天的我們來欣賞這些...

中國花鳥畫史初探——秦漢花鳥圖像(二)

代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多民族大融合的國家,其藝術的種類和形式是多樣的,由於漢國力的強大使得其藝術也出現渾厚厚重、博大雄健的特點。其最主要的藝術形式是畫像石、畫像磚、壁畫以及帛畫。畫像石:畫像石始...

董書冰說定遠:光耀千古的定遠漢畫像石

光耀千古的定遠漢畫像石董書冰 經考古學家鑑定,定遠縣永康鎮境內發掘出土的古墓最早的為漢代墓葬。定遠縣博物館漢畫像石展覽廳展出的86塊漢畫像石,大多刻畫的是車騎、參拜、宴飲、娛樂場景,也有龍、鳳等...

石刻中的漢石精神

漢畫像石是漢代雕刻在墓室、祠堂、神闕上的 石刻畫。徐州漢畫像石起源於西漢末年,盛行於東 漢中後期,延續到魏晉。它同南京六朝石刻、蘇州 明清園林齊名,並列為「江蘇三寶」。 在兩漢時期,徐州先後是楚...

漢代文圖關係的歷史定位

內容提要:漢代文學與圖像的發展均處於歷史高峰期,兩種藝術類型之間產生了密切聯繫。通過回溯漢代圖像與先秦文學的關係,梳理漢代文圖關係資料,挖掘漢代文圖關係理論,可以對漢代文學圖像的真實面貌和歷史...

千年題記畫像石入藏鄒城博物館

11月1日,迄今國內發現題記文字最多的漢代畫像石—文通祠堂題記畫像石,入藏鄒城博物館。這也意味著這塊千年瑰寶從此將與世人見面,在新的空間裡向觀眾展現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文通祠堂題記畫像石,始刻於東...

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五屆年會在徐召開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劉蘇)10月23日至25日,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五屆年會在徐舉行,來自社科院考古所、國家博物館及北京、上海、廣州、陝西、江蘇、浙江、四川以及台灣等省市和地區的文博專家和高校學者匯...

中國傳統壁畫教學中藝術風格的探索

畫像石是指雕刻有圖像的建築構石,盛行於中國漢代,多用於墓室、石闕、石祠堂等建築。武梁祠畫像石是畫像石藝術在山東省的代表性作品,位於今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是東漢晚期武氏墓地中的三座祠堂之一。武梁...

秦漢畫像磚的藝術魅力

□陳友冰畫像磚不同於畫像石。畫像石是以石為畫布,用刀代筆的繪畫,多見於墓室、石棺、石碑、崖墓等石質建築中。畫像磚是模印有圖畫的磚,一般用來砌墓室。其製作方法和藝術風格與畫像石不完全相同,但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