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綏境內發現一座幼兒墓葬 距今已大約600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發現廣西新石器時代年齡最小的幼兒墓葬

1歲的他,在這睡了大約6000年

廣西新石器時代年齡最小的墓葬,編號M47。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黃靜 文/圖) 從今年4月開始,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對位於扶綏縣境內的敢造遺址和江西岸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在4個多月的發掘中,兩處遺址均發現了一批古文化遺存。

其中,敢造遺址發現了一座幼兒墓葬,年齡僅1歲左右。

敢造遺址處在扶綏縣城西北約3公里的左江北岸。

敢造遺址在此之前也進行過發掘,發現了墓葬和石器等文化遺存。

和江西岸遺址一樣,今年4月也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截至9月2日,敢造遺址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墓葬60餘座,大部分為側身屈肢葬,偶見仰身屈肢葬,墓葬的人骨保存情況較好。

在其中一個探方里,發現一座幼兒的墓葬,年齡僅1歲左右,骨架保存相當完整,側身屈肢,如同自然睡姿,應是目前廣西境內發現的年齡最小的墓葬,迄今大約6000年。

而在其他探方,發現的大多是成人墓葬。

「這些墓葬有個特點,就是墓葬里都放有石頭,有的放在墓主人的手上,有的則放在腳上。

」在敢造遺址發掘現場,工作人員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清理工作。

「此次發掘的重大收穫之一,是出土了大量的石製品,特別是數量豐富形制多樣的研磨器以及小規模的石製品分布密集區,從出土物的類別及堆積情況看,應為石器加工點。

」參與敢造遺址保護性發掘的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館員陳曉穎介紹說。

此外,還發現了大量的水生動物和哺乳動物骨骼。

出土的工具及動物骨骼表明當時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史前人類的漁獵及狩獵採集經濟相當發達。

新聞1+1

動物頜骨集中堆放

究竟有何寓意現在還不能確定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黃靜) 江西岸遺址位於扶綏縣新寧鎮城廂居委會江西岸屯東南1公里左江拐彎處的北岸,隔江對岸為縣城,是廣西較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之一,1963年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

今年4月,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組建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發掘。

在遺址發掘現場,記者看到一處探方里,遺址文化堆積厚約1.8米,分為8層,並且顏色各不相同。

其中第②層為宋代文化層,出土陶瓷器和銅錢等遺物,發現大量的柱洞和灰坑;第③-⑧層是遺址的主要內容,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出土大量的螺蚌殼、動物骨、石塊及較多的石器、骨角器、蚌器、陶片等遺物,發現有灰坑、貝殼堆積、獸骨堆積等遺存現象。

「這次發掘還發現了一處有意而為的動物骨堆積,主要選取動物頜骨尤其是下頜骨進行集中堆放,動物個體數量最多的是鹿,還有麂、豬、猴等。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人員蒙長旺解釋說,這表明當時的左江人類已經萌生了一些超乎生存本能的思想意識,其中究竟有何寓意,現在還不能確定。

此現象在廣西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首次發現,為學術研究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寧三岸灰窯田貝丘遺址正式發掘

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佘鴻雁)依江畔而居,捕魚打獵,喜歡吃螺,懂得製作陶器……正在發掘中的南寧市灰窯田貝丘遺址,展現了6000多年前邕江岸邊原始居民的生活面貌。南寧三岸灰田窯遺址自今年2月底開始...

圖書誤解「磁山文化」的辨證

作者:申禮成 張海江20世紀70年代在武安發現的磁山文化遺址,揭示了一萬多年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吉光片羽,代表了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段以後的文化面貌,它下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填補了我國新石...

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如期舉行

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2016年12月28—30日,由江蘇省考古學會主辦、鎮江博物館承辦的「江蘇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在鎮江拉開帷幕,年會以「探索地域文明、保護文化遺產、服務社會公眾」...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發掘獲重要收穫

2016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對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分兩個發掘區,發掘面積合計65平方米,發現了距今45000多年的舊石器中期向晚期過渡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