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監墓中發現一行字,專家竟然激動地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常常把盜墓和考古進行對比,認為兩者都是挖墳掘墓,影響長眠地下的古人。

但考古可要辯證地看了,畢竟很多歷史謎團都是需要考古來證實的。

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和人為因素的遮掩,明朝的很多事其實都成為疑案。

要說起明朝最大的爭議,非鄭和下西洋莫屬了,因為這直接關係到15世紀時,中西方的海上科技孰強孰弱的問題。

鄭和下西洋的事早就是世界公認的史實了,鄭和船隊中寶船長137.72米、寬56.34米,這幾乎就是一個海上足球場。

很多外國學者質疑說,明朝不可能造出這種長度,更不可能長期在海上航行,所以1416年英國建造的1400多噸排水量的卡拉克船才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

原本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的,可惜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整套資料都被人為毀掉了。

在講究孤證不立的情況下,史書中對寶船長寬的描述顯然沒有說服力。

問題隨著專家,在明朝一位太監墓中的意外發現迎刃而解。

這位太監名叫洪保,堪稱是鄭和的複製品。

他倆年齡相仿,明軍攻入雲南時,倆人同時被送到了宮中做了太監,而且洪保全程參與了所有的下西洋活動。

因為年代太久,又被多次盜挖,墓中的屍骨早就不復存在,但可喜的是專家在一塊碑文上發現了一行記載墓主人生平的文字,上面寫著:「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料,是古代的船舶計量單位。

5000料,至少是2500噸。

這段記載排水量的文字,也印證了鄭和寶船的長寬記載是可靠的。

你是如何看待這一事件呢?快來評論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