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公開發掘的皇陵,專家最早確定的目標不是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京市昌平西北十公里的天壽山麓,坐落著十三座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寢,這就是聞名中外的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自永樂皇帝的長陵開始,到崇禎皇帝的思陵截止,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還有為數眾多的陪葬墓。

前後共修建230年,是現在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皇家陵寢。

1956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對明十三陵中的定陵進行了公開發掘,前後歷時共兩年。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墓,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所以陵墓規模也是僅次於朱棣的長陵。

那麼為什麼當年考古學家要發掘十三陵?又為什麼偏偏選中定陵呢?這其中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

當年考古學家希望挖掘十三陵,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找到已經失傳的《永樂大典》,這對於研究明史的歷史學家可謂是無價之寶。

為此考古學家最先選中的目標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但是長陵作為十三陵中規模最大的陵墓,考古工作人員花費數個月時間,也沒能找到墓道入口。

考古學家們只好放棄原有計劃,決定先找一個小一點的陵墓進行試掘,等積累一些經驗後再發掘長陵。

這時明神宗的定陵就進入了考古學家的眼睛,因為明神宗在位時間最長,陵墓中陪葬的史料、文物應該會比較豐富,所以將第二次發掘的目標改為定陵。

定陵共出土文物4000多件,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許多最有絲織品卻都沒有保存下來。

所以當時定陵挖掘之後,考古專家立即向國務院申請,停止再批准發掘帝王陵墓,周恩來總理批准了這一申請。

從此之後,不主動發掘陵墓成為中國考古界的規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唯一被考古挖掘的皇帝陵墓---定陵

明十三陵,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陵區,陵墓規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