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字天書泄露戰國中山密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守丘刻石

1972年,文化部發文要求地方進行文物整理、修復、統計,這一年,對於畢業於河北文化學院圖書博物館系考古專業的李金波來說十分重要,因為,石家莊地區成立了文化局,他從「五七幹校」被調回來,重操文物管理工作之「舊業」。

「1972年的10月28日,我們在定縣(現保定定州市)召開河北省文物工作第一次會議,當時我和平山文教局副局長汝成山住一屋,他說縣裡在三汲陵台發現了好幾個大土疙瘩,當地老百姓還從裡面挖出了沙子、石頭、木炭等東西。

我當時就覺得,這幾個土疙瘩不同尋常。

」時間雖過去了四十餘年,李金波的記憶依然清晰。

返回石家莊後,他就騎上自行車,找到了陵台,果然,遺存令他喜出望外:這是一片留有享堂遺蹟的積石積炭墓。

他急忙向省文化廳上報,後文化廳給河北省文物管理處下了通知,於是,管理處派工作人員陳應祺、劉來成、劉道源前往平山。

經過實地考察,諸位專家認定:大墓應屬戰國時代,規模至少是貴族,並且很可能是一座王墓!

戰國中山,呼之欲出。

最早的刻石證明王墓的存在

1974年11月1日,針對平山縣三汲鄉的古墓考古發掘,正式拉開了序幕。

發掘期間,專家陳應祺聽村民們說,有一位叫劉西梅的人曾在1935年夏天的時候挖到一塊河光石,上面有一些誰也不認識的字。

他心頭一動,立刻讓村民帶他找到了年逾七旬的劉西梅。

一通周折,在後院的石堆里,他終於找到了那塊長90厘米、寬50厘米、厚40厘米的大石頭。

果然,上面刻有兩列共19個「天書」般的文字,那些文字,像是大篆,又像是甲骨,究竟是什麼文字呢?經驗豐富的考古隊員們也面面相覷,束手無策了。

陳應祺趕緊讓助手把文字拓印了下來。

然後,把這些文字拓片寄給了北京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專家李學勤,讓他幫忙辨認並翻譯。

一周後,李學勤覆信到了,卻向他提了三個問題:一,附近是否有大土丘;二,附近是否有山;三,附近是否有大湖塘。

當得到陳應祺肯定的答覆後,李學勤又覆信,解釋為:「監罟尤(囿)臣公乘得,守丘兀(其)臼(舊)(爿酉)(將)曼,敢謁後尗(俶)賢者。

」其大意是:為國王監管捕魚的池囿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舊將曼,敬告後來的賢者。

陳應祺看後興奮不已,照這麼說:在這一帶,曾存在一座國王陵墓!

中國刻石文字始於何時,已難考證,但細細追究起來,已發現的夏、商、周三代刻石,都系後代偽造;著名的石鼓文,約刻成於始皇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3年;而守丘刻石大約刻於戰國時期中山王生前至中山國滅亡之前(公元前330-公元前296年),故而,書法家們推「守丘刻石」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刻石,其言非虛矣。

觀戰國、秦漢金石銘文,多謙謹工整,一絲不苟,獨守丘刻石,行文率性,布局隨意,較之時代相近的石鼓文等,自有一種樸拙之美,故得書法家們的傾心臨摹,亦不足怪了。

就這樣,這塊原本被人們漠視的守丘刻石就像一把鑰匙一樣出現在考古專家們的面前,它將打開中山王國被塵封了兩千多年的大門!

中國最古老的地圖面世

隨著發掘的深入,盜擾、焚燒痕跡令考古學家憂心忡忡,但一位工作人員不慎踏空的一腳,為世人打開了一座文物的寶庫——與槨室不相連的藏器坑,依然保存完好,出土文物19000餘件,其中有大量孤品、珍品。

其中,一件刻有「中山王」字樣的銅方壺確定了墓主的身份,這裡是中山國沒錯了!

在此之前,中山國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國度。

據載,戰國時期,中山國由狄族建立,早期稱鮮虞。

中山國初建都於中人(今唐縣境內),後遷都於顧(今定州市境內)。

公元前406年,魏滅中山。

公元前381年前後桓公復國並遷都於靈壽。

此後,其國力達到了鼎盛時期,以「千乘之國」匹敵二「萬乘之國」(燕國及趙國)。

直到公元前296年,方被趙國所滅。

綜合來看,中山國是一個勇武豪俠、鐘鳴鼎食的國家;在建築技術、冶金技術、釀酒技術等方面,在當時都是獨樹一幟的。

說到建築技術,就必須提到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地圖——兆域圖,這件國寶現在河北省博物院《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展廳展示,呈長方形,長約94厘米,寬約48厘米,厚薄不一,平均為1厘米,通體綠銹斑駁,上呈現有錯金、錯銀工藝。

它的發現證明了周代帝王﹑諸侯有專職官員為之設計陵園,曾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建築史學界的高度關注。

兆域圖發現於中山王 (cuo)墓發掘工作接近尾聲時,在主墓室的西北角,一名工作人員在清理時發現了一塊銅版,當時它已扭曲變形。

陳應祺想提起來仔細看看,卻發現它十分沉重,後來才知道,這塊銅版足足有32.1公斤重,他發現上面有文字和圖案,但是因火燒石砸,已然無法辨認。

經修復後發現,這是一幅用正投影法製成的陵墓建築平面規劃設計圖,正面用金銀片條鑲嵌實線構成圖形,並附文字註明各部分名稱、面積、間距和國王的詔命。

詔令銘文為:「王命周為兆法闊狹大小之制,有事者官圖之,進退法者死無赦,不行王命者殃連子孫。

其一從,其一藏府。

」「兆域」其實就是墓地四周的疆界,亦稱墓地。

《周禮·春官·冢人》曾載:「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

」「其一從,其一藏府」,說明除隨葬的銅版外,另有一幅由府庫作為檔案材料保存起來了。

且不說其精美繁複的錯金銀工藝,只說文字和鑲嵌圖形的溝槽與銅版是同模鑄成,如此巨大的銅版在當時條件下一次澆鑄成功,單從技術角度考慮已絕非易事,再同時鑄出文字並預留出嵌圖的溝槽,則是難上加難。

兆域圖具有地圖的鮮明特點,如宮垣形同一座小城的城牆,裡面有不同建築的名稱、形狀、面積、間距、及土丘的邊界、高度、坡度等,並有明確的方向和準確的比例。

該圖在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圖線來表示,如宮垣和宮室用銀寬實線,墓丘底部用銀細線,堂用金寬實線,門用「┫┣」符號等。

各部分的大小和間距,則以文字標註和按比例縮小相結合的方法表示,十分合理並便於施工。

另外,可貴的是,據圖中所標註的尺寸,今人可推算出當時的一步等於五尺﹐一尺為22厘米。

可以親眼目睹2300多年前的地圖,應該說,我們真的十分幸運。

秀美麗家鄉,讀者「點讚石家莊」

網友留言摘錄

●我知道古人往往擇水而居,但像石家莊先民們這樣居住在水簾洞裡,真是愜意啊,想起《西遊記》里的一句話了: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好會享受生活的古人們啊! ——下酒小菜

●古人靠狩獵為生,以石頭、木棒、骨器對抗猛獸,活得真不容易。

——風力一級

●沒想到咱們石家莊有這麼深厚的文化底蘊,好樣的,頓時覺得腰杆硬了。

——跳跳糖豆

下期,我們將走近我國至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且銘文多達469字的鐵足銅鼎,這件文物,銘記了中山國歷史和榮耀,另外,中山王墓還出土了現存最古老的酒,讓我們去一探究竟。

石家莊之最

燕趙晚報與市委宣傳部合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秘的「千乘之國」

光明網01-16 03:24顯示圖片□本報記者楊惠玲/文張曉峰/圖在河北博物院的北門前,有一對通體黝黑、造型奇異的巨大「神獸」,只見它們似獅似虎,但卻身生雙翼,頭部高昂,四肢有力。這是根據戰國中...

中山國守丘刻石及其價值

一九七四年冬,河北文物考古工作者為配合水利工程建設,在平山三汲一帶進行了考古調杳,苑集上來一塊刻有文字的河光石,它原是南七汲一位農民四十多年前在村西南挖土時發現的.這塊刻石長90、寬50、厚4...

中山如何美?簡牘中山|最後的戎狄(第三集)

編者按隨著中山王墓的洞開,神秘王國重新世人眼前。豐富的考古成果令人振奮,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舉世震驚。中山國的藝術融合了遊牧民族與華夏族各自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今天跟隨作者一起了解,中山如...

《如果國寶會說話》講述文物傳奇

第一季就有出土於石家莊的中山國珍寶本報訊 (記者 黃鎣)100件國寶開口「說話」述說中國古人的創造力!1月1日晚,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開播,第一季25集的「主角」就有出土...

幾回回夢裡回中山……

文/硯龍平山猶如百變美人,隨處都會在不經意間撩動你某一處敏感的神經。作為被歷史沉埋2000多年的「神秘國度」,作為當年在強國之間縱橫捭闔的「戰國第八雄」,作為郭沫若念念不忘的 「藝術王國」, 中...

最美平山之古中山國中山王陵和中山兆域圖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摘要:靈壽古城西城北部和西城之外的兩片區域,是中山國的王陵區,共有七座王族墓,現已發掘中山成公墓、中山王厝墓和中山王族三、四、五號墓。中山成公墓和中山王厝墓均為...

石家莊數千名中小學生踏尋神秘中山國

2015年12月22日,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被命名為石家莊市中小學生命教育實踐基地。生命教育實踐基地從關注全體師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量的角度出發,以優秀傳統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特色...

——記中山古國《公乘得守丘刻石》

石家莊名碑尋訪系列報導□本報記者 劉迪2300多年前,滹沱河兩岸水草茂盛,豐沛的河水將太行山上的山石沖刷而下,積存在下游。其中,一塊石頭被選中,被人在上面刻了19個字,於是這塊石頭有了一個亘古的...

一個活在文字里的王國

在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2458個特殊的文字整齊地排列在青銅器上,如長空列陣。戰國中山國曾經消失的歷史畫面,通過鮮活的文字重新進入我們的視野,轟鳴著歷史的迴響。那個神秘王國興衰的慷慨悲歌,正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