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創作的核心:為何虛構,如何虛構?|寫作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您的靈感來自哪裡?

「您的靈感來自哪裡?」經常有學生髮出這樣哀怨的疑問,語調聽起來非常困惑,甚至帶點怨恨,他們既想知道我如何獲得靈感,也想弄明白為何自己靈感匱乏。

每每談到這個問題,我內心都會隱隱不安。

作家用想像力創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逼真可信的情節,讓這些人物走進讀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仔細想來其實有點可怕——讀者可能會因為虛構人物的離世而哭泣;可能會愛上一位在現實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人。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想像力有錯嗎?

想像力有錯嗎?無論莎士比亞說得對不對,作家確實是離不開想像力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運用它。

本章即要談論這個問題:為何要珍惜和培養你的想像力,以及如何加以運用。

學生們往往不敢發揮想像力,對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以現實生活為藍本進行小說創作並沒有錯,不論是對現實生活進行微調(比如讓某位精神失常的親戚在虛構世界中免遭此劫),還是把現實生活完全推翻,或完全照搬,都是可行的。

作家還可以在創作中加入一部分的純虛構元素,並把這部分按照「自傳小說」的方式來寫,與讀者形成一種趣味互動,他們會饒有興致地按照自己的認知來區分真實與虛構的成分,雖然往往無從分辨。

上述這些方法對小說創作都有幫助。

可能正是由於我不反對以現實生活為藍本進行小說創作,我的學生往往就把現實生活當成小說創作的唯一素材來源了,他們作品中的點點滴滴都能找到真實原型。

但我覺得,如果大量的創作都完全依託於現實生活,會使作者顯得膽怯和保守。

在寫作班上課時,我儘量避免讓學生討論作品的現實原型,這樣我才有講評的空間。

比如,我可以直言不諱地說「這位母親很可怕」,而不用擔心傷害到以母親為原型進行創作的學生。

每當學生說「這是基於……」,我就會故意打斷他們的討論。

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只有把創作素材當作虛構成分討論,我才會覺得他們是在創作,才會覺得作品更貼近小說的本質屬性。

當然,這個想法也可能是錯誤的。

因此,為了使作品具有更強烈的小說特性,我鼓勵學生憑空編造。

他們之所以更喜歡在創作時照搬現實生活,我覺得是因為不敢發揮想像力進行虛構,或者說對於自己的想像力缺乏自信,而不是因為藝術創作原則要求他們這麼做。

但我其實並不在意學生的作品是否照搬了現實生活,也無意知曉他們是否會在下一部作品中心甘情願地採用虛構的方法,更不想探尋作品與現實生活的匹配度。

如果真以現實生活為藍本進行創作,僅給母親換個名字、在創作中帶入她的樣子還遠遠不夠。

還要發揮想像力為人物設置一些細節,讓他從現實中的人物原型里抽離出來,看起來不再像你的某個親屬。

謹記,你正在刻畫的是小說里的角色,而不是該角色的人物原型。

假設人物原型叫露易絲,以她為藍本虛構出來的人物叫芭貝特,那麼作家要杜絕跟露易絲有關的元素,儘量忘卻她在現實中的房子或朝天鼻。

運用想像力,給芭貝特設計出不一樣的房子和鼻子,甚至讓她做出露易絲從來不曾做過的事情,反而會為故事增光添彩。

這樣一來,作家才能在創作中擺脫露易絲的束縛——寫這個故事的目的既不是為了給她著書立說,也不是為了對她進行貶損,更不是為了加深對她的了解。

寫作時要忠於敘事文學的內在規律,而不是被激發創作靈感的現實原型牽著鼻子走。

小說≠回憶錄

小說和回憶錄不能混為一談,因為小說是虛構性的,雖然多少帶點現實生活的影子,但沒有義務完全照搬現實生活,也無須精準再現諸如爺爺的過往、家族的悲劇、婚姻失敗的緣由這類事實。

我認為虛構性元素的存在是為了滿足故事發展的需要,而不是貼近現實生活,比如為了故事需要把爺爺寫成壞人。

一切以故事為重,這對作家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快樂的源泉,也是一種挑戰。

這樣寫出的作品一定不會太差。

另外,作品是會反映作者內心的真實想法的。

也就是說,如果作家在創作過程中足夠坦誠、直面內心,作品反映的就是他潛意識裡對爺爺最真實的想法——可能與家族神話中爺爺的形象相去甚遠。

此外,現實生活中媽媽或爺爺的形象鮮活立體,如果事無巨細地展現可能得洋洋洒洒地寫上二十卷,而一部小說中用於塑造人物的筆墨往往有限,所以不論作家有多高的天分,寫作目的是什麼,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呈現出媽媽性格的複雜,因為她可能脾氣古怪、令人抓狂,有點兒可愛還有點兒瘋狂。

你的爺爺也是一樣。

身為作家,如果偶爾寫寫回憶錄練筆,也許有可能全面再現某位親屬的生活。

但若正兒八經地寫回憶錄則不難發現,虛構仍是不可或缺的。

突破安全區

儘管現實生活中能激發寫作靈感的瞬間數不勝數,但光靠這些還無法寫出完整的好作品。

想真正掌握小說創作的方法,就要習慣用自己的想像力填補現實生活的空白。

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會吹風笛的丈夫,如果沒有想像力的加持,能寫的可就不多了。

回憶錄作家也一樣,最好能從現實生活中廣泛尋找素材,不能只限於自己那點兒經歷。

除非作家本人健康長壽且經歷豐富,否則能利用的創作素材遲早會耗盡。

小說創作不能過於依賴現實原型還有另一個原因——避免主題太過明確。

比如寫到「爸爸出場」時馬上想到「他就是專門來傷害我自尊的」,或者「沒錯,她這麼問不就因為我是黑人嗎」。

作家本人可能無從察覺,但在故事還毫無頭緒時就把主題先定下來,對作家或是讀者來說,都為時尚早。

要寫出好作品,作家必須突破自我,創造機會讓那些潛藏在心底的東西浮現出來。

好作品的創作不會一帆風順,處於初稿階段的新作品往往沒有特別明確的主題,作家也說不清楚為什麼要寫這些。

但無須擔心,主題是在創作過程中逐漸清晰起來的。

發揮
想像力進行虛構,憑空想像出在現實生活中並未發生的故事,這樣才能鍛鍊小說寫作能力。

僅把現實生活的真事換個名稱就全盤照搬到寫作中(比如把寫作班更名為藝術班),並不能提升寫作能力。

不妨先鎖定陌生領域的一個層面作為寫作目標,你在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中會遇到突發情況及其暴露的問題,這會讓你學到些新知識,而這些知識都是你以往未曾留意到的。

只有敢於探索未知才能寫出好作品,這需要自我掙扎、自我突破、走出安全區。

我曾教過的一個男生一直不太懂得,故事需要由人物的行動和事件來推動,所以當他完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短篇小說時,我還以為他終於掌握了寫小說的要義,並對此感到特別興奮。

這部新作中確實含有一個重要事件,即主人公發現自己的秘密早已人盡皆知,此時他的情緒爆發,故事也達到了高潮。

後來聽說這正是他真實生活的寫照,我感到莫名的失落。

儘管希望學生可以更多地發揮想像力進行虛構創作,但事實證明把現實生活原樣照搬到小說里也沒什麼不妥。

很長時間以後我才想明白這種失落感的緣由——我以為那個高潮時刻是他虛構出來的,但事實上卻是真實經歷。

那個重要事件讓我覺得深受感動並驚嘆不已,但對他來說卻稀鬆平常。

雖然現實生活給他提供了完善的故事範本,但是無法使他意識到自己在小說創作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另一個女生則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困惑不安。

如她所言,寫來寫去,所有作品的主人公都一個樣——一位「猶豫不決」的年輕女士。

當她強迫自己用虛構方法寫小說時,就必須塑造一些與自己不同的人物,並經歷別樣的困境。

如此一來,她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想像力和代入感。

在此之前,她似乎總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來寫小說,但當她開始反向操作,各種靈感紛至沓來。

事實上,她的新作看起來也很正常,並沒有因為想像力太過豐富而顯得古怪。

若不是對她的年齡和生活經歷有所了解,我根本無從判斷這些新作與她的真實生活有無關聯。

與之前的作品一樣,她的新作依然精妙細緻、觀察入微、感情充沛,但人物不再單一了。

她學會了如何將自己代入到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許是一位比她年長的女士,也許是一位男士,抑或陷入某種從未經歷過的窘境。

一旦打破現實生活的束縛,靈感就來了。

虛構是小說創作的核心技法

顯而易見,虛構是小說創作的核心技法,既可以憑空虛構出人物和情節,也可以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稍作加工,對話、時間、天氣等,都是可以虛構的元素。

雖然虛構已經是寫小說的慣用手法,但我們還可以更自如、更多地運用它。

小說創作之初往往是以現實生活為藍本的,隨後加上一些或真或假的元素。

但一開始就以虛構為藍本,再以虛構為補充,也是完全可以的。

就像我廚房座椅上的那隻黃色小蜘蛛,它吐出絲線,懸掛在半空中織網。

作家也一樣,大可以拋開現實生活,完全憑想像力進行創作,並堅信這足以支撐起一個故事,然後再逐漸填充細節。

不過,蜘蛛可能會掉下來——在我看來,這正是許多人無法接受完全憑藉虛構進行小說創作的原因。

有些學生因此過度依賴現實生活,不敢放手一搏。

單靠想像力可以完成一部長篇或短篇小說嗎?想像力這麼管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作家自己在創作過程中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所謂的好小說,其情節必然與作者內心最強烈的情感實現了某種共鳴。

人物及其行動可以虛構,但情感一定是真實的。

我們之所以寫作,就是因為生活中總有一些無法言說的東西,要麼說不得,要麼說不清。

而小說的事件和內容把這些無法言說的東西以文字形式呈現了出來。

不論喜歡與否,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經歷某些情感波動,這就是靈感的來源。

但由於這類情感有時來得過於強烈(諸如慾望、憤怒和恐懼),我們往往會把它們屏蔽掉,通過自我壓抑的方式回歸理性。

作家只有打開心扉直面情感的涌動,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虛構手法。

擁有足夠強大的負面情緒承受力,以及足夠強烈的自我剖析意願,是激發想像力的前提。

如果作家不願意剖析自我,就會顧左右而言他,寫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就是不寫引爆衝突的主要事件。

實在不行,你可以試試分裂出兩個自己:一個想要把內心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另一個感到恐慌、想有所保留。

然後轉移後者的注意力,放鬆下來,這樣前者就可以肆無忌憚、暢所欲言。

相關作品

《寫作課》

[美]艾麗斯·馬蒂森/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8月版

2018文學周曆已在我們微店中上架,

訂閱2018《文學報》還有周邊贈送福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樣才能寫出吸引人的故事

我曾經寫過一些故事(不知道能不能稱作小說),這些故事是以現實為藍本,稍加修改而成的。比如改了故事中主角的名字,發生的地點或者結局的一些改變。我一直以為寫故事一定要基於現實,在現實的這個框架中去構...

專訪蔣方舟:"我註定要寫襄陽故事"

作家寫作需要尋找故事,需要不同的生活體驗。身為職業記者和專家作家的蔣方舟,是怎麼處理自己的多個社會角色,進行創作的呢?她平時是怎麼看書閱讀的?她會不會寫襄陽的故事?身為襄陽籍傑出青年代表,她想的...

黃世英:回歸現實是中國電影崛起必由之路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6日訊(記者 於小薇)5月10日,第二屆中國電影編劇高峰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辦。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秘書長、著名編劇黃世英以「關注現實講好聽的故事」為題,發表了演講。他表示,只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