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普然 : 文化產業鑒典 ——歷史成為資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縱覽世界歷史,一個民族的崛起或復興,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
一個民族的衰落或覆滅,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頹廢和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兆。
文化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民族的靈魂。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存留至今並仍在蓬勃發展的文明,是值得我們後人永遠尊敬並研究的。
今天,習近平主席反覆強調的中國夢,事實上就是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根系之上的進取之心。
中國夢不是空想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從未斷絕的深厚的文明根系和脈絡,這些脈絡有的深埋地下,有的潛藏在國人的心中,無論是哪一種,中華文明的深厚基因都不會磨滅。
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因其內在的文化基因而綿延不絕,繁衍出了龐大的、體系化的文明成果,這些成果在今天都可以被視作珍貴的文明資源。
按照內涵和內容的不同,遍布中華大地的文明資源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物質型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類文化遺產。
作為物質型的文化遺產一般分為七類,今天我國境內的這七類文明資源比比皆是,每一種都有足以彪炳世界的偉大代表。
以下逐一簡要說明下:
一、 古代文明遺址
中國擁有3700年的信史,雖然在久遠程度上無法與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相提並論,但在古代遺址的數量和質量上卻並不落下風。
古代文明乃至上古文明的各種遺址,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比如,河南安陽殷墟遺址,陝西扶風、岐山一帶的周原遺址,湖北雲夢的楚王城遺址,雲南晉寧古滇國遺址等等。
二、 古代宮殿遺蹟
宮殿建築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文明的最高成就。
「宮」,大屋也;「殿」,高台之築也。
早在6000年前的天水大地灣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宮殿建築的雛形,商周時代,宮殿建築已經趨向大型化和複雜化,秦漢以降,歷朝歷代更是修建過眾多的宮殿建築群。
今天,僅在古都西安,就有漢未央宮、唐大明宮這樣的著名皇宮遺址。
三、 古代墓葬遺存
古人事死如事生,尤其是貴族、皇室在對待身後事的態度上毫不含糊,這也就為我們今天留下了大量蘊藏豐富的古代墓葬遺存。
最高規格的,當屬歷代皇帝的陵墓,一個保存相對完好的帝王陵墓幾乎就能夠為今天的人們展現當時的整體社會風貌,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價值和文化開發價值。
而貴族、公侯的墓葬,則更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展現時代的不同方面,對帝王陵墓遺存形成補充。
同時,諸侯、貴族的墓葬是可以開挖清理的,而帝王陵墓則不允許,因此某種意義上比帝王陵墓更適合考察古代文明形態。
近年來的南昌海昏侯墓就是這樣的典型。
四、 宗教文化場所
中國自古是一個宗教信仰包容度很高的國度,世界主流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都在中國擁有信眾,自然也擁有各種宗教設施和場所。
遍布全國各地的佛寺、教堂、清真寺、道教寺廟等都構成了宗教文化場所,這種場所大多數並非遺址遺蹟,直到今天依舊發揮著作用。
在我們所討論的文明資源中地位獨特。
五、 古代城市遺址
作為文明基礎的城市,是文明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重點對象。
中國古城古蹟眾多,浙江安吉古城遺址、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內蒙西夏黑水城遺址,這些不同時代、不同文明特質的古城遺址可謂個個魅力獨具。
六、 古代村鎮聚落
古代村鎮聚落也屬於可利用的文明資源,這類資源在近年來增長很快,在全國各地被陸續發現,其中一些村落甚至依舊以活態呈現於世,成為文化旅遊開發的重點對象。
七、 古代文化遺物
古代的器物經過千百年的流轉存留於當下,這種文明資源往往以文物、古玩、字畫等形式存在。
看上去這樣的文明資源與前幾種在體量上不可同日而語,但其中的佼佼者往往可以帶動一大批文創產品,絕對不容小覷。
如以北宋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設計的杭州宋城就是依託於文藝產品遺物而問世的代表之作。
如此體系龐大、內容豐富的中華古代文明遺存物,為我們致力於歷史文化產業發展鋪設了堅實、廣闊又絢爛的表現舞台。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是豐富多樣的。
這類沒有具體物質承載實體的歷史文化資源形式同樣是凝結著中華民族精神、反映祖先風貌的珍貴財富,同樣可以積極發掘並設法產品化、產業化。
內蒙古有草原那達慕盛會,廣西、雲南和貴州等地有三月三節會、歌圩,這些都是讓相關傳統文化保持當代活力並產生經濟價值的典型做法。
最後一類歷史文化資源是以內容為依託來體現的。
這種資源不僅存在廣泛豐富,而且還是當代文化產業化浪潮中最先經受市場檢驗的,並由此提供給我們豐富的經驗、成果或教訓。
事實上,以文化內容為資源進行文化產品的開發、演變,原本就是一場從古至今不曾間斷的 「文化開發馬拉松」。
這一類型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中國人乃至整個東亞文化圈家喻戶曉的經典「三國」。
從圖書到影視,再到電子遊戲,三國題材如同一個巨大的文化IP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那麼,三國究竟是如何從歷史變成了資源的呢?所謂「三國」,本來是一個歷史學上的「偽概念」。
在中國古代史中,原本並沒有「三國」這個歷史時期,傳統三國故事相對應的歷史時代應該叫做「漢末魏晉」。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歷史學上尚且難免不清不楚的歷史資源,卻在兩千年的發展變化中如同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儼然成為了中國(東亞)歷史文化最大的文化IP資源。
我們分析「三國」的內涵會發現,這個歷史資源下涵蓋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一切元素:宏大的歷史背景、激動人心的善惡之爭、縱橫捭闔的萬丈豪情、生動鮮活的歷史人物、波譎雲詭的權謀霸術……對於文化產業來說,什麼是能夠打動人心的內容資源?這就是!三國的歷史故事和人物關係,容易引發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的爭議,這加劇了這個歷史資源在口耳相傳過程中進行「文化發酵」的力度和速度,在今天的文化產業從業者看來,這種「自然發酵」了兩千年的資源文化IP,是今天的原創性文化IP根本無法比肩的。
這就是歷史的深度與厚度,這就是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昌盛的文明古國所占據的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西遊記」,這一與三國齊名的文化IP同樣風光無限!以明代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為基礎,今天的「西遊系」文化產品貫穿影視、動漫和遊戲三大娛樂產業,中國人在做,日本人和韓國人同樣在樂此不疲地做各種西遊文章,手段上創新與衍生層出不窮!從歷史事實,到神話故事,再到文創產品,「西遊」文化IP的嬗變之路令人矚目。
以相關影視產品來看,「西遊片」覆蓋了電影、電視劇和網劇三界,截至2016年初,「西遊」題材光是在大電影領域已經被改編了40多次。
而且,西遊系影視作品的熱度未來還會不斷持續下去,內容會不斷被創新和演繹。
比如,我熟悉的一位編劇朋友,就在潛心打磨以沙僧為主角的情景喜劇劇本,因為唐僧、美猴王和豬八戒都已經被輪番發掘過了。
影視界有人估計,未來的15年里,「西遊系電影」將會以平均每兩年一部的速度繼續誕生,投資或高達幾十個億。
「三國」和「西遊」這樣的歷史資源為什麼會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有一句話一語道破:「做《西遊記》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一個大家都知道、不用去宣傳的題材。
」換言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對於文創產品來說至關重要的口碑宣傳、品牌塑造這兩項投入極大、收效看天的工作,歷史已經幫今天的文創產業工作者做到了極致。
文化產品可以在這個良好的基礎上成批成批地誕生,而且從出生就帶著一個好口碑,家喻戶曉。
這種力度的「先天優勢」,正體現了「歷史成為資源」的巨大優勢,同時也恰恰解答了「歷史文化怎麼就成了資源了」這個問題——歷史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優質的資源,就是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這樣的價值。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從事文化產業的時候,應當優先選擇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這既符合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的自身優勢,也是中國文化產業區別於世界其他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特色。
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是希望大家掌握兩個要點:
首先,看待歷史文化時當賦予其新的地位和意義,它們不是無聊的故紙堆或者光芒不再的昔日浮雲,而是珍貴的資源,天然具有潛在的政治價值、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
其二,作為文化產業從業者,要善於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
同樣一份資源,在不同的人手裡,實現其價值的路徑不同。
政治家講究以古為鑑,注重發掘歷史的政治價值;歷史學家就一個歷史遺址完成一份考古報告,他能成就的主要是文化價值,於發揚遺址的經濟價值方面無關;盜墓賊無利不起早,但他們卻只能把偷出來的文物賣掉;而對一個歷史文化產業人來說,不光是要善於從政治和文化範疇發揮蘊藏於相關資源中的深遠教育意義和示範作用,還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獲得良好的商業回報。
圖書簡介
中華文明坐擁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資源,面對當今世界經濟的變革浪潮,如火如荼的全球文化娛樂市場,中國文化產業人當如何將中華文化的優質資源轉化為國內外廣大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的興盛繁榮,進而推動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
上述嚴肅問題的答案,就在《復興文明—中國文化產業崛起鑒典》這本書中。
本書作者張普然先生是一位從事歷史文化產業十餘年的資深專業人士,業內著名的「智造者」。
他的這部新作就是立足於自己的豐富實踐經驗,專門講述中國文化產業及文明復興的發展模型的。作者明確主張:當以「在創新中傳承」為核心,秉承「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雙輪驅動思路,把握「資源驅動型、政策驅動型、市場驅動型」三種引導路徑,遵循「歷史成為資源—文化帶動產業—科技提升服務—旅遊復興文明」的四步文明復興模式,善用「謀(頂層設計)—術(戰術方法)—孵(孕育項目)—策(把握政策)—形(產品形態)」的文化產業項目五行理論,熟悉文化產業的六大體系,吃透文化企業的五層界別,領悟文化IP和「水性哲學」的妙諦,從而做好文化產業項目、做大做強文化企業、繁榮中國的文化產業架構。
全書結構簡明完整,內容不蔓不枝,每個部分既有精闢的闡述,又輔之以具體的國內外成功及失敗的實例說明,堪稱是一部中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攻略性實戰寶典。
「為天地立心正氣浩蕩,為生民立命寵辱皆忘,為往聖繼絕學智慧未央,為萬世開太平人類無疆。
復興文明人一直在努力!」
——張普然
◆END◆
……………………………………………………
復興文明
微信公號:fxwm2016
以自覺作為彰顯自信精神
(文化自信大家談❶)在開放、交流、多元的文化大環境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樹立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共同推動「中國夢」的進程,是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本版即日起開設...
三星堆文化的背後歷史價值AAA國寶
三星堆文化遺址簡介三星堆遺址位於中國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0公里,東距廣漢市區7公里,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為全國...
堅守經世致用的學術傳統
中國古代學術有「經世致用」的傳統,文學研究自然也不例外。錢穆曾經對乾嘉以來的訓詁、考據進行深入反思,他極力反對那種「永遠是一些竹頭木屑之收藏,永遠無一間半架真建築」的「搜集資料」法。姚永朴針對...
辛識平:勿忘申遺的「初心」與「遠方」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題:勿忘申遺的「初心」與「遠方」辛識平【學習進行時】日前,中國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嶼雙雙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2處,名列世界第二。今年正值我國首批...
王巍:「摸金校尉」是考古公敵 更是民族文化罪人
他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國家社科項目的主持人,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三次獲得田野考古獎的中國考古學家他主持的河南偃師商城遺址發掘,為夏商周斷代工程夏商文化分界提供了界標他主持的河南安陽殷墟孝民屯遺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