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考古 「第一現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學者鄭嘉勵新作《考古的另一面》日前出版。

這是一本不同於一般市面上流行的懸疑考古集,而是一本學者散文實錄。

古民居、城隍廟、界碑、墓誌中的夫妻、刻字的石匠……這些都是《考古的另一面》所實錄的「考古第一線」。

近日,記者電話採訪了這位 「考古達人」,聽他講述自己如何以人文關懷為依託,以興趣為嚮導,帶讀者體驗不一樣的考古生活。

1972年出生於浙江省玉環縣的鄭嘉勵,1991年至1995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1995年7月,進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一直從事浙江地區宋元考古、瓷窯址考古與研究。

除了出版多部考古學術著作如《寺龍口越窯址》《浙江宋墓》《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等,鄭嘉勵業餘從事雜文寫作,既為了個人的抒情遣懷,也為了文物考古工作者與大眾之間的情感、趣味與思想的連接。

《考古的另一面》是考古學著作中難得一見的趣味性非常濃厚的雜文集,綜合了田野、讀書、考古、歷史、個人情感、生活體驗等多種元素,共分五輯:觀物、石語、冢書、行路、談藪。

題材多樣,行文冷峻,情理兼具,自成一格。

書中的一些關於「墓誌」的篇章,在收入此書前,曾在張立憲主編的《讀庫》中刊載,這種全新的學者散文,引起了眾多讀者關注。

著名學者揚之水為本書作序,她這樣描述眼中的鄭嘉勵:「與嘉勵兄相識於十幾年前。

他的本職工作是考古,但一起聊天的時候,往往都是聽他談『文學』,甚至是很專業的『咬文嚼字』,而通常很有道理,教人不能不服。

」鄭嘉勵的考古,集中在「歷史時期」,與史前的遼遠相比,似乎更容易放進自己的「當代經驗」,多一分對古人的體貼。

無法放進考古著述的感慨,在這裡便發散為「文藝」,於是生髮出「看歷史」的智慧,比如《城隍廟》篇。

揚之水還特別提及了《墓誌中的夫妻》很有意思,她說,該篇文章引發了她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並且以後在撰寫《「千春永如是日」:瀘州宋墓石刻中的生活故事》《宋墓出土文房器用與兩宋士風》兩文的時候,當日的讀後感還在發酵,也因此促使她在秉筆之際多存一份思考。

作為一本記錄考古第一線生活的書,《考古的另一面》有關懷,有趣談,有思考,有溫情……作者帶著來自考古第一線的新鮮的泥土氣息和淡淡的書香氣,與讀者一起重回考古現場,通過實地勘察和專業分析,揭開了考古神秘的面紗,使考古以另一種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

(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詳細內容見02-03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筆記, 安放今人鄉愁

考古人是怎樣工作的、現場搶救的出土文物是如何保護的、怎樣看待古代平民墓冢的歷史價值……日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鄭嘉勵帶著新書《考古的另一面》在杭州市悅覽樹24小時書房進行了讀者分享會,...

揚之水談文學與文物

光明網03-01 09:01顯示圖片鄭詩亮 揚之水又要寫一本新書了。這一次,她把目光集中到了一直很喜歡的《金瓶梅》上,討論的是她一直很關注的名物問題——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器一物」。自19...

以物之名

「定名」與「相知」是揚之水在名物研究中不斷重複的詞,「定名」針對「物」而言;「相知」,則須出入於「物」與「詩」之間,以此打通二者之聯繫。翻《說文解字》,「名」的解釋很有意思:「名,自命也,從口從...

揚之水黃小峰共話「文物與文學」

北京晨報訊(記者解辰巽)近日,人民美術出版社在三聯書店地下一層,舉辦《棔柿樓集》讀者見面會,揚之水與青年藝術史學者黃小峰共話「文物與文學」,探尋揚之水實踐沈從文先生首倡的「名物新證」之法時,怎樣...

告訴你,廈大有一個很牛的專業

Holy High !近日,被稱為「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有三項是由廈大歷史系考古學專業系友負責或主要參與。《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揭曉,廈大人...

每個考古事件背後,都站著活生生的人

因為一句自我調侃——「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等於上墳」,很多人都知道浙江有個研究古墓葬、平常還寫點雜文的考古工作者鄭嘉勵。3月10日晚,他攜新書《考古四記》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做《考古與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