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絲綢之路上碰撞與交融的壯闊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絲綢之路是眾所周知的古代東西方交流的要道,也是連接不同文明的重要環節。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實施,以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加之2014年「絲綢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聯合申遺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列後,各界對於絲綢之路的關注和研究漸趨高漲。
此次全新出版的《絲路譯叢》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問世。
第一輯三本書分別為:《突厥人、粟特人與娜娜女神》、《駛向撒馬爾罕的金色旅程》和《唐風吹拂撒馬爾罕:粟特藝術與中國、波斯、印度、拜占庭》。
三位作者都是絲綢之路頂尖考古專家,每一位都親身參加國際考古隊在中亞五國聯合國遺址的挖掘工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用血汗和青春見證了玄奘之路寶藏的出土,用著作填補了最近十年世界絲路學的空白和疑難。
此系列叢書中還配有大量插圖,展示考古所出的壁畫、佛像、珠寶,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對國內相關領域研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嚴格來說,這是一套嚴謹的學術譯叢,但我個人認為,了解絲綢之路上各種文明的交融與碰撞,哪怕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也有著十分的必要性。
從宏觀層面而言,多了解不同的文明與文化,有助於打破思維上的畫地為牢、自我隔離、脫離時代、故步自封等陋習;具體而言,絲綢之路上的中亞文明,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例如,看過《倚天屠龍記》的金庸迷,一定記得波斯國的小昭和張無忌的明教,現在學界一般都認為,「明教」即為歷史上來源於波斯的「摩尼教」。
事實上,作者金庸之所以要在一個元代末年的故事架構中融入那麼多「西域元素」,是有歷史真實性作為依託的。
歷史上,從北朝開始,波斯人、粟特人等「西域胡人」通過絲路來到中原,有的做生意、有的封官受爵……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融入漢文化圈」。
正如該書「譯者序」所言,早在上世紀30年代,陳寅恪先生就已驚世駭俗地指出,隋唐皇室本身帶有鮮卑血統,出身於北周盤踞關隴的武士集團;而在文化上,則繼承了粟特風格濃郁的、繁榮於靑齊的北齊文化。
隋唐胡風,甚至隋唐的大興佛教,都是對鮮卑化北朝的傳承,而非對南朝的效仿。
再來看北朝隋唐期間的名人,從「曹衣出水」的曹仲達,到仿製波斯錦的何稠,再到武將石勒、安祿山、史思明,都是入華的粟特人。
近日還有學者研究發現,明清京劇旦角的蘭花指,是唐朝「胡舞」的遺存,可與近日波斯舞相參照。
凡此種種無不證明,任何一種歷史源遠流長的文明都不是孤立和封閉的。
今日之我們,無論是血脈里代代相承的文化基因,還是日常生活起居習慣(如「胡床」等等),甚至是歷史的走向脈絡,都已不知不覺受到了西域文化與文明的影響。
遺憾的是,在傳統的中原文化思維定式中,對於「非我族類」的遠方異邦,總是用「南蠻、東夷、西戎、北狄」這樣略帶歧視性的字眼加以命名,導致在很多人習慣性地認為,「胡人」和他們的文化,必定是落後而愚昧的。
幸運的是,這套《絲路譯叢》,有望通過嚴謹而紮實的考古研究發現,扭轉這一偏見。
粟特「國際商隊」書寫絲路貿易史話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劉肅勇早在漢武帝當政時,絲綢這一華夏精美特產就從京都長安,經河西走廊至西域,向中亞和歐洲售賣,拉開了絲綢之路的商貿販易。起初,漢人帶領西域遊牧民族的商人...
隋唐寧夏粟特人與絲綢之路
【摘要】絲綢之路的延伸與繁榮,不僅推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亞的民族也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的昭武九姓——粟特人就是典型,以善於經商而聞名於世。粟特人沿絲路東...
文物所見西域粟特人的社會生活風尚
粟特人是活躍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業民族,他們隨著商業活動的頻繁而進入西域,成為促進古代西域社會文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應用考古發掘資料、出土文獻史料以及典型文物圖案等,探討了粟特人在西域的商...
玄奘之路——絲綢之路與絲路貿易
文 / 馮培紅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絲綢的西傳、中亞商品的東來、粟特胡商的漢化、西域貨幣在河西地區的流通,這些都引起了中亞諸國對東方中國的美好憧憬,出現了以粟特人、回回人為主的東向民族移動和...
馬爾夏克:中亞考古之父
【讀書者說】作者:徐文堪(系《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總編審、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研究員)編者按:絲綢之路文化成為當前學界的熱點,也受到多方的關注。海外學者的絲綢之路文化研究,對國內相關領域研究具有一定...
揭秘唐代岳州窯胡俑:源自唐三彩 形象多為打工仔
胡俑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陪葬俑,漢魏晉南北朝墓葬中偶有發現,如:湖南衡南縣的東漢墓葬中出土過一件青銅胡人牽馬俑;目前已知的絕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葬,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後幾乎不再陪葬胡俑。胡俑陪葬...
用著作填補最近十年世界絲綢之路研究的空白
近日,記者就灕江出書社已經出版的「絲路譯叢」中的三本書,採訪了責編周向榮先生,他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蘭州晨報:可以介紹下這套譯叢的出版緣起嗎? 周向榮:1999年到2007年之間,聯合國考古隊...
【專訪】考古專家毛銘談中亞考古:胡旋舞、安祿山和被遺忘的國度
2003年夏天,倫敦大學藝術考古博士毛銘第一次來到中亞,她跟隨葛樂耐和馬爾夏克兩位教授,參加了以撒馬爾罕和片治肯特為基地的發掘亞歷山大希臘式穀倉和喀喇汗王朝宮殿壁畫的考古活動,這兩位教授均是粟特...
全國新書發布廳 | 《絲路譯叢》:揭秘一帶一路上的歷史懸案
1999年至2007年間,聯合國考古隊在中亞五國和印度北部「玄奘之路」上收穫重大發掘成果:數百尊佛造像,兩萬平米壁畫,足以再造一個敦煌;同樣的八年,中國北方陸續出土中亞來華粟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
《絲路譯叢》第一輯近日出版
近幾年關於絲路文化的書籍亮點頻出。12月11日,上海書城一周一期的全國新書發布廳上,灕江出版社首推《絲路譯叢》三本以及期刊《絲路藝術》。發布會現場,復旦大學教授徐文堪、《絲路藝術》執行主編洛齊以...
張無忌、小昭和絲綢之路有什麼關聯
絲綢之路是眾所周知的古代東西方交流的要道,也是連接不同文明的重要環節。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與實施,以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加之2014年「絲綢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聯合申遺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