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起源於長江流域?俄羅斯漢學家這樣解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無論是學術的或非學術的信息都唾手可得,而所謂的「出版」與「發布」對很多人而言已經是極其隨便的事情,在海量的信息面前,「選擇性閱讀」成為讀書人和研究者需要正視的大問題。

在這種選擇性閱讀中,很多人採取一種方便、快速和無痛的方式:跟隨主流和權威。

但所謂的主流與權威往往帶有一種傳統的固執,常常不能由本身的觀點與方法去進行革新,加上人云亦云的效果,它們漸漸失去了活力變成刻板的陳述。

為了知識的更新,我們會對這種刻板的陳述失去耐性,希望為它注入新的動力。

有時候,這種動力是來自固有觀點以外的新卓見,像向平靜湖水投入石塊,激起了水花,也驚醒了魚群。

新卓見要求固有的觀點反思、更新,這無疑是一個極不容易的挑戰,各種爭論與輕視是可以預見的。

但投入的石塊愈是厚重有力,激起的水花愈是壯觀。

郭靜雲教授的著作《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就是這一類水花四濺的新卓見。

該書自出版以來,一直有兩種意見:有人認為「此書必將成為一部不朽的歷史名著」(姜廣輝:「中國文明的源頭是北方還是南方?」),有人卻嘲笑它無需一顧。

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郭著洋洋70餘萬言,共分三篇。

在上篇中,作者指出中國文明的源頭在長江流域,特別是長江中游地區自彭頭山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盤龍城文化一脈相承發展,是中國最早的文明發祥地,其在中國文明起源與演進過程扮演中的角色,類似於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殷商王族來源於黑龍江草原與稀樹森林地帶的駕馬游戰族群,其與歐亞大草原諸多流動族群有著許多相似的背景,憑藉其軍力南下而打敗古老的南方文明,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跨地域跨族群跨文化的帝國。

無疑,該書所提出的觀點,與過往的認識有很大的落差,不少人持懷疑與觀望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

以前也有諸如中國文明起源於良渚文化或其他地方的觀點,但最終都未成說。

此次郭著觀點一經提出即引起大的爭議,緣於郭著觀點是在系統梳理考古材料,辯證看待歷史文獻之後,在世界史比較視野下,通過嚴密論證和雄辯的事實展現在人們眼前的。

郭著的嚴謹並不只是60多頁的參考文獻,從文章的內容和編排都可以看出來。

書名中的「神話」一詞絕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但該詞肯定不是為了製造話題而使用的,而是作為一個方法論意義上的核心概念,貫穿整個討論:首先,它說明了「神話」作為一個人為創造的故事,不同故事之間(從世界史比較視野的角度去看亦是)的主題和結構總是有很多相似性,且服務於上層組織,用以宣示他們的正統與神聖;其次,連結到學術界常常產生的「傳統的範式和觀點」,鼓勵站在過去已有的觀點以外去審視問題,這就是現代教育提倡的批判性思維;最後,指出了對傳世文獻中五帝、三代的記述中可能夾雜不少「神話化」內容的合理懷疑,從而支持由考古資料為開端著手研究,而不是由文獻主導。

整本書的中心觀點集中在上篇和中篇,下篇正是梳理了整個討論立足的背景,進一步說明了作者「為什麼要懷疑夏商周的記載」的理據,並提供了更多的補充內容。

在中篇,作者討論了商周王族本應為同族,但到了昭穆時代及以後,因政治上的需要而一直強調商周異族、異源的概念。

作者以此清晰指出文獻的歷史不是表述客觀的史實,而是表達了故事編者的自我認同,以及國家政策等目的。

又在下篇說明了歷史的意識與概念成形於西周晚期,讓原來口耳相傳的故事得以用文本記錄下來,但在這一文本成形的過程中,無可避免會受到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所影響。

由此可見,郭著的論述是嚴謹且條理清晰。

筆者相信,一本與現在傳統的範式和觀點不一樣的書,有了這種充分的說明和討論後是豐富而自足的,絕對是不可不讀的佳作。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情,這本走在前沿、外沿的著作,其龐大的資料和宏觀的視角必然留下很多大小不一可討論的問題,這正是讓學術充滿活力地前進的推動力。

此外,長江作為中國最為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內的從史前到商周的考古遺址都應獲得足夠的重視。

通過《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一書,我們可以重新認識長江流域在中國文明發展過程中的貢獻與地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炎黃二帝均來自長江流域

歐洲人研究有文字記載之前的史前文明的時候,通常的方式是通過民間流傳下來的傳說、故事和詩歌,並對通過考古得到的歷史遺產和文物得到佐證,即作為歷史;例如古希臘的史前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都是根據《...

夏朝歷史記錄的缺失,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夏朝,僅僅只是一個歷史學方面的概念。記錄也應該指的就是文字方面的吧,其實別說夏朝,商周也是。夏商周在沒有正統的史書記載的前提下,大部分的記錄來源於考古發掘。只有在文字正式成熟之後,歷史學家、古文...

曹兵武:關於當前中國考古學的幾個熱點問題

近些年中國考古學熱點迭出,這裡所涉及的熱點,可能更多屬於個人興趣所在。而對於這幾個事關重大的相關問題,在此也不可能進行全面討論,僅就個人感受的關鍵之處發表一點淺見,供大家參考。新考古學在中國新考...

郭靜云:長江中游地區是東方的蘇美爾

郭靜雲新著《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摒棄傳統的關於中國上古文明與夏商周歷史觀的既有成見和大一統的意識形態,本著考古材料、歷史史實和神話資料給出的線索,提出一系列大膽而新穎的見解,重新建構了中國上古...

歷史上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歷史版本以及野史中通常這樣記載著:夏朝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他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據說,夏朝總共傳了十四代,...

李伯謙,考古學家這樣煉成

學人小傳李伯謙,1937 年生,河南鄭州人,考古學家。1956年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1961 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李...

郭靜云:古史研究主題、史料及方法芻議

本文原文刊發於《學術研究》2016年第9期,《新華文摘》網絡版2017年第3期全文轉摘。【摘 要】:本文就歷史研究中的問題意識、研究目標、原則方法和史料辯識等基本問題展開討論。認為在中國史研究,...

李伯謙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和學術成就

構建青銅文化結構體系 1926年考古學家李濟發掘了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這是中國學者自己主持的第一次考古發掘工作。1928年,在傅斯年的努力爭取下,剛剛組建的中央研究院設立了歷史語言研究所,下設考...

中華文明起源新論:長江流域是中原文明發祥地

作者:中山大學、台灣中正大學歷史系 郭靜雲學界一般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二里頭就是夏都,而所謂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是商王朝早期都邑,位於武漢附近的盤龍城不過是商人南土。筆者搜集資料,循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