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遺址與墓葬看中國古代國家制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遺址與墓葬中探尋古代國家制度

在歷史舞台上來去匆匆的三國,留下了太多演繹和傳說,如何識其真面目?它對後世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歷史學者習慣從文獻中尋找答案,而考古學者更善於從歷史遺存中發現蛛絲馬跡,通過對物質遺存的發掘、分析和研究,揭示背後的歷史原貌。

都城遺址和貴族墓葬有重大發現

今年4月初,「河南洛陽西朱村曹魏墓」、「安徽當塗『天子墳』孫吳墓」,兩座代表三國時期曹魏和孫吳的高等級墓葬同時入圍「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終評,被學界戲稱,2016年的競選舞台上「玩」起了「三國殺」。

2015年,主體建築始建於曹魏時期的河南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入選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事實上,近年來,三國時期的都城遺址和貴族墓葬不斷有重大發現,在傳世的歷史文獻之外,這些考古發現能夠為三國歷史研究,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研究提供哪些新的認識?「隨著學界對這批考古材料的逐漸『消化』,它們的價值會更加彰顯。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對三國時期的考古與歷史研究抱有期望。

「都城、帝王陵墓及貴族墓葬,是封建社會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工程。

從考古發掘發現都城遺址和墓葬來看,存在文化基因上的繼承關係。

」劉慶柱告訴記者,漢魏洛陽城遺址考古發掘結果表明,最早見於曹魏洛陽都城的閶闔門就是現在大家從故宮看到的午門的最早雛形,乃至中軸線的都城結構也可以追溯到曹魏時期。

西晉後在洛陽建都的北魏,雖為鮮卑人,依然大體保持曹魏、西晉的洛陽城格局,大分裂和大融合的時期在都城建制上反映出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認同與繼承的歷程。

墓葬考古新材料具有斷代意義

不同時期的都城制度和墓葬制度往往在都城建制與墓葬(尤其是貴族墓葬)制度上有所體現。

考古學者們從發現的都城遺址和墓葬遺存的特徵,歸納考古學文化意義上的斷代表征,繼而分析總結不同時期的國家制度,乃至歷史發展的規律。

但有關三國時期的研究卻很棘手,不少問題難以達成共識,如「2009年發掘的河南安陽西高穴墓是否為曹操墓」曾一度處於爭議的風口浪尖。

「三國歷史時期較短,保存下來的歷史遺存比較少,因為掌握的材料少,很難總結當時的都城、墓葬制度。

因此,當發現曹操墓中一些新特徵時,就很難判斷墓葬性質。

」劉慶柱說。

而2016年發掘的河南洛陽西朱村曹魏墓、安徽當塗「天子墳」孫吳墓,雖然墓主確切身份還無法斷定,但結合史書記載以及與此前發現的同時期同類型墓葬特點的相互印證,使學界對之前不少存疑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這批三國墓葬考古新材料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其斷代意義。

」劉慶柱分析說,河南洛陽西朱村曹魏墓中發現400多片石牌,類似的石牌此前在河南安陽西高穴墓中也有發現,兩者在墓室結構、葬儀使用品等方面都體現出相似的高等級帝陵級的曹魏墓葬制度,從側面再次印證了河南安陽西高穴墓確為曹操墓。

安徽當塗「天子墳」孫吳墓雖然沒有出土印章,但從其墓葬特徵,結合墓葬位置所處歷史地理角度的相關史料記載,可以判斷其為僅次於南京江寧上坊大墓的王以上級別孫吳宗室墓。

這場2016年考古學界的「三國殺」綜合此前考古學材料的積累,解決了三國考古學領域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墓葬特徵也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體現。

」劉慶柱認為,而這一批新發現的考古資料一方面可以作為這一時期考古學文化上的一個坐標點,以墓葬的規格特徵判斷墓主所處的社會等級、社會關係;另一方面,進一步總結深化對這一時期陵墓制度的認識,比如曹魏的「薄葬」特點,對此前東漢陵墓制度有哪些繼承與變化,對三國之後產生了哪些影響等問題,都有待於學界對這批新發現考古資料的進一步研究。

同時,應該注意到陵墓研究與都城研究之間的關係問題。

理清三國歷史定位

如何看待三國在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中的定位?劉慶柱認為,從對後世中國的影響來說,三國之中,曹魏的影響尤為凸顯。

這一點從發現的都城遺址和墓葬遺存所反映的都城建制和陵墓制度上都得到了體現。

此外,魏晉南北朝的文化融合、中國政治格局版圖的變化、政治中心的轉移、隋唐大運河的開鑿都可以追溯到曹魏時期。

而對於這些重大歷史問題的研究,劉慶柱表示,有賴於考古學與歷史學打破學科界限,融匯不同學科的研究視野和研究成果。

而目前二者在有關研究上存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差異。

「考古學表面看來如同一門材料學,和不同類型的物質遺存打交道。

但考古學人始終不應該忘記,考古學的核心是歷史學,而歷史學就是要研究歷史的規律,透物見人,從『文物』的『物』的研究上升到對背後隱含的『文』的研究,發現其承載的歷史信息,唯有如此才能體現文物的真正價值。

」劉慶柱建議,歷史學者同樣應該突破知識的局限,多關注考古學界的新發現、新材料,讓這些新材料為自己的史學研究所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張清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洛陽地區曹魏貴族墓葬

漢末至魏晉喪葬習俗從崇尚厚葬向倡導薄葬的轉變,一直是學界關注的課題。自上而下推行薄葬制度,正是從曹魏開始。近年來,一批中原地區曹魏時期貴族墓葬的考古發現,為學界了解曹魏時期墓葬打開了一扇窗口。通...

考古學界的年度盛宴

海南地區史前文化是什麼樣子?良渚文化跨過長江有何特徵?周原遺址的「立石」遺蹟用途為何?海昏侯墓到底有多奢華?古代宮室制度布局源頭在哪裡?「致遠號」為何沉沒?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中國社會科學院...

劉慶柱:還歷史以真實

「我們必須堅信真正的科學是完全能夠說服人的,能夠被人接受的」。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溫泉「關於古代都城,我覺得可以動筆了。」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7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五樓的辦...

毛家坪的深度

□汪彤在毛家坪見到梁雲的那天,是在一個艷陽天。他步伐蹣跚,曬成古銅色的臉上戴著一副近視眼鏡,鏡片在耀眼的陽光下反射著亮光。作為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領隊,梁雲帶領著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

考古學中的「遺存」

夏鼐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指出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學科。這裡提到的「實物」就是此文 要講到的「遺存」。從字面上看「遺存」分為「遺」和...

洛陽曹魏墓驗出真「曹操」

據新華社鄭州11月17日電(記者 桂娟)2015年7月,洛陽一村民遷墳時意外發現一座大墓。經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年多的考古發掘,這座大墓日前被專家論證為曹魏皇家墓葬。它與此前發現的河南安陽西高...

晉之大者,曲沃天馬—曲村晉侯墓地遺址

晉國疆域曾囊括今山西省以及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山東、陝西和內蒙古的一部分戰國七雄,除了齊、楚、秦、燕老牌強國外,其他三國均源於晉國晉國墓被研究者稱為堪與秦始皇陵比肩的文物遺存晉侯墓地出土文物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