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年前牙璋突然在中國大範圍出現,或許是夏朝建立的標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著名學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出版了一本有關中國早期文明探究的書籍《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在學術界與考古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也掀起了新一輪的關於夏文化探索的討論。

夏文化探索最重要遺址:二里頭遺址

​在夏朝探究的問題上,相較於洛陽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許宏的保守和嚴謹來說,孫慶偉在夏朝的相關學術問題上的論斷可謂是更加大膽。

哪怕二里頭遺址有99%可能是夏朝都城遺址,​許宏教授在沒有出土的文字資料作為證據之前,絕不會將夏朝與考古遺址對號入座。

但孫慶偉教授認為「文字口供」並非唯一的「定罪」證據:

關於夏文化,出土文字資料就好比是口供。

但是你沒有口供,難道就無法定罪了嗎?這時候,需要有強有力的、完整的證據鏈。

在這個基礎之上,沒有口供也能定罪。

我也希望夏文化能夠有文字材料出土,但並不是說沒有這一項材料,我們就不能下判斷。

孫慶偉教授的意思或許是:文物是會說話的,不僅僅是文字,關鍵是你如何去讀懂它。

牙璋是一種禮器,興盛於4100年前

4100年前突然大範圍出現的牙璋,標誌著夏朝的建立

關於夏朝是否存在,孫教授是堅信不移的,這點和許宏教授是一致的。

許宏老師心裡也認為是有夏的,只不過許宏認為,需要出土的文字資料作為證據。

在夏朝是什麼時候建立和滅亡的問題上,孫教授提出了一個新的視角:

玉器和玉文化的興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徵,而通過近些年的考古發掘來看,4100年前左右,牙璋在九州範圍內大面積出現,很可能標誌著夏朝的建立,在孫慶偉看了,牙璋就是夏王朝的核心禮器玄圭,它與夏王朝的興衰密切相關。

東亞牙璋分布圖

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許宏在其著作《最早的中國》一書中也曾談論過牙璋,牙璋最初興盛于海岱地區,後來向西傳播,在二里頭時代之前,牙璋廣泛建於九州各地的遺址中,但當二里頭文化興盛起來之後(也就是疑是夏朝的建立之後),牙璋就變成了貴族或者說是王族的專用禮器了,這時候僅僅在「王都」二里頭範圍內發現有牙璋,其他地區已經很少見了。

象徵社會等級的奢侈品的生產與消費集中於二里頭遺址,反映了二里頭都邑核心化程度急劇增強的趨勢。

二里頭文化輻射範圍超過禹貢九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許宏:無「疑」則無當代之學問

「中國從來就沒有自外於世界,一定要把最早『中國』這個概念的產生和發展,放到全球文明史的框架里去審視。在傳統的古史框架和話語系統之外,探尋考古學對於歷史發展進程的獨特表達,既不等於歷史虛無,更無損...

陶寺考古40年:層層打開的秘密

光明日報記者 楊珏 李建斌 光明日報通訊員 米雅璐1978年,在山西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考古工作者用手中的探鏟和手鏟,翻開了厚重的黃土地,也開啟了一段事關中華文明起源的重大考古發現。說起陶寺考古...

二里頭考古發掘這些年

「聽說又挖出個大墓,裡面有啥不知道,要整個兒打包送到實驗室!」二里頭考古發掘近60年,這片土地上一旦有重大考古發現,就會成為附近村民們茶餘飯後的新話題。自1959年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