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標識性成果引領巴文化研究新格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以標識性成果引領巴文化研究新格局——《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新書發布會及學術研討會舉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齊澤垚
關鍵詞:巴文化;羅家壩遺址;考古發掘;墓葬
會場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齊澤垚)處於祖國西南山地的巴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巴人先民在祖國西南大地生產生活、砥礪創新,創造出了賦予地方特色的巴文化,巴人、巴國、巴文化已然成為承載四川東部地區地方文化的標識性符號。
贈書儀式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8月21日,《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新書發布會及學術研討會在四川省宣漢縣舉辦。
巴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發布,該書為2017年11月在四川省宣漢縣召開的「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
其內容包括:羅家壩遺址最新的考古發現、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文化內涵、環境考古、學術史方面的研究;巴文化起源、族屬、巴蜀地區出土器物及文化傳承交流方面的研究;四川其他地區、重慶、貴州等地與巴文化相關的考古新發現和相關研究成果。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學出版社的專家學者圍繞該書的出版及巴文化研究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新書發布會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研究員主持,學術研討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劉國祥研究員主持。
會議研討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羅家壩遺址本體研究成為學界關注焦點
羅家壩遺址位於四川省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距宣漢縣城30公里,地處古秦、楚、巴、蜀交界地,年代距今約5300——3000年,是我國二十世紀末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遺址之一。
羅家壩遺址先後進行四次考古發掘,發現大量的青銅文化遺存,出土各類文物1400
余件。
尤其是33號大墓出土青銅禮器、兵器、彩繪陶器和印章等珍貴文物200餘件,名震海內外考古文博界。
豐富的考古發掘成果,專家學者的精心研究使得《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得以呈現眾多創新成果。
在《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文集所收錄的32篇文章中,關於羅家壩遺址本體的研究有14篇之多。
其中有報導2015年該遺址最新的發掘成果的文章,還有3篇文章分別探討了這批遺存所反應的文化內涵、分期、年代、與周邊文化的關係、文化源流,該遺址在整個川渝地區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新石器時期該遺址的古地貌與古環境。
還有涉及羅家壩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研究,不僅對所有出土青銅器進行了量化分析,並探討了狩獵青銅胡、水陸攻戰紋銅豆和青銅鉞。
另有幾篇文章分別就羅家壩M33的墓葬形制及文化屬性、羅家壩墓葬與成都平原相關墓葬的關係、羅家壩遺存與巴文化起源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與民族文學研究所原聯合黨委書記包明德研究員發言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與民族文學研究所原聯合黨委書記包明德研究員在發言時談到:「《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學術書籍,其中透徹著一種神奇的力量,體現著考古中華的神奇魅力,具有深刻豐富的內涵。
通過考古發掘與相關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版圖不斷拓展,從而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對歷史學、文學、藝術學、社會學、民俗學、人類學都將產生重要的啟示意義。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員發言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員發言時認為:「學界對於巴文化的認識還沒有達到巴文化應有的高度,羅家壩遺址的發現對於巴文化的研究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
巴文化研究應該抓住羅家壩遺址,充分發揮其『領頭羊』效應,以便儘快達到清晰了解巴文化的程度。
羅家壩遺址考古發掘研究的成果已經十分突出,但還需要進一步推進。
巴文化應該是可以和蜀文化比肩的文化。
」
以羅家壩遺址研究為中心 拓展巴文化研究學術版圖
巴文化是一個歷時性的文化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指向。
巴文化研究在關注羅家壩遺址等重點區域的基礎上應努力拓展學術版圖,並綜合運用文獻學、考古學、人類學、藝術學等多重維度,深刻把握其內涵與外延,勾勒巴文化產生、發展、演進的複雜歷程。
在《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一書中收錄關於巴文化研究的文章13篇。
有的從文獻與考古角度回顧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對於巴文化研究的狀況;有的從歷史角度闡釋了自夏商經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巴文化的形成與演進;有的結合歷史文獻、神話傳說和考古材料綜合論述巴文化起源與巴人族源和遷徙路線;有的討論了巴文化與巴國的關係、巴國的分布範圍與國家形態以及晚期巴人和賨人的關係等問題。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發言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會長孫英民發言時指出:「《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將從學術層面極大提升巴文化的內涵,對於巴文化的發掘、研究、傳承必將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羅家壩地處曲江流域中游,中河與後河交匯處,地理地貌非常適宜巴人的早期居住、生活、發展,通過宣漢羅家壩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工作,巴文化特別是早期巴文化的脈絡日益清晰。
學術研究表明,巴文化有其自身的發展源流,但同時又存在明顯與周邊文化的交流互動融合,其文化中存在秦、楚、蜀因素。
加強羅家壩遺址為代表的巴文化研究必將極大地引領巴文化整體研究,而文化層面的引領作用必將能夠更好地帶動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進步。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劉國祥研究員發言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劉國祥研究員在發言時強調,「羅家壩遺址考古發掘為打造巴文化研究學術高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學研究材料。
《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在出版過程中注重方方面面的細節,專家學者傾盡全力,每個人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本書除羅家壩遺址本體的考古研究之外,還注重多學科的綜合研究。
該論文集的出版其重要特色之一在於依託羅家壩遺址開展巴文化研究,但同時又超越羅家壩遺址,在更廣闊的視域關注巴文化研究,這將有助於將巴文化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
任重道遠 將巴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巴人先民在極為艱難的環境中,以無畏的勇氣,戰天鬥地,自強不息,創造了厚重燦爛的巴文化。
宣漢地處巴人活動的腹心地帶,羅家壩遺址重要的考古發掘成果為巴文化研究增添了耀眼的光芒。
羅家壩遺址已然成為孕育、見證巴文化產生、發展、壯大的標識性區域。
在當今時代,如何發揮宣漢地區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學術研究成果資源優勢,更好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將文化軟實力轉換為現實生產力,成為與會學者關注的另一焦點。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科華研究員發言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科華研究員多年參與羅家壩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
他簡要回顧了羅家壩遺址的考古發掘歷程,指出羅家壩遺址雖然進行了幾次考古發掘,但是總發掘面積僅為1000餘平方米,相對於總面積100餘萬平方米的大遺址來說,發掘面積確實還比較小。
他認為羅家壩遺址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積極開展起來,在促進學術研究的同時,更好的服務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陳衛東副研究員發言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陳衛東副研究員發言時談到:「近年來各地都在加強地域文化研究,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基礎上,各地方文化又呈現出多元的特色,一體與多元相互融合呈現出中華文化獨有的魅力。
巴文化是巴蜀大地一支重要的地域文化。
羅家壩遺址是巴文化研究中一個難得的重要標本,應進一步加強對遺址薄弱環節的研究,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應該傳承什麼,繼承什麼,如何在未來把我們的文化工作落到富民工程之中。
」
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閆向東編審發言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閆向東編審在發言中指出,《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的出版為宣漢增加了一張金色的名片,巴文化研究也將因此揭開新的篇章。
他相信該書的出版必將能夠為宣漢打造全國巴文化研究高地、豐富巴山大峽谷景區的文化內涵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支撐。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研究員做會議總結 本網記者 齊澤垚/攝
高大倫研究員做了會議總結。
他在總結講話中談到:「巴文化研究文集過去主要集中在歷史文獻方面的解讀,《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是第一本以考古學為主要視角的研究文集,論文集的出版為今後巴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羅家壩下一步的保護、展示、利用、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巴文化研究在新的起點上再攀高峰值得期待,羅家壩也值得期待。
」
構建巴文化研究的學術高地
構建巴文化研究的學術高地——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宣漢舉辦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作者:齊澤垚 楊陽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齊澤垚 楊陽)中國四川有巴山蜀水之稱,古代巴文明是四川地區區域...
仰取俯拾,稇載而歸——「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宣漢召開
11月25日,羅家壩考古遺址公園與遺址博物館建設啟動大會在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普光鎮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參觀考察了在宣漢縣舉辦的「羅家壩遺址出土文物陳列展」,展覽展出了羅家壩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包括...
「會議日程」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中國·宣漢)會議日程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單位:達州市文體廣新局、中共宣漢縣委、宣漢縣人民政府協辦單位:四川省巴文化研究會地 點: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
「江口沉銀」對四川、對整個南方地區有何意義?來看專家說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古老的民謠在成都流傳了300多年,被認定為破解張獻忠藏寶之地的「密碼」。就在今年3月20日,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隊對外宣布,1月...
小南山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董雲平)由黑龍江省文化廳主辦、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饒河縣政府承辦的「小南山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近日在饒河縣召開。參加論證會的專家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喬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
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25日宣漢開幕
近日,記者從宣漢縣有關部門獲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達州市文體廣新局和中共宣漢縣委、宣漢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將於11月25日在宣漢開幕。...
五千年來第一次:中國考古學大會馬上召開 考古界群英聚首人才薈萃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6·鄭州)將於5月21至23號在鄭州黃河迎賓館舉辦。此次大會是中國考古學界首屆學術盛會,也是中國考古學誕生近百年來首次舉辦的國際性高端學術會議。本次大會面向社會開放,廣...
考古界之風雲際會,共商學科發展未來
以「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的中國考古學」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於2016年5月23日在河南鄭州勝利落下帷幕。此次大會由中國考古學會主辦,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
中國考古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八次常務理事會議在北京召開
中國考古學會第六屆八次常務理事會於12月22日下午在科學出版社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主持,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李季,中國考古學會秘書長陳星燦,常務理事白雲翔、朱泓、喬梁、焦南峰、...
陝西: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專家座談會在鳳翔召開
2月8日-9日,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專家座談會在鳳翔縣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報社、江蘇省考古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
考古學:走向公眾 走出國門
2016年是中國考古學穩步發展的一年,考古發現層出不窮,重大發現錦上添花,科研成就碩果纍纍。在紮實的學科基礎上,中國考古服務於大眾,邁步走向世界。全國各地考古發掘近千項,不同時期的田野考古發現紛...
山東:「保護與傳承視野下的魯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6年11月10日至12日,保護與傳承視野下的魯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山東曲阜市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向國內外學者展示近年來曲阜魯國故城考古勘探發掘的重要成果,通過學術交流促進魯文化的深入研究。山...
靈山遺址發掘:閬中人類活動史提早到距今5000年
四川新聞網南充4月27日訊(冉瓊)4月26日,閬中市靈山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及其成果發布會在閬中聖索亞酒店會議廳隆重舉行,通報靈山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將閬中有據可考的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約3000年...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等四工作機構在臨洮掛牌成立
一點定西網-臨洮訊 (通訊員 劉婷婷 穆軍學)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馬家窯文化研究基地、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洮河流域工作站和甘肅臨洮馬家窯文化研究院...
紀念《考古學報》創刊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考古學報》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考古雜誌社編輯出版,1936年創刊,現為季刊,為面向國內外的中國考古學權威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發田野考古的調查發掘報告,考古學研究專題論文,以及考古學...
「山西與古中國」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師範大學召開
11月20日,「山西與古中國」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師範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山東大學、洛陽文物研究院、濰坊博物館及山西省社科院、三晉文化研究會、山西大學等省內外高校及相關機構的專...
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在我市開幕
29日上午,為期三天的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在我市開幕,來自全國數十個省市的考古文博單位、高校近百位專家學者及20餘名高校學生代表共聚一堂,研究探討公共考古領域的熱點話題與重大事件。中...
「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論壇」紀要
10月14-15日,在為期兩天的「齊家文化與華夏文明國際論壇」上共有近50名專家學者發言,其中10位進行大會主題報告。主題報告會和三組分組討論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何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