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博物館,誰在收藏中國國寶?|假日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微信ID:iwenxuebao

『 文學 照亮生活 』

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現藏於美國賓州大學博物館

今天,小編要推薦一部有趣而嚴肅的書,該書英文版在去年被《華盛頓郵報》評為年度最佳非虛構作品,今年出版了中文版。

《誰在收藏中國》是西方世界第一次直面中國海外文物流失和歸還問題。

《華盛頓郵報》說,「讀過之後,你在展覽上看到這些外相祥和的藝術品時,將會因它們經歷過的狂風暴雨而顫抖。

本書作者

卡爾·梅耶和謝林·布里薩克夫婦

謝林•布里薩克:藝術史學者,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獲獎紀錄片製作人,美國《考古》雜誌特約編輯,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民族》《軍事歷史季刊》等報刊的撰稿人。

卡爾•梅耶:歷史學家,任教於耶魯和普林斯頓大學。

曾長期擔任《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駐外記者和社論撰寫人,《世界政策雜誌》編輯。

他寫過14本書,包括有關文物非法交易的《被掠奪的歷史》《藝術博物館》,與布里薩克合作撰寫過《陰影下的競賽》《國王擁立者》。

《誰在收藏中國——美國獵獲亞洲藝術珍寶百年記》

[美] 謝林·布里薩克、卡爾·梅耶

譯者: 張建新、張紫微

中信出版社2016年8月版

簡介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西方來到中國,從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里搜刮藝術珍品,盜走了雕塑、家具、瓷器、書畫等大量國寶。

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這些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在盜寶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華爾納、盧芹齋,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幕後黑手」?兩位作者通過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詳細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這段時期,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藝術品的一段歷史,這些文物最終催生了中國古董市場在歐美的蓬勃發展,也激發了中國人依靠藝術市場促使國寶回歸的努力。

藏有中國文物的北美主要博物館

選讀

《龍門石窟之殤》

今天的龍門石窟

想像你是一位1923年前往中國探險的旅行家。

離開北京時,你帶上地圖、掛包、水壺、錫罐、照相機、閃光燈和護照。

有人警告你說,省界地區有土匪。

過了一會兒,又建議你佩帶一把獵槍或自動左輪手槍。

最後,你乘坐平漢鐵路(北京—漢口)的火車前往河南省洛陽市。

在那裡,假設你手持北京外交機構高官的一封介紹信,提前做好準備去司令部拜見陸軍元帥吳佩孚。

那裡是一處距火車站6.4公里的巨大公園。

吳佩孚綽號「玉帥」,是中國西部地區令人聞風喪膽的軍閥。

據說他是擁兵10萬的司令官,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鑽石。

當被引見「玉帥」時,你會禁不住為見到喬治·華盛頓的肖像吃驚不已。

它就鑲嵌在元帥司令部牆上的地圖之間。

你沒有料到的是,「玉帥」身材矮小,動作敏捷。

他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掌握的英語非常流利。

你接受了他的仁慈邀請,與他共進晚餐,期待品嘗聞名遐邇的洛陽「燕菜」。

你用各種各樣的禮物酬謝「玉帥」。

此時,你希望與他搞好關係,使你後面的旅途一帆風順。

第二天早上6點,你攜帶更多安全穿越鐵路沿線動亂地區所需的文件,給地方官員的介紹信,以及吳元帥提供的一位騎兵護衛,離開了有古城牆環繞的洛陽。

那座古代都城有過昔日輝煌的歷史;如今,它已是日漸衰落。

你坐上一輛人力車,朝著偏離你目的地南邊20多公里的龍門石窟進發。

那裡曾是佛教朝聖人群的最終目的地,是傳奇的絲綢之路的末端。

你乘坐木筏渡過伊水河,那裡有一匹馬在恭候。

你騎上馬,來到一個守護龍門石窟的小村子。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471年至499年)將其都城從山西大同遷至洛陽。

之後,洛陽成為佛教僧侶的目的地。

他們沿佛教起源地印度北部與中國之間的商路游弋,那些貿易之路被統稱為「絲綢之路」。

龍門石窟有2 345個洞窟,它們在黑灰色石灰岩山崖上開鑿而成,供佛教僧侶隱居之用。

龍門石窟曾經擁有10萬尊雕像,將近2 500座石碑。

此時,龍門石窟的保護性柱廊、外廳已消失殆盡。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寺之一,作為宗教朝拜地,那裡已廢棄很久。

儘管如此,中國人仍然了解、崇敬龍門石窟,尤其是那裡的書法碑刻。

元 廣勝寺壁畫《藥師經變》

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日本學者岡倉天心是訪問龍門石窟的首位外國探險家。

後來,他當上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的主任。

1893年,岡倉天心無意中發現了龍門石窟遺址。

他拍攝了一些照片。

返回日本後,他用賓陽中洞石窟的幻燈片舉辦了講座。

之後是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他於1907年來到龍門石窟,在那裡停留了12天,對石窟進行測量、拓片和拍照。

1910年,查爾斯·朗·弗利爾參觀了龍門石窟,他是美國亞洲藝術鑑賞家,也是以他自己姓名冠名博物館的主要捐助人。

弗利爾在龍門石窟駐紮了幾日,委託攝影師裕泰拍攝玻璃底片照片(現存於弗利爾檔案館)。

弗利爾評論說,龍門石窟的藝術,似乎優於他之前看過的任何東西。

在瀏覽龍門石窟照片時,蘭登·華爾納被文昭皇后和孝文皇帝(賓陽洞雕塑的供養人)兩幅禮佛浮雕所吸引。

他把照片送給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你可以看到古代中國雕塑在全盛時期的樣子。

請留意那些禮佛人物——它們的構圖與羅馬萬神廟的裝飾雕刻一樣好,至於那些浮雕的線條,我認為它們也毫不遜色……先生(岡倉天心)認為它們非常重要。

西方應該能夠接觸到那座頂級中國雕塑寶庫,那是一座尚未開放的萬神殿,堪稱整座雅典衛城,等待著人們去學習研究。

1909年,法國漢學家沙畹在其里程碑著作《華北考古圖譜》一書中發表的照片,刺激了1911年至1949年對龍門石窟的大規模掠奪。

如斯坦利·亞伯公爵寫道,法國人的學術著作「無意中提供了帶照片的目錄,外國買家可藉此在公開市場追求,或有時候『特別預訂』所挑選作品,即告訴他們在中國的代理,他們對獲得龍門石窟哪些東西感興趣」。

1924年華爾納揭取的莫高窟第323窟佛教史跡畫

公元7世紀唐代壁畫 尺寸:H. 50.8 x W. 94 cm

現藏於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賽克勒博物館

蘭登·華爾納也證實了這一點。

1913年,他去歐洲旅行,順便訪問了巴黎的賽努奇博物館。

亨利·賽努奇是一位義大利銀行家,這些著名的亞洲藝術收藏雖然在賽努奇家中陳列,但已經被遺贈給了巴黎市政府。

華爾納向自己當時的導師和僱主查爾斯·朗·弗利爾報告,提到了賽努奇博物館最近取自中國石窟的十幾尊雕塑。

華爾納指出,歐洲的古董商們已向他們在中國的代理標註了龍門石窟的照片。

代理們正根據訂貨,委託當地的石匠偷盜雕像。

他擔心自己有關中國附印照片的出版物也會帶來同樣結果。

「那種事情,將會極度傷害我的良心。

此時,盧芹齋粉墨登場。

他是經營龍門石窟雕像的最重要的古董商,與美國博物館研究員和亞洲藝術收藏家保持著長期互利關係。

王伊悠曾撰寫過有關盧芹齋的論文,在接受《金融時代》報採訪時,她說,盧芹齋經營模式的基礎,「是美國的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邏輯,即將中國的古代文物供給有錢有勢的現代美國人消費」。

從那方面講,盧芹齋扮演的角色,是為其歐美客戶服務的「外來中國僕人」。

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盧芹齋是西方掠奪中國藝術的主犯。

如《盧芹齋傳》作者傑拉爾丁·蘿拉所細述:1902年,盧芹齋作為廚師乘船前往巴黎。

在那裡,他與中國駐法國使團的商務參贊張靜江攜手,成立了「運通」公司,合作開展商業經營活動。

除了從事茶葉和絲綢貿易,該公司也經營中國文物。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後,他們用其經營盈利資助了孫中山的國民軍。

那是他們最精明的投資,雖然從1913年起,民國政府已經開始限制文物出口,但他們仍然得以利用國民黨的影響力出口文物,其中許多屬於清代宮廷收藏。

1926年,盧芹齋邁出了大膽創新的一步。

他對位於巴黎庫爾塞勒路的一棟19世紀聯排別墅進行修繕,將其改造成一座中國佛塔式的5層紅色建築,在其四周鑲嵌了漆板。

那裡位於巴黎第八區,交通便利,附近有賽努奇博物館,以及正成為巴黎富裕收藏家聚居之地的蒙索公園。

盧芹齋在那裡「養成了不向每位訪客展示最好東西的習慣」。

德國收藏家愛德華·范·海德特說:「他的一些中國文物深藏地下室,只向那些他認為真正理解中國藝術的人展示。

」最終,盧芹齋成了20世紀最重要的中國藝術古董商。

勞倫斯·史克曼研究員給盧芹齋起個綽號,稱其是「東方藝術古董商中的杜維恩」。

杜維恩是經營歐洲古典繪畫傑作的最著名商販。

最終,盧芹齋也與約瑟夫·杜維恩爵士一樣,成為爭議不斷的人物。

盧芹齋位於巴黎的「彤閣」內嵌滿了文物

一些重要藝術史家對盧芹齋經營的東西進行了研究、記錄,隨後出版了圖錄,組織舉辦了展覽。

在1940年圖錄前言中,盧芹齋回憶起自己最初與佛教雕塑的接觸:

我記得那是1909年的春天。

一天,我去巴黎的賽努奇博物館,拜見阿登尼·德查克館長。

當時,我與他並不相識。

談話期間,他讓我看了一張照片,那是一尊石雕頭像。

它精美之至,立刻喚醒了我的一個願望:在中國藝術經營中開闢一條新戰線……我隨即把那尊石質頭像的照片寄給了我在中國的合伙人,並很快收到了回信。

合伙人告訴我,他的一個買家正擔任法國古董商馬塞爾·冰先生的翻譯在西安旅行。

當他們與一位當地古董商交談時,冰先生踢到了自己所坐桌子下面的一塊硬物,那正是我們為之感興趣的石質頭像。

冰先生用10塊大洋把它買下,最後賣給了布魯塞爾的斯托克萊收藏館。

盧芹齋繼續講述他有利可圖的郵購生意:「此後幾個月,我收到了北京辦事處的電報,告訴我他們已獲得8尊真人大小的石雕。

由於我不知道如何處理,我給他們回電,讓他們在中國處理掉那些石雕。

他們無法辦到,最後把它們給我運送到了巴黎。

抵達巴黎後,我向所有古董商展示那些石雕,卻無人想要購買……我在歐洲各地展示它們的照片,還是毫無結果。

1914年至1915年冬天,我去美國,隨身帶了一套用於在美國展示的照片。

」他展示了照片。

客戶們很快進行了核對。

結果是,那些石雕至今仍在美國的十來座博物館中展出。

整個20世紀30年代期間,盧芹齋構建了複雜的買家和探子網絡,使他不僅有能力購買佛教雕塑,還能夠買到近期源於盜墓的整套玉器和青銅器,以及遭受破壞寺廟的壁畫。

盧芹齋扮演的角色,刺激了那些盜墓活動。

因此,中國人把他看成一個大惡人。

在盧芹齋帶領下,其他人很快步其後塵,一擁而上。

但是這些都是後來的事了。

讓我們重返1914年5月2日。

那一天,針對紅火的佛教雕刻市場,倫敦的《泰晤士報》發表了一篇社論,反對「肆意掠奪、破壞重要中國藝術歷史遺蹟的行為」,社論詳細寫道:

巨大的人物淺浮雕,在其豐富環境中展現了佛教傳說和神學。

它們被盜賊肆意切割、鋸斷或摔成碎塊,以便運往北京,並出售給歐洲古董商。

收藏家或博物館的代表,則迫不及待地買下它們。

那些人會對參與走私躊躇遲疑。

但是,他們反駁道,既然那些戰利品已落入他們手中,他們至少有責任為其提供一處值得停留的地方。

競爭在增長,價格在躥升,破壞的動機進一步受到刺激,變得日益高漲。

同年同月,華爾納訪問了龍門石窟,卻發現在那裡連一個晚上也待不下去。

洛陽的治安官警告他說,僅在龍門石窟外面就有1 000名盜賊;「軍隊每晚都出動,與盜賊發生衝突,維持正常秩序。

兩天前,軍隊遭遇了一場激戰,殺掉了100多名盜賊。

」華爾納抵達龍門石窟時,看到牆上掛著被砍掉的盜賊腦袋。

「邪惡的烏鴉在每個腦袋上面啄食,在橫跨洞窟、掛著被砍頭顱的橫木間棲息。

石窟牆壁的外面也有一些屍體。

在那些屍體身上,發生過難以形容的、不可思議的暴行。

」已有蒙古軍隊被調入,他們就駐紮在石窟之中。

「陌生人不能在現場停留,更不用說尋求和平的考古交易了。

」但是,華爾納給停留開封的妻子寫信時說,「總的來說,龍門石窟令人難以置信。

在我看來,我們所熟知的那組《女士》浮雕人物像,是中國藝術的最佳之作。

我所見過的所有東西,都無法與其媲美……至於大平台上面那尊高近23米的坐佛及其8位侍從——不用說,那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聖地之一……龍門石窟最近遭受的破壞,如我們聽說的一樣糟糕,隨處可見被打掉雕塑頭像的新茬兒。

有的雕像被蓄意挖出,有的被士兵隨意敲落……那種場面慘不忍睹,幾乎使人感到噁心。

回到美國,華爾納忙於為弗利爾的收藏編寫圖錄,他在底特律的藏品迅速增長。

華爾納注意到,他能把最近所購一尊頭像,與龍門石窟一尊雕像的身子相銜接,這要歸功於弗利爾的照片,它展示了雕像被盜賊砍頭前的狀況。

戰爭已使歐洲對中國藝術的需求有所降低。

但是,華爾納預言:手持大把現金的美國人,「將樂享一個不同尋常、能用相對低價買入藝術珍品的良機」。

1923年,華爾納與賀拉斯·傑恩和兼任秘書的王翻譯重返龍門石窟。

軍閥吳佩孚為他們提供了一輛轎車。

華爾納在報告中寫道:「龍門石窟的正門處,有高度超過18米的巨大力士雕像佛龕。

除了出現了一些缺口裂縫外,那裡與我記憶中10年前的樣子無異。

古董販子為了我們的博物館,正是從那些佛龕岩石上敲掉了人物雕像或頭像。

」華爾納聲稱,在吳元帥領導下,所有故意破壞公物的行為已被阻止,雖然和平只是暫時的。

政府官員仍有把龍門石窟珍寶當禮物送給外國顯貴和遊客的習慣。

華爾納對此感到悲哀。

《孝文帝禮佛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文昭皇后禮佛圖》

現藏於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中國政府實施了更加強硬的法律,包括1930年7月7日頒布的《古物保護法》,設立了諸如「中央古物保護委員會」之類的政府機構。

儘管如此,20世紀30年代,收藏家及其「朋友們」在龍門石窟的經營,仍在良好運轉。

據法國人斯坦利·亞伯記載,龍門石窟有96個主要洞窟遭到洗劫。

龍門石窟的雕像買賣並非全部經過盧芹齋之手。

目前,它們已四處散落,遍及從大阪到多倫多,從蘇黎世到華盛頓特區……從舊金山到波士頓的博物館。

目前,龍門石窟的雕像仍繼續現身拍賣。

1993年,倫敦蘇富比落槌了一尊龍門石窟人物雕像,1996年4月,香港佳士得拍賣行上拍了一尊觀音頭像,其出處僅標註為「歐洲舊藏」。

可與那尊頭像相提並論的,還有已知源於龍門石窟、藏於洛杉磯郡立博物館和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其他代表作品。

然而,與勞倫斯·史克曼和普艾倫的大膽進取相比,上述一切都屬於小巫見大巫。

那兩位美國研究員,徵集了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的兩幅淺浮雕作品:20世紀30年代初,史克曼為一座嶄新博物館——堪薩斯城的納爾遜美術館購買了《帝後禮佛圖》;而長期主管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的普艾倫,則將《帝王禮佛圖》納入該館收藏。

……

其他國寶級文物藏館

熾盛光佛壁畫、南海觀音與智華寺藻井

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館藏

背面就是熾盛光佛壁畫,同樣出自廣勝寺。

中間為一尊來處不明但極為精美的南海觀音雕像。

頂端為智華寺藻井。

《歷代帝王圖》唐 閻立本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館藏中國繪畫

《搗練圖》 唐 張萱

波士頓美術館藏

汝窯洗 宋

克利夫蘭藝術館館藏

小臣艅犀尊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

小臣艅犀尊,國際上許多有關青銅器的學術書刊都把它作為中國青銅器的象徵,刊登在書的封面上。

這件出土于山東壽張的文物是商代唯一一件以犀牛為造型的青銅器。

我們已推出2017文學周曆2017報紙訂閱服務

長按掃描以下二維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在收藏中國(19)

□(美)卡爾・梅耶謝林・布里薩克著;張建新張紫微譯 愛德華・福布斯致信保羅・加德納(1934年):「我認為中國政府准許從石窟牆上敲掉那些偉大雕塑,並允許它們離境的行為,是一種暴行。但是,我認為,...

《誰在收藏中國》:國寶是怎樣流失到海外的

【財新網】(記者 劉爽爽)法國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寫: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又有中國文物海外拍賣 國寶是如何流失的?

英國蘇富比拍賣行將拍賣中國宋朝和清朝時期的文物,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乾隆的火槍。據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

昔日國寶今何在?

●劉絢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西方來到中國,從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里搜刮藝術珍品,盜走了雕塑、家具、瓷器、書畫等大量國寶。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這些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在盜寶者中,除了臭...

歐洲的古董商對龍門石窟的大規模掠奪

盧芹齋愛上了經營帽子店的法國女子奧爾佳,但她卻更願意與資助自己生意的保護人繼續交往。因此,盧芹齋與其15歲的女兒成婚,生育了4個女兒。盧芹齋擅長交際舞,是一位美食家——曾經擁有塞納河左岸的一家...

蘭登·華爾納重返中國

口探秘盜寶回到美國,華爾納忙於為弗利爾的收藏編寫圖錄,他在底特律的藏品迅速增長。華爾納注意到,他能把最近所購一尊頭像,與龍門石窟一尊雕像的身子相銜接,這要歸功於弗利爾的照片,它展示了雕像被盜賊砍...

誰在收藏中國 12

□(美)卡爾・梅耶謝林・布里薩克著;張建新張紫微譯但是這些都是後來的事了。讓我們重返1914年5月2日。那一天,針對紅火的佛教雕刻市場,倫敦的《泰晤士報》發表了一篇社論,反對「肆意掠奪、破壞重要...

龍門石窟國寶的前世今生

「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劫,一個放火,可以說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在談到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洗劫時,法國大文豪雨果如是說。在這場災難中,圓明園數不盡的珍...

龍門石窟因盜賊變得慘不忍睹

口探秘盜寶 1926年,盧芹齋邁出了大膽創新的一步。他對位於巴黎庫爾塞勒路的一棟19世紀聯排別墅進行修繕,將其改造成一座中國佛塔式的5層紅色建築,在其四周鑲嵌了漆板。那裡位於巴黎第八區,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