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國寶的前世今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劫,一個放火,可以說勝利是偷盜者的勝利,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

」在談到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的洗劫時,法國大文豪雨果如是說。

在這場災難中,圓明園數不盡的珍寶被運往國外。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中國大量國寶級藝術品被運往國外,以至於如今,國人竟然要到國外的藝術館去欣賞過去年代裡璀璨的中國藝術精品。

2005年,北京開展了一個文物收復項目,對1860年至1949年海外從中國拿走的博物館級別藝術品進行確認。

在文物數量的確認上,工作人員引用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在47個國家至少200家博物館中,收藏了167萬多件中國文物,而目前私人收藏中國文物的數量,估計要比上述數字多10倍。

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這些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在盜寶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華爾納、盧芹齋,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幕後黑手」?近日,美國藝術史學者謝林·布里薩克和歷史學家卡爾·梅耶在其《誰在收藏中國》一書中回答了這些問題。

這本書被《華盛頓郵報》評為年度最佳非虛構作品。

兩位作者通過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詳細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這段時期,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藝術品的。

其獲取的關鍵詞,包括掠奪、徵購、徵集、收藏、出售等。

如從敦煌石窟竊走壁畫的外國人,曾經詳細地回憶了當地官方和盜竊者的戰鬥以及盜竊者的「前仆後繼」,又如從末代皇帝溥儀手中買走多幅精品的人也留下了詳盡的回憶資料。

在充滿了細節和情感的表達中,各方人物你方唱罷,精彩紛呈。

同時,作者還詳細介紹了中國促使國寶回歸的努力,引人深思。

書摘

龍門石窟之殤

日本學者岡倉天心是訪問龍門石窟的首位外國探險家。

後來,他當上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的主任。

1893年,岡倉天心無意中發現了龍門石窟遺址。

他拍攝了一些照片。

返回日本後,他用賓陽中洞石窟的幻燈片舉辦了講座。

之後是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他於1907年來到龍門石窟,在那裡停留了12天,對石窟進行測量、拓片和拍照。

1910年,查爾斯·朗·弗利爾參觀了龍門石窟,他是美國亞洲藝術鑑賞家,也是以他自己姓名冠名博物館的主要捐助人。

弗利爾在龍門石窟駐紮了幾日,委託攝影師裕泰拍攝玻璃底片照片(現存於弗利爾檔案館)。

弗利爾評論說,龍門石窟的藝術,似乎優於他之前看過的任何東西。

1909年,法國漢學家沙畹在其里程碑著作《華北考古圖譜》一書中發表的照片,刺激了1911年至1949年對龍門石窟的大規模掠奪。

如斯坦利·亞伯公爵寫道,法國人的學術著作「無意中提供了帶照片的目錄,外國買家可藉此在公開市場追求,或有時候『特別預訂』所挑選作品,即告訴他們在中國的代理,他們對獲得龍門石窟哪些東西感興趣」。

代理們正根據訂貨,委託當地的石匠偷盜雕像。

此時,盧芹齋粉墨登場。

他是經營龍門石窟雕像的最重要的古董商,與美國博物館研究員和亞洲藝術收藏家保持著長期互利關係。

盧芹齋扮演的角色,是為其歐美客戶服務的「外來中國僕人」。

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盧芹齋是西方掠奪中國藝術的主犯。

盧芹齋的事業始於經營古董,在巴黎第九區的泰特布大街開辦了一家小畫廊。

起初,他只從歐洲進貨。

然而,到了1911年,他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辦事處,從而有可能獲得一些重要文物,許多東西源於宮廷。

1926年,盧芹齋邁出了大膽創新的一步。

他對位於巴黎庫爾塞勒路的一棟19世紀聯排別墅進行修繕,將其改造成一座中國佛塔式的5層紅色建築,在其四周鑲嵌了漆板。

盧芹齋在那裡「養成了不向每位訪客展示最好東西的習慣」。

德國收藏家愛德華·范·海德特說:「他的一些中國文物深藏地下室,只向那些他認為真正理解中國藝術的人展示。

」最終,盧芹齋成了20世紀最重要的中國藝術古董商。

勞倫斯·史克曼研究員給盧芹齋起個綽號,稱其是「東方藝術古董商中的杜維」。

杜維恩是經營歐洲古典繪畫傑作的最著名商販。

最終,盧芹齋也與約瑟夫·杜維恩爵士一樣,成為爭議不斷的人物。

整個20世紀30年代期間,盧芹齋構建了複雜的買家和探子網絡,使他不僅有能力購買佛教雕塑,還能夠買到近期源於盜墓的整套玉器和青銅器,以及遭受破壞寺廟的壁畫。

盧芹齋扮演的角色,刺激了那些盜墓活動。

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長7.62米,寬6.1米。

如史克曼自己所描述,它在公元6世紀完工時,顯得「清晰而有條理」。

1931年,史克曼依靠獎學金在中國居住。

此時,華爾納打斷了史克曼的學習。

他成為躊躇滿志的華爾納研究員的小跟班。

他們一起去北京古玩區琉璃廠見古董商,到天津臨時「皇宮」拜會中國末代皇帝溥儀,觀看他的繪畫收藏。

離開中國時,華爾納把5000美元經費移交史克曼。

起初,史克曼以10%的佣金形式工作,後來變成了每月100美元薪酬,責任是徵集「不同凡響、有珍貴价值的東西」。

1931年秋天,當史克曼第一次來到龍門石窟時,那兩幅2.74米寬(帝後)和接近3.96米寬(帝王)的浮雕,仍在賓陽中洞裡面完好無損。

史克曼在龍門待了一個星期,委託人製作它們的拓片,記下了大量筆記。

1932年年末,他開始在北京古董商的店鋪里見到龍門石窟的碎片:「一隻只單手、頭像碎塊、淺浮雕佛龕裝飾和銘文碎塊。

1933年3月,在當地一位官員和哈佛大學學者的陪同下,史克曼再次訪問了龍門石窟。

他回憶道:「在許多公元500年至公元525年的早期洞窟中,雕像的頭部不見了。

在有的地方,牆上和佛龕中的整個雕像被砍掉。

《帝後禮佛圖》浮雕的大部分,以及幾個人物頭像已不翼而飛。

1934年2月,史克曼絕望地寫道:「龍門石窟正遭受徹底破壞,在那種時刻,我到達龍門石窟現場或許是一種幸運。

自公元6世紀以來,那些洞窟一直存在,卻在一年之間消失,而那只是一千四百年中的一年。

現在,古董店裡已充斥著龍門石窟石雕。

用不了幾年,它們就會變得與古代希臘雕塑一樣稀有,一樣有價值。

節選自《誰在收藏中國》

漂泊在外的國寶

01

鏤空龍虎飾臥蠶紋璧

河南省出土,東周時期的玉器,威廉·羅克希爾·納爾遜基金會捐贈,被堪薩斯城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收藏。

02

明器陶馬

北魏時期,河南省出土,模製陶器,喬治·克羅夫茨藏品。

安大略皇家博物館收藏。

03

漁父圖

北宋許道寧作品,威廉·羅克希爾·納爾遜基金會捐贈。

堪薩斯城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收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同古堂|神秘的中國文物市場第一操盤手

他一生都在致力於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商人」。的確,作為一個古董商人,單純從商業回報而言,他無疑是成功的。直到現在,巴黎市中心那座看似格格不入的「紅樓」,依舊是一枝獨秀的東方風景。

又有中國文物海外拍賣 國寶是如何流失的?

英國蘇富比拍賣行將拍賣中國宋朝和清朝時期的文物,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乾隆的火槍。據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

誰在收藏中國(19)

□(美)卡爾・梅耶謝林・布里薩克著;張建新張紫微譯 愛德華・福布斯致信保羅・加德納(1934年):「我認為中國政府准許從石窟牆上敲掉那些偉大雕塑,並允許它們離境的行為,是一種暴行。但是,我認為,...

昔日國寶今何在?

●劉絢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西方來到中國,從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里搜刮藝術珍品,盜走了雕塑、家具、瓷器、書畫等大量國寶。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這些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在盜寶者中,除了臭...

龍門石窟因盜賊變得慘不忍睹

口探秘盜寶 1926年,盧芹齋邁出了大膽創新的一步。他對位於巴黎庫爾塞勒路的一棟19世紀聯排別墅進行修繕,將其改造成一座中國佛塔式的5層紅色建築,在其四周鑲嵌了漆板。那裡位於巴黎第八區,交通便利...

《誰在收藏中國》:國寶是怎樣流失到海外的

【財新網】(記者 劉爽爽)法國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寫: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誰在收藏中國 12

□(美)卡爾・梅耶謝林・布里薩克著;張建新張紫微譯但是這些都是後來的事了。讓我們重返1914年5月2日。那一天,針對紅火的佛教雕刻市場,倫敦的《泰晤士報》發表了一篇社論,反對「肆意掠奪、破壞重要...

蘭登·華爾納重返中國

口探秘盜寶回到美國,華爾納忙於為弗利爾的收藏編寫圖錄,他在底特律的藏品迅速增長。華爾納注意到,他能把最近所購一尊頭像,與龍門石窟一尊雕像的身子相銜接,這要歸功於弗利爾的照片,它展示了雕像被盜賊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