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專家扎堆山大「會診」「骨刻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頂級專家扎堆山大「會診」「骨刻文 」

發布時間: 2017-08-21 發布來源: 生活日報

作者:發布人:李小梅

2017年8月17日8:00至18:00,山東大學舉行「骨刻文與世界早期文字比較研究座談會」。

這次座談會邀請了13位國內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語言學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其中不乏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張順洪教授,和中國文字學會會長、曾任安徽大學校長的博士生導師黃德寬教授等著名學者。

骨刻文發現者、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義大利博羅尼亞大學榮譽院士劉鳳君教授,對骨刻文的發現與研究做了簡要介紹,還和來自濰坊、淄博、青島等地的收藏愛好者一起向與會專家們展示了56件骨刻文實物標本,同時還展示了9件草根腐蝕、蟲蛀和骨花等自然腐蝕的骨頭以及新仿刻的骨刻文。

這麼多骨頭,而且是幾千年前的骨頭,一下子出現在山大的圓桌會議室內,在現場引起轟動。

專家們主要圍繞骨刻文性質、特點和骨刻文資料的科學性,骨刻文與良渚文化文字、甲骨文、彝文和水族文字的比較關係,骨刻文與古埃及、蘇美爾和古印度等早期文字比較等問題展開熱烈座談,有的專家觀點甚至針鋒相對,氣氛熱烈。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張順洪教授強調:中國古文字研究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急需有人探下身子去做。

劉鳳君先生髮現了骨刻文並做了很多工作,令人敬佩,雖然目前學術界對此尚存爭議,但是有一點大家是比較肯定的,就是在甲骨文之前是有文字存在的,至於這個文字存在時情況怎樣,希望學術界能夠更多地認真地、長期地去做研究,把發現的符號也好,發現的文字也好,能夠集中起來研究、解讀,大家一起把中國文字的歷史向前推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秘書長朱乃誠先生說:我為劉教授十多年來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所感動。

作為新石器時代考古的學者,朱教授首先回顧了人們對甲骨文和陶文的認識過程。

他建議條件成熟後,用電鏡拍照研究刻文內部骨質的結構,或許會對判斷刻寫年代有幫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弩研究員,作為考古學方面的權威專家,他結合在陶寺的考古發現,建議以後可使用電子顯微鏡測量和觀察,做高解析度微痕研究,也可以通過復原工具和雕刻工藝對骨刻文進行深入研究,在考古發現時注意對土壤微環境的檢測。

中國文字學會會長、安徽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黃德寬教授說,劉鳳君教授對骨刻文的研究,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當然也有權威專家發表了不同的意見,這很正常,因為這件事太重要,一個新的東西提出來,有不同意見,引起社會關注,是推動研究的一個最重要前提。

通過此次現場觀看實物,他感覺骨刻文研究應該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真正使觀點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把這件事做下去、做好、做實。

進一步驗證它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或者是證實它的偽科學性。

澳門大學中文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山東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譚世寶教授強調,劉教授的發現成果非常重要,網絡上不負責任的胡亂批評,甚至說甲骨文是偽造的,骨刻文也是偽造的說法有點荒唐,一個東西,人家覺得有利可圖,才會仿造。

但作為骨刻文,系比較原創的一個發現,不可能有什麼偽造。

山東大學的學風是比較嚴謹的,不會做偽造的事情。

譚教授認為,劉教授的考古發現非常重要,但僅僅是開了一個頭,需要更多的人參與,也需要國家更重視和投入,變成一個大的工程。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黃亞平教授表示,骨刻文發展與研究經劉教授大力提倡,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反響。

他結合劉教授的著作及現場觀看實物,認為劉教授對骨刻文的刻字規律、字體類型特點、章法布局等總結的非常到位。

他從語言學角度對骨刻文與甲骨文的關係,骨刻文的分布、命名以及功能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拱玉書教授認為劉教授的發現和研究意義非常重大。

結合自己對楔形文字的研究,他強調骨刻研究應關注文字產生的社會背景,其次是對文字起源理論的研究,對文字產生的多種方式也應有所關注。

貴州民族大學水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副會長潘朝霖教授結合自己對水族文字的研究談了對骨刻文的認識。

他說,水書文獻價值不高,但文化意義很高;骨刻文也類似,它的文化價值遠遠高於它的文字價值。

人類的早期文字不可能是跟著語音走的,就是看圖說話,用圖像記載事物。

從文字的起源和發展來說,有它很多的一些共性。

在今後進一步挖掘出比較具體的、更多的文字成果的基礎上,梳理骨刻文比較完整的系統內容,它的價值就會更高。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楊加深教授說,作為一個同事, 他對劉教授12年來執著研究骨刻文深感敬佩。

楊教授從古文字學的角度分析了骨刻文的刻畫規律,指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複性特徵。

楊教授強調,骨刻文字體的細小,不影響它是不是文字,因為歷史上確實有非常微小的文字,如周原的甲骨文稱為中國文字的微雕,周朝的甲骨文就得用放大鏡觀看。

骨刻文從學術的角度講,不能輕易肯定或否定。

大家存在觀念上的爭論,是人工還是自然的?這個問題解決了,才能走下一步的工作。

劉鳳君教授認為,這些骨刻文實實在在就是人工的,因為草根腐蝕和蟲蛀是普遍現象,可以在漢唐,可以在大汶口,可以在仰韶,可以在大江南北都出現。

但骨刻文不一樣,它有一定的規律,規律在哪個地方呢?它就出現在這個區域之內,而且基本都是在大遺址,漢唐之後的幾乎找不到。

在大汶口晚期和商周時期的遺址當中發現,其他的遺址沒有。

絕大多數是在生活區域當中的一個中心部位。

劉鳳君表示,他之所以把天南海北搜集來的骨刻文公之於眾,就是希望更多專家能夠加入進來,大家一起來研究,大家覺得哪些資料可以用,想要什麼資料儘管找他本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與北大同行 大講堂

劉鳳君:《不忘初心——把學問做好,把事情干成》(提綱)「在他自己眼中,美術考古、佛頭回歸、骨刻文這三件大事,其實是一條軌跡,一顆包裹著自信、真誠與倔強之下的,把學問做好、把事情干成的心。」——《...

二里頭遺址也出土骨刻文

二里頭遺址也出土骨刻文黃 成 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中央電視六台電影頻道播放的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六集《夏王朝覓蹤》中介紹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占卜骨頭。紀錄片中播放解釋說:「從二里頭...

骨刻文--又在美國學術界「亮了」

2015年12月,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先生應邀帶領博士研究生赴美,參加由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 「歷史學與藝術遺產研究學術研討會」。會後參觀了波士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哈...

劉鳳君教授發現骨刻文掲諦

作者: 趙鵬 來源: 《城市建設》2012年第9期1學術研究機構的最高目標和使命應是服務於國家、人民和社會。勇於貢獻的學者一定是發現與研究人類發展的重大問題、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服務指導人類思...

考古學家劉鳳君和他的骨刻文情緣

光明網山東濟南訊(記者 李志臣 通訊員 李鈺)8月17日,「骨刻文與世界早期文字比較研究座談會」在山東大學召開。本次活動由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舉辦,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博洛尼亞大學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