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順:《追尋五帝》——尋找考古與歷史的結合點(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重建中國史前史的金鑰匙(一)

就考古界來說,由於近代考古學一經傳入中國,就是以一門獨立學科出現,以復原歷史為學科目標的,所以對用史前考古資料解釋古史傳說這一任務始終念念不忘。

問題在於,面對越來越豐富的地下實物資料,如何讓這些不帶文字的「啞巴」材料說話,這尤其需要考古學在理論和方法方面的突破。

在這方面,經過長期艱苦探索而取得可喜成果的代表,是蘇秉琦和以他為首的中國考古學派。

蘇秉琦長期擔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他洞察中國考古學科飛速發展的趨勢,在20世紀90年代初鄭重而及時地提出了「重建中國史前史」的設想,提出考古資料與古史傳說進行系統、有機結合的新課題,因為「考古發現已日漸清晰地揭示出古史傳說中『五帝』活動的背景,為復原傳說時代的歷史提供了條件」[21]。

「重建中國史前史」的提出,對於很長時間裡多少有些沉悶的史前史研究領域,是一個不小的震動,更使切盼尋找到中華五千年文明古國地下考古實證的國人為之欣喜。

最能說明社會反響的一個消息是,就在蘇秉琦提出「重建中國史前史」之前不久,他的一篇論述史前考古新成果的短文《華人.龍的傳人.中國人——考古尋根記》[22]發表,這篇文章中因在從考古資料的分析中聯繫到五帝事跡時所表現出的「內容的科學性,語言的準確性和闡述的邏輯性」(《光明日報》1988年8月17日),而被選為1988年高等學校考試語文試題中的閱讀題,於是在那年的夏季,有近300萬未來的莘莘學子同一時間在閱讀一篇考古文章,這十分生動地表達了億萬人心渴望尋找自已祖先根脈的真切感情。

老一輩考古學家、台灣學者李濟先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曾幾次提出過重建中國史前史[23]。

雖然受到更多條件的限制,李先生的想法無法實現,但從50年代到90年代,前後經歷40餘年,這一上古史的重建任務都是由考古學家提出來,這就充分說明,「重建」工程是考古學家從考古資料的研究入手進行認真思考得出的結論,它表現出考古學家涉足這一敏感領域的勇氣,也顯示了考古學在史前史的研究中必然要占據主導地位的大趨勢。

當然,90年代初的再度提出,條件已比較成熟,這不僅是指近半個世紀以來資料的積累,尤其是近十多年史前考古的一系列重大發現,更為主要的是,考古學在理論和方法上的不斷創新和突破,這方面的主要標誌,是考古學已經繞出長期困擾歷史考古界的兩個「怪圈」,提出考古學科自已的學科理論——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學說[24]。

科普界或又稱「條塊說」。

21. 同注(1);蘇秉琦:《關於重建中國史前史的思考》,《考古》1991年第12期,1116頁;

22. 蘇秉琦:《華人.龍的傳人.中國人—考古尋根記》88—90頁,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

23. 張光直、李光謨編《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81—87、88—97頁,文物出版社,1989年

24. 蘇秉琦:《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第225—234頁,文物出版社,1984年;

訂閱《雕弓神劍》接收明日讀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李學勤:疑古思潮為考古學開了路

天津日報2014-10-15 11:00:54 當我們現在來總結、回顧20世紀的疑古思潮的時候,對於現今的考古研究來說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想首先應該強調,要充分估計疑古思潮所起的進步的、正...

為考古學學科特色而詠嘆

在春夏之交的日子裡,窗外是江南的秋風細雨,讀著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先生向媒體宣布的信息: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於5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鄭州舉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

「叩之以大者則大鳴」——評《中國考古學》

【文化視角】作者:李新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中文版終於由三聯書店出版了。展開這部匯集較全面資料、綜述以往研究、凝聚中西合璧的兩位作者最新思考...

追尋早期中國·系列之三 考古的中國

從清末到民國,儘管在政治上我們試圖接續中國,回歸中國,確立新的中國,以躋身於世界民族國家之林,但在學術上則懷疑中國,文化上漸漸喪失對中國的自信心,疑古論、歷史包袱論大行其道。前者尚有學術上的合理...

伏羲文化研究綜述與考古學研究評析

高世華 (天水市博物館)【摘要】伏羲文化是二十世紀上古史研究的重大課題,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共識;由於多方面原因,尤其是缺乏考古學的介入,使得伏羲文化研究在名號解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