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中國考古學之父:一切文物應歸公有,私人不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各位看官好,我是江南大師兄。
熱愛傳統文化,最近在讀《現代學林點將錄》,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天劍星立地太歲阮小二」——李濟。
李濟這個名字,相信不了解文化傳統的朋友可能了解不深。
不像胡適、魯迅、梁啓超、徐志摩等等受眾面廣。
但是,只要一說李濟他是「中國考古學之父」,相信即便對他了解不深,這個考古之父的名頭也能讓諸位如雷貫耳了。
在西方考古學進入中國之前,其實中國早已形成古典的考古學——金石學。
但是金石學雖然知道古器物的重要,卻不知道它與地層的關係;雖然知道器物銘文的重要,但是不知道器物形制的重要。
而李濟,將西方先進的科學考古方法引入中國,他對於中國考古學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濟(1896-1979),字濟之;湖北鍾祥人。
他是是人類學家、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
父親為清朝內務府的小京官。
李濟4歲即入書房,12歲就讀當時北京最著名的兩個學校之一——南城的五城中學(北師大附中前身),14歲就考取清華學堂,22歲清華畢業以官費留學美國。
遊船上徐志摩是與他同船的。
後來在美國,李濟與徐志摩同住一幢公寓,因此擦出了友誼的火花。
李濟在美國先後攻讀心理學、人口學、人類學,27歲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收拾行囊回國。
回國路上,李濟心中裝著「新文化,科教興國、振興民族」的信念,夢想著可以成就一位學術界大師。
大師兄在這裡要膜拜一下,那時候的留學生不僅含金量高,而且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沒有一個人想留在美國,長期居住下去的。
都是一畢業,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回國。
回到祖國之後,選擇工作職業,也沒人會去考慮賺多少錢養家餬口,能不能發家致富的問題。
1924年美國一個考古代表團到中國進行考古發掘和研究,鑒於李濟在中國近代考古學上日漸興隆的名聲,邀請他加入一起工作。
接到邀請,李濟頗為躊躇,考慮之後,想到了既能維護國家主權,又能達成公平合作的辦法。
於是他答應與對方合作,同時提出了關乎國家和民族大義的兩個至關重要的條件:
一、在中國做田野考古工作,必須與中國的學術團隊合作。
二、在中國挖掘出的古物,必須留在中國。
上圖為李濟(中背手者)與史語所安陽考古隊。
1925年時,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邀請李濟以講師的身份出任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人同執教鞭。
在清華大學期間,李濟與年長自己23歲的梁啓超產生了深厚的友誼,成為亦師亦友的莫逆之交。
之後在梁啓超的鼓動下,李濟把教研工作搬到田野之間,長時間從事田野考古工作。
1926年李濟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他為了尋找史書中夏的下落,在西陰村發掘,雖然並沒有找到真正的「夏墟」,但是開啟了中國人自行考古發掘的先河。
1928年,史語所所長傅斯年邀請李濟出任考古組主任。
本著對於田野考古的喜愛,以及陳寅恪跟趙元任都已經答應就職史語所,分別出任歷史組與語言組組長。
李濟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當時表示:自己年紀輕輕,能與陳寅恪跟趙元任待遇地位平等,倍感榮幸。
作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的李濟,掌管了當時中國考古的「大本營」殷墟,探尋商代晚期的都城,直至抗日戰爭爆發,史語所不得不遷往四川李莊。
在撤退到四川前,李濟還兼任了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的位置,雖然中央博物院(現在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最終並沒有在民國年間完成,但是李濟仍然為中國的博物館事業探出了前路。
李濟一生的最主要貢獻,是將西方考古的地層學、類型學方法,引入到殷墟發掘及相關遺物研究領域,從此奠定中國現代考古的布局。
而他最大的成就是從1928年至1937年,主持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使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現實。
並由此將中國的歷史向前推移了數百年。
夏鼐、尹達、高去尋 、石璋如、尹煥章等人,都得過他的指導和栽培。
在李濟之前,文物國有觀念尚未確立。
獲取文物的方式只能是通過私人方式的挖掘售賣。
李濟風格高尚,出於現代學術立場,他強調一切文物應歸公有。
不應該把他們研究的對象,當做古玩或古董私藏。
因此他與董作賓、梁思永(梁思成的弟弟)等史語所同仁私下相互約定:私人不收藏文物。
此風一開,以後成為了史語所乃至整個考古界的潛規則!挖出來的,都是國家的!
1948年,李濟為了保護古文物,使之不在戰爭中被毀。
他擔任押運官,全程負責運輸、裝卸事宜。
將772箱古物、標本、歷史檔案等安全搬遷。
他跟隨史語所來到海峽對岸。
這一押運,李濟從此偏居一隅,陷入了無古可考的境地,而且也缺少大陸的考古資料,他後來的幾本著作,都是通過從日本買來的新近出版的殷墟圖片作研究寫出來的。
在簡陋的條件下,他開創了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培養出了後來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的張光直等高徒。
1955年,接任董作賓的遺缺,擔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直到1972年為止。
李濟的兒子在1949年留在了大陸,雖然李濟此後再也沒有登上過大陸的故土,但李濟的豐功偉績無法被遺忘。
他成為中國考古學的一個傳說。
在今年1月份,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陽主持召開了殷墟考古發掘9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工作座談會。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殷墟是中國考古學的聖地和考古學家的搖籃,殷墟考古發掘的90年是在起步、探索、總結和創新中不斷前行的。
而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再一次為人們口耳相傳,爭相詠頌。
1979年8月1日,李濟病逝於台北溫州街寓所,他生前先後發表考古學著作約150種。
其養子李光周亦為重要的考古學家。
總之,大師兄縱觀1949年之前的中國考古史,儘管還有梁思永、吳金鼎、夏鼐、曾昭橘等考古界大腕一起篳路藍縷。
但若是論中國考古界的中心,誠然是在李濟這裡的。
李濟就如旗幟一般,開啟了中國的考古學。
大師兄謹以此文致敬一代考古學大師。
考古發現,曾經的殷商可能像現在的美國一樣是個多種族社會
殷商一直是公認的商人和商業文化的起源,不知是否是這個原因,部分考古發現,殷商極有可能如現在的美國一樣,是個多民族的社會。這個說法並非無中生有,但要說到這個問題,就必須先講一下頭骨的分類。考古學上...
學林舊事:李濟與傅斯年、胡適、郭沫若等人的交往
李濟一生中的朋友和熟人,各界人物所在多有,但以學界為主。本書已分別涉及了好多人,這裡想集中談一談他和幾位名學人的來往,其中有摯交,有老友,還有的只是謀過一面、但彼此都有深刻印象的人。從這些「人際...
殷墟:中國考古史上的里程碑
編者按:2017年6月10日,是我國的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祖國的悠久歷史與壯麗山河,為今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這既是今天我們建構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也是我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題材。對...
梁啓超和兒子談西陰村考古
光明網02-11 14:32顯示圖片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的《梁啓超未刊書信手跡》,收錄了1926年至1928年間,梁啓超寫給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考古學的次子梁思永的信。幾封信里都談到那個時期的中國考古...
梁啓超之子梁思永,他的墓地和郭沫若提寫的墓志銘
梁思永,著名的大師梁啓超的次子,在其父的影響下,他1923年從清華畢業後,考取了哈佛大學,主攻當時中國非常冷門的考古及人類學。他是中國近代田野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近代考古學和近代考古教育開拓...
中國最著名的三位考古學家,第一名值得尊敬,最後一名爭議頗多
考古學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的範圍是古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考古學的意義無疑是偉大的,它對於本國歷史文化乃至人類文明至關重要,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古代人類的遺址、遺蹟、遺址、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中...
中國考古界祖師爺,定下一規矩,立馬跟盜墓劃清界限
我們都知道,但凡是找到了某些遺蹟,或者是不小心挖到了某些古墓,都需要專業的考古人員去清理文物。可是很多古墓遺蹟找到後,常常是十墓九空,已經被盜墓賊挖乾淨了。從考古人員的手中也保護了不少珍貴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