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與金沙文化存延續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提示】就春秋時期考古遺存的「缺失」和金沙與戰國時期考古遺存的相異而言,金沙文化或說「三星堆—金沙文化」與東周時期的巴蜀文化存在著斷裂。

是否如此,以及何以如此,這需要進一步探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施勁松致力於研究長江流域的青銅器與青銅文化,一直關注成都平原的文明起源問題。

關於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以及二者的關係有哪些新思考?隨著發掘和研究工作的推進,又有哪些新的學術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施勁松。

新發現推進認識 成都平原文化發展脈絡

《中國社會科學報》:當前成都平原先秦考古的現狀如何?

施勁松:成都平原的考古工作開始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其歷史即使與中原地區相比也不為晚。

不過,成都平原的考古發現和考古學文化受到廣泛關注,當與1986年三星堆遺址兩個器物坑的發現有關。

三星堆兩個器物坑偶然出土後,學術界對三星堆器物坑和三星堆文化的討論曾出現熱潮。

現在距三星堆器物坑的發現已近30年,其間在成都平原又有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比如有早於三星堆文化的寶墩文化城址群和什邡桂圓橋遺址、三星堆城址的青關山大型建築基址,以及晚於三星堆文化的成都金沙遺址等。

新的發現和研究,使我們對成都平原的文化發展脈絡和文化面貌的認識又有推進。

根據現有的考古材料,學術界提出了桂圓橋文化(距今5100—4600年)、寶墩文化(距今4600—4000年)、三星堆文化(距今4000—3100年)、十二橋文化(距今3100—2600年)的文化發展序列。

我認為,儘管成都平原的文化發展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一個序列,但這個日漸完善的序列為我們探索成都平原的早期文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線索。

從三星堆到金沙 社會發展並沒有中斷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近年來關於三星堆和金沙以及二者的關係有哪些新思考?

施勁松:目前在三星堆遺址新發現了多道城牆,表明其城市形態較寶墩時期的古城更加複雜。

在三星堆城內的青關山還新發現高等級的大型建築,再結合過去器物坑中出土的大量金器、青銅器、玉器和象牙等貴重物品,可以說,三星堆文化時期很可能已形成了早期國家,三星堆古城就是都邑,也是一個區域性文明的中心。

這樣一個區域性文明不同於包括夏商周在內的其他已知的文明。

三星堆器物坑中那些極具象徵性的器物,表明三星堆文化具有獨特的宗教信仰。

三星堆一號器物坑中的銅器以青銅人像為主,可能陳列於宗廟,反映了祖先崇拜;二號器物坑的遺物基本都與太陽崇拜的主題相關,應出自太陽神廟。

在這個文化和社會中,王權和神權並存。

成都金沙遺址的一系列發現可以印證並且加深我們對三星堆文化的上述認識。

在金沙遺址雖然沒有發現像三星堆城址那樣的城牆,遺址的範圍也還難以確定,但遺址內的功能分區卻比三星堆更為清楚。

2001年以來在約5平方公里的遺址範圍內確認了宗教祭祀活動區、大型建築區、一般居址區和墓地,金沙遺址因此被認為是繼三星堆之後的又一個都邑遺址。

在金沙遺址同樣出土了數量豐富、種類繁多的青銅器、金器、玉器、石器、木器、陶器和象牙等。

這些遺物是認識成都平原商周時期文化面貌和社會發展的新資料,也是我們探討三星堆文化發展去向的關鍵。

金沙遺址的時代相當於商代晚期至春秋初期,與三星堆遺址的時代有部分重合,說明三星堆古城和金沙曾經並存。

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遺物大多相似,並且都突出了對太陽神的崇拜。

有所區別的是,金沙的祭祀器物是由多次實際舉行的祭祀活動所遺留,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祭祀有不同的器物組合與埋藏方式。

這反映出金沙時期的祭祀活動已不同於三星堆時期將大量表現祭祀對象、祭祀者和祭祀場景的器物供奉於宗廟與神廟之中的做法。

另外,金沙祭祀區出土青銅器的種類和數量較少、形體小而輕薄、多鍛造成型、採用鏤孔或彩繪裝飾,並用大量石雕、木雕、玉器、漆器等代替青銅製品。

結合銅器成分檢測結果,可以推斷金沙青銅器之所以具有這些特點,主要原因當是金沙時期缺乏銅料。

銅礦資源匱乏可以成為我們理解當時成都平原的權力中心由三星堆轉移到金沙的新線索。

不論三星堆和金沙在年代和文化面貌上有著怎樣的具體差異,從總體上看,三星堆和金沙兩地的文化顯然具有同一性和延續性,從三星堆到金沙,文化與社會的發展脈絡並沒有中斷。

正如此,我目前傾向於將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十二橋文化)合二為一,將二者作為同一文化即「三星堆—金沙文化」的早晚兩個階段來看待。

至於這裡稱「金沙文化」而未用學術界早已提出的「十二橋文化」,則是因為我認為三星堆之後的權力中心在金沙而不是十二橋,金沙的發現也遠比十二橋重要、豐富並更具代表性。

相對於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以及更晚的戰國時期的大量遺址和墓葬,成都平原相當於春秋時期的考古發現卻很少。

另外,到了戰國時期,成都平原已完全不見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出土的那些遺物,此時的巴蜀文化與此前的文化全然不同。

就春秋時期考古遺存的「缺失」和金沙與戰國時期考古遺存的相異而言,金沙文化或說「三星堆—金沙文化」與東周時期的巴蜀文化存在著斷裂。

是否如此,以及何以如此,這需要進一步探究。

努力探究春秋時期遺存減少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報》:隨著研究的推進,當前在成都平原先秦考古工作中還有哪些需要思考的新問題?

施勁松:資料不斷增多,認識在不斷推進,但新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比如我們如果同意三星堆文化是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明,那麼自然就會追問這樣一種文明是如何產生的。

在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之前是寶墩文化。

寶墩文化雖然出現了城址群,但似乎還難以確認三星堆文化是直接從中產生。

三星堆文化具有較為發達的青銅冶鑄業,同時還擁有崇拜太陽的宗教信仰,那麼,構成三星堆文化核心的這些技術和觀念究竟來源於何處,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就三星堆文化本身而言,現有的研究和關注點多集中於兩個器物坑出土的豐富遺物,但對於三星堆古城,以及同時期成都平原上次一級的城址或聚落,我們知道的還不多,這當然會影響到我們對三星堆時期文化和社會的認識。

至於為何到了春秋時期各類遺存明顯減少,文化面貌也發生明顯變化,這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哪些證據能證明成都從秦漢起已取得大都市資格

文/李殿元成都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僅城址不變、城名不變,更重要的是,它的發展歷史從來沒有中斷過,所以,成都擁有從古到今的眾多古遺址,這些古遺址及其發掘出來的古珍古寶古物,也使得成都的古都歷史熠...

青白江發現先秦墓葬 或揭三星堆之謎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在先秦時期,以一道秦嶺與中原阻隔的古蜀王國,經歷了魚鳧王朝、開明王朝等時代。那些在時間中湮滅的故事是怎樣發生的?曾以三星堆為都邑的古蜀...

成都平原史前聚落考古的新收穫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供稿從上個世紀90 年代以來,在成都平原先後發現了新津寶墩、大邑高山、鹽店、溫江魚鳧城和郫縣古城等8 處距今4500 年~3700 年左右的寶墩文化階段帶有夯土圍牆的大型聚落址...

點評2015年度十大考古發現

一年一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總是吸引著諸多關注的目光,不光是考古界,公眾對考古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甫一出爐,記者便「沖」向終評評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古蜀文明從何而來?主要來自川西北成共識

專家學者將對古蜀人入川路線進行實地調查古蜀文明來源 不斷有新發現和新認識據了解,自上世紀中葉開始,探尋古蜀文明來源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相關工作就開始了,而大規模的考古和研究則是從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