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本歷史名著(必備書單)|百年學脈特別推薦(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
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國家自身不發生關係。
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錢穆
歷史學既是科學亦是藝術。
——張蔭麟
商務印書館致力於把「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打造為中國學術出版的一大經典,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相輝映。
——於殿利(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百年學脈特別策劃歷史篇來啦!
百年前,張之洞嘗勸學曰:「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
」今天是「百年學脈」特別推薦的第五期,關於歷史的50本名著,值得收藏。
1.錢穆《國史大綱》(上、下) :在民族危亡時期, 用以喚醒國魂、禦敵救國的佳作
錢先生的中國學術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並世無人能出其右。
——楊聯陞(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有漢學界第一人之譽)
這段話可以說反映了他全部學術的精神,也反映了他一生的活動。
對中華文化的溫情和敬意,是貫穿在他全部學術中的核心精神;他一生的活動,都是為了喚起國人對傳統文化的溫情和敬意。
——錢遜(錢穆之子)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綱,刪其瑣節。
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開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此書系錢穆先生於抗戰期間寫成。
書中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大勢及各時期的特點的闡述在中國史學界無出其右。
2.張蔭麟《中國史綱》 :天才史學家張蔭麟先生的未完之作,廣受讚譽。
世人多驚羨其文筆之粹美,以為勝過一般文學創作,不知其字字珠璣,皆為潛心涵泳幾經錘鍊而後成。
中國新史學之大業,殆將於張君之身完成之。
——錢穆
張蔭麟先生,史學家也,亦哲學家也。
其宏博之思,蘊諸中而尚未及闡發者,吾固無從深悉。
——熊十力
全書考察了自夏商周到東漢的中國歷史,在述事的同時重點敘述了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
作者舉重若輕,將複雜多變的歷史在不失嚴謹的前提下化作簡明生動的敘述,並在行文中闡述自己的見解,書中的不少觀點和思想在今人看來仍極有價值和參考意義。
3.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上、下) :嘗試著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寫的歷史
舊歷史寫堯、舜、禹、湯、文、武所處的時代都是一個樣。
本書試用一般的社會發展原則到具體的中國歷史,這是和舊歷史完全不同的。
——范文瀾
本書被認為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為指導編寫的中國歷史,在當代中國史學界和學術界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4.柳詒徵《國史要義》 :先生文史學之晚年定論
公精於禮,言史一本於禮。
——熊十力
吾國之禮,相當於外國之法,裁製君權,不亞於他國憲法。
——柳詒徵
本書站在維護中華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引證大量史料,從史原、史權、史統、史聯、史德、史識、史義、史例、史術、史化十個方面對中國史學傳統做了全面回顧,闡述了作者眼中中國史學的精義所在和基本特徵。
5.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最早運用唯物史觀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的一本史學名著
在這時中國人是應該自己起來,寫滿這半部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頁。
外國學者已經替我們把路徑開闢了,我們接手過來,正是事半功倍。
——郭沫若
本書它突破了以歷史文獻為「國故」的局限,將其拓展到地下出土實物,把《詩》、《書》、《易》裡面的的紙上史料,把甲骨卜辭、周金文裡面的地下材料,熔於一爐,提出了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6.金毓黻《中國史學史》: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創始之作
余之研史,實由清儒。
清代惠、戴諸賢,樹考證、校讎之風,以實事求是為歸。
——金毓黻
金毓黼是20世紀上半葉很有成就的史學家。
本書主要論述史官、史家、史籍的產生及官史、私史之區別;史學之重點在撰史、論史兩個方面;撰史途徑中的兩個轉折;史料在史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等。
7.何炳松《通史新義》:較吾國固有者為切實而適用,足備國內史家之採擇
他對中西文化交流、教育、中西歷史均有研究,是一位融匯古今、學貫中西的史學家。
——周谷城
推求過去,以謀現在,而測將來。
——何炳松
本書借鑑西方史學的思想方法,總結並發揮了司馬遷、劉知幾、章學誠等古代史家的傳統史學理論,對史料研究的方法以及通史編纂的原則重斬進行思考,建立其新通史理論體系,對中國現代新史學的建設有著重大貢獻。
8.李守常《史學要論》:20世紀中國史學上最早面世的史學理論著作之一
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奠基之作
這本小冊子凝結著一個革命家、一個無產階級理論家對人類前途的真摯的希望。
——白壽彝
歷史就是人類的生活並為其產物的文化。
歷史就是社會的變革。
這樣說來,把人類的生活整個的縱著去看,便是歷史;橫著去看,便是社會。
——李大釗
本書比較集中地體現了李大釗(字守常)在唯物史學方面的觀點,他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探討了「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歷史學」、「歷史學的系統」、「史學在科學中的地位」、「史學與其相關學問間的關係」、「現代史學的研究及於人生態度的影響」等六個專題。
9.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 :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對中國古代的目錄及目錄學給予全面的、科學性總結的著作
不論在采輯資料方面,或在編寫內容方面,都應該以姚先生這部著作為最好。
——王重民
本書從目錄的概念,目錄的分類及發展演變,目錄的編制、體例,目錄的種類、功用等各方面,對中國古代以及近現代的目錄進行了全面、系統、詳細的分析論述,評價其優劣,指出其不足。
全書體大思精,重點突出,資料詳實。
10.向宗魯《校讎學》:以駢文寫就,儷語為綱,子注為目,疏密有致
神童雅號「向書櫃」
本書是向宗魯學術研究的代表著作,對校讎學的產生、源流、發展、原則等作了較為清晰的闡述,是古代文獻學的重要著作。
11. 朱希祖《中國史學通論》:勾勒出了中國史學產生和發展的概貌
早年師從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為「章門五王(天王黃侃,東王汪東,西王朱希祖,南王錢玄同,北王吳承仕)」之一
逖先博覽,能知條理
——章太炎
以搜集材料、考訂事實為基礎,以探索歷史哲學、指揮人事為歸宿,史學主體之大用也。
——朱希祖
作為一本史學通論,全書向我們全面介紹了中國史學的相關情況,對史學做了一個詳盡的分類與分析,分別對編年史、國別史、傳記等多個中國史學的派別做了具體的論述,也提供給了我們具體的史學作品。
12.陳垣《通鑑胡注表微》: 陳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學識的記里碑」
《通鑑》之博大,特於此著明之。
清儒多謂身之長於考據,身之亦豈獨長於考據已哉!今之表微,固將於考據之外求之也。
——陳垣
本書是一部將史料考據、史論和中國傳統史學微言大義之精神結合得非常出色的一部史學著述。
通過對胡三省的通鑑註疏進行辯誤和考證,來辨識胡三省當年的觀點和思想境界,並藉此發微,闡述陳垣先生自己對史學研究的獨特認識和見解。
陳垣先生還以此觀照現實,在其中融進了諸多現實感悟,抒發了作者自己的民族情懷。
13. 梁啓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 :一本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有關清代學術的百科全書式的好書,開創了學術史的新體例
凡研究一個時代思潮,必須把前頭的時代略為認清,才能知道那來龍去脈。
——梁啓超
本書敘述明清以降中國學術之演變,經緯交織、層次繁複,分別以問題敘史、人物(學派)敘史、學科敘史,構成社會思潮史、學派史與學科史三大板塊。
本書特色在於邀請北京大學著名學者夏曉虹教授,根據諸多版本匯校、考訂成一部精良版本,並為之撰寫年表與評述文章,具有極高學術價值。
14. 陳登原《中國文化史》(上、下):中國文化史研究早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蓋以「華」自詡,猶以「夏」自稱,猶以「中」自勉。
國於大地,必有與立。
——陳登原
全書分上下兩冊,考察了從上古到近古的中國文化的生成、定型、發展的歷史。
全書以資料豐富見長,立論也頗有深度。
為當時研究中國文化史的必讀書,曾被列為大學教材。
15.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推崇文武兼備,認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發展會導致中國社會走向病態
凡在社會占有地位的人,必須都是文武兼備、名副其實的真君子。
非等此點達到,傳統社會的虛偽污濁不能洗清。
——雷海宗
本書通過對兩千年來中國兵員組成、兵制和兵文化的考察和剖析,從某種特定角度對中國歷史進行反思。
書中對中國古代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文官與武官的關係、士大夫與流氓的關係、家族制度與國家架構的關係、皇族血統退化與中國國力盛衰的關係、中國歷史的分期問題等問題皆有精彩獨到見解。
16.顧頡剛 史念海《中國疆域沿革史》:第一部公開問世的系統的歷史地理專著
吾人處於今日,深感外侮之凌逼,國力之衰弱,不惟漢唐盛業難期再現,即先民遺土,亦岌岌莫保,衷心忡忡,無任憂懼。
——顧頡剛
本書由我國歷史學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顧頡剛先生及歷史地理學家、我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史念海先生合著。
記述了從夏代到民國初年中國各個朝代疆域的變遷,以及各個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況,書中附有31個制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圖。
17.馮承鈞《中國南洋交通史》:中國海洋交通史的開山之作
作者在國內首次對中國歷代與南洋相關的政治經濟活動、各次航行的路線、所經過的地區的地名沿革、風土人情進行了綜合考察,對以往史志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線上的存疑或不明之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18.王成組《中國地理學史(先秦至明代)》:給中國地理學史研究帶來「轉變」的重要著作
本書以探討先秦至明代的各種地理作品所反映的地理觀點與地理研究方法為主軸,對中國地理學史進行了全面概括,闡述了自有史以來東方地理學發展的過程和特徵。
書中對有關作品的年代與內容的虛實提出了許多見解,對於闡明不同作品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19.鄧雲特《中國救荒史》: 系統而清晰地揭示出中國數千年救荒思想的全貌和發展脈絡
災荒者,乃以人與人社會關係之失調為基調,而引起人對於自然條件控制之失敗所招致之物質生活上之損害與破壞也。
——鄧雲特
本書第一次全面探討了中國歷史上自遠古以迄於民國歷代災荒的實況及其演變趨勢和特徵,同時分析了災荒的自然、社會成因及其相互關係,並從人口流移和死亡、農民起義、民族之間的戰爭、經濟衰落等方面,就災荒對社會的實際影響作了較具體的論述。
本書還詳盡探討了歷代救荒政策的實施及其利弊得失。
20.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關於中國婦女史第一部系統性的論著
我這本書雖然不敢擔當轉移婦女生活的大任,但最初也有兩個希望:第一個希望,希望趨向新生活的婦女,得著她的勇進方針。
第二個希望,希望社會上守舊的男男女女——自信舊道德極深的人們,能明白所謂舊道德是怎樣一種假面啊。
——陳東原
本書時間跨度從中國上古至民國,以朝代分章,各章中又以主題分節,例如婚姻、禮教、婦女教育、婦德、妓女、貞節觀、纏足、近代的女權運動等。
在觀點上由於受到民初新文化運動的反傳統思想的影響,對於傳統中國在文化上、制度上和實際生活中對於婦女的種種不公、壓制多有描述及批判。
21.陶希聖《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外一種:婚姻與家族) 》:拉開了30年代知識界「中國社會性質」論戰的序幕
士大夫階級實為中國治亂之原。
優秀分子大抵賤工賤商而趨於政治活動,則生產技術不易改良,而農工商業不能進步。
游惰者多,官位又少,則政爭便由此激發。
——陶希聖
本書對於士大夫和官僚產生的根源及其腐朽性、它們之間的關係均做了歷史範疇的揭示,亦論述了封建制度毀壞的原因及封建勢力繼續存在的歷史背景。
對於中國社會的性質也從歷史和社會的進程方面予以了論證。
《婚姻與家族》也是陶希聖社會史研究的代表作。
該文闡述了宗法、宗族、家族制度的歷史演變,並分析了生產關係演變與上述制度演變的互動關係。
22.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系統化工程的開山之作,它為歷史研究提出了以實論史的新方法
這部從服飾角度以實證史的編寫項目,是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標誌。
以實物為展示主體,以文獻為背景資料深入淺出地為讀者揭開傳統服飾文化發展的面紗。
——王亞蓉
本書依託豐富的實物及圖像、壁畫、墓俑等形象資料,與相關的文獻記載互見發明,為三千年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發展繪出清晰的軌跡,於此可以考見民族文化的演繹和各兄弟民族間的互相影響,歷代生產方式、階級關係、風俗習慣、文物制度等,有極好的史料價值。
23. 滕固《滕固美術史論著三種》:百年來具有發軔之功的第一本中國美術史
他對理論家個性的生動描述,對理論前後貫通、深入淺出的闡釋,以及文化史的聯想,使討論顯得十分豐滿,遠非同時期一般畫學著作可以相比。
——陳平(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滕固是一位頗具成就的美術理論家。
本書選取了作者《中國美術小史》、《唐宋繪畫史》和《唐宋畫論:一次嘗試性的史學考察》這三篇代表作,較為全面地呈現了他關於中國美術史的研究成果。
24. 裴文中《舊石器時代之藝術》:這種藝術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這種作品是真正老字號的古物
惟所謂「黑影」者,即只塗出對象之影,或用黑色,或用紅色,不必一定都是黑色。
——裴文中
從有人類以來,藝術始見於舊石器時代末期,在末期以前,藝術作品是沒有的。
今天我們讀到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的這部著作,恍然發現,原來在幾萬年前,我們的遠祖就有了了不起的藝術。
本書更附有大量精美插圖,圖文相參,對舊石器時代末期的藝術做出了精當的描述。
25. 丁山《古代神話與民族》:丁山先生的遺著
一個民族,追尋他的文化來源,由文字記載以前至於邃古之初,時代愈悠遠,故事愈神秘,神秘至於不可再追尋的階段,便斷之以洪水。
——丁山
本書內容是丁山先生從東西文化交流來探索史前時代帝王世系的一些見解。
主要就中國上古史的一些重要問題——如三代都邑遷徙、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大禹治水、炎帝事跡、神農、九州方位等進行詳細考證,書中許多論點在當時乃發人所未發,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6. 徐中舒《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創造性地把王國維開創的「二重證據法」發展成為「多重證據法」
凡是社會發展階段相同的民族,生產關係發展到一定的時候,都應當有相同的、一定的形式。
——徐中舒
本書以「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為題,酌選徐先生在古器物方面的經典文章。
27. 梁思永《小屯、龍山與仰韶》: 以文字形式展現的著名考古學家、中國近代田野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梁思永的學術成果彙編
為確立中國文明的起源與形成是與中原地區文化發展具有密切關係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范毓周(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書共收入七篇論文,包括《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遠東考古學上的若干問題》、《昂昂溪史前遺址》、《小屯、龍山與仰韶》、《後岡發掘小記》、《熱河查不干廟等處所採集之新石器時代石器與陶片》、《龍山文化——中國文明的史前期之一》。
28. 李濟《安陽》:我國的「考古學之父」李濟,在79歲高齡時撰寫的其一生中最後一部著作
寫作《安陽》時的李濟,是在把他畢生關懷的安陽的事業當作自己的生命來寫的,也是傾其畢生的心智寫成的。
文字筆調上的凈化,更體現了他人格的升華。
——李光謨
就中國考古學說來,我們仍舊生活在李濟的時代。
——張光直
本書原文是用英文寫作的。
該書堪稱對殷墟10年考古史的全面總結,更是作者對中國甲骨文考古史的全面回顧。
作者在書中回顧了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形成,詳細介紹了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對殷墟的挖掘和研究,並據此闡述了自己對中國上古史和古史傳說的一些深層思考。
29. 翦伯贊《中國史綱》(一、二卷) :《史前史、殷周史》出版後隨即在戰時的重慶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秦漢史》則是中國史學界的第一部「秦漢史」專著。
這本書,我雖不敢說它已經把殷周及其以前的古史,從神話的霉銹中洗刷出來,但至少它已使這一段古史,顯出了它本來的面目,一言以蔽之,從神的歷史還原為人的歷史。
——翦伯贊
本書是翦伯贊的名著之一,包括《中國史綱·第1卷:史前史 殷周史》和《中國史綱·第2卷:秦漢史》。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觀點鮮明,資料豐富,文章生動,至今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30.顧頡剛《古史辨自序》(上、下):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發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統恰是一個反背
我們要辨明古史,看史跡的整理還輕,而看傳說的經歷卻重。
——顧頡剛
作為中國現代最傑出的史學家之一,顧頡剛先生以開拓性的思維揭示了所謂三皇五帝的中國古史系統是由神話傳說層累地造成的,以縝密的考證糾正了民族出於一元與地域向來一統的傳統說法,並通過考訂古書著作年代,為研究古史傳說的演變打好了基礎。
31. 錢穆《先秦諸子系年》: 錢穆先生學術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一部給諸子學研究帶來新氣象的專著
君書體大思精,唯當於三百年前顧亭林諸老輩中求其倫比。
乾嘉以來,少其匹已。
——蒙文通
全書通過分析先秦諸子的著述,並通過引證大量史料和史書,對自孔子至呂不韋的先秦諸子們的生平事跡、學術淵源、各家思想流變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一一進行考證,從而訂正了司馬遷《史記》以及後人有關先秦諸子論述中的偽誤之處。
本書有助於廓清先秦諸子思想發展演變的真實脈絡。
32. 童書業《春秋史》: 一部將極深奧繁複的考證化為極通俗淺顯的白話文寫出之作
言春秋者,考察之情,去取之慎,蓋未有逾此書者。
——呂思勉
就專著而言,迄今為止還沒有代替建國前出版的童書業《春秋史》這一部書。
——李學勤
本書是一部將正史體裁、紀年體、紀事體、政書及會要體、考雜體等體裁寫作之長融會而創作的一種分章綜述的斷代史新體裁。
作者將深奧複雜的考證化為通俗淺顯的白話文,其學術價值一直收到學界的讚賞。
33. 呂思勉《秦漢史》: 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
從來治史學者,莫不以周、秦之間為史事之一大界,此特就政治言之耳。
若就社會組織言,實當以新、漢之間為大界。
——呂思勉
本書將兩漢政治歷史分為十一個段落,即做了全面系統的敘述,又能抓住重點作比較詳細的闡釋。
對社會經濟,對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分為許多章節做了細緻的論述,其中不乏創見。
34. 黃文弼《西域史地考古論集》: 將史學、地理學和考古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融通為一
高昌自漢至元,歷經一千五百餘年,政權之更替,民族之變遷,於城牆之建築術及其形式,均有影響。
——黃文弼
本書以《黃文弼歷史考古論集》和《西北史地論叢》兩部名著為底本,從黃文弼先生的全部歷史研究和考古著作中選擇最重要的論述部分,摒除圖版、說明以及一些次要繁瑣的部分,編選而成。
作者在進行歷史論述時往往包含著他所親身考察的地理、考古內容,而在他的考古著作中又往往包含著他的歷史、地理研究心得。
35. 楊聯陞《東漢的豪族》: 著名史學家楊聯陞的論文集
集權中央實在是一把兩面鋒利的刀,在君主精明的時候,可以利用它來壓制豪族;在君主黯弱的時候,仍舊要被豪族取去,反來劫制君主。
——楊聯陞
楊聯陞曾師從陳寅恪,又在美國學習並長期任教,其治學風格兼具中國傳統史學和西方史學所長。
他的著述既注重宏觀,又關注微觀,以小窺大,以點觀面,讀後經常帶給讀者學術思路上和現實觀察上的諸多啟發。
本書除了收入歷史論文外,還收入了楊聯陞語言學方面的多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學術造詣。
36. 楊樹達《漢書窺管》: 「漢聖」楊樹達先生的代表著作,《漢書》研究公認的集大成著作,代表了清代考據學直至民國時期現代學術興起對《漢書》研究的最高水平
楊氏「誦班孟堅書不復持本,終卷不失一字,古所謂漢聖者無以遠過。
」
——余嘉錫
本書體例依照《漢書》篇目,以《漢書》疑難章句為綱,先錄儒先成說,再作按語,作者以爐火純青的文字音韻訓詁文法校勘修辭學養加以辨正。
全書涵蓋古代漢語、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多個學術分支,是古代漢語專業的必讀書。
37. 賀昌群《魏晉清談思想初論》: 思想史研究領域的一部力作
歷史學為通儒之學,為古今合一之學,故往往言遠而意近。
——賀昌群
本書對魏晉時期玄學思潮進行了總體上的梳理。
作者充分發揮自己作為史學家的特長,將清談思想放在兩漢魏晉整個大的歷史背景下,依據豐富的史料和縝密的分析判斷,挖掘清談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和來龍去脈,發現其中各個代表人物的思想觀念與整個時代思想大潮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
38.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縱橫馳騁,取得超邁前人的成就,卓然成一家之言
寅恪於時賢論史之文,多不敢苟同,獨誦尊作,輒為心折。
——陳寅恪
東漢的選舉是以道德行為作為評量標準的,而這種道德行為乃是儒家理論的實踐,即所謂「經明行修」。
——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共收論文十三篇,其中大部分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所作,並在1954年加以修改和重寫。
所收論文,包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生產關係、階級結構、土地和賦稅制度、兵制、門閥政治、民族問題、宗教和文化等問題。
這些問題既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大問題,同時又是這一時期的疑難問題。
39.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國中古史研究的傳世傑作
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
——吳宓
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傅斯年
本書系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撰寫於抗日戰爭的艱難環境中。
前書從禮儀、職官、刑律、音樂、兵制、財政諸方面分析構成隋唐制度的歷史因素,上溯漢魏南北朝、推綱挈領地說明中古歷史衍化變遷的脈絡。
後書對唐代政治史作了極為精闢的論述。
40. 岑仲勉《隋唐史》:中國近代以來新舊交替而又急劇變革的這一特定時代的產兒
該書主要由隋史和唐史兩個方面組成,具體詳盡地討論了隋唐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或歷代人物,集中反映了岑先生數十年中讀唐史的心得,在隋唐史通論上亦常發前人之未發。
41.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向達先生的「里程碑」式史學代表作
李唐一代之歷史,上汲漢、魏、六朝之餘波,下啟兩宋文明之新運。
而其取精用宏,於繼襲舊文物而外,並時採擷外來之菁英。
——向達
本書匯集了向達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間發表的23篇論文,這些論文既有從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對唐代長安進行重新審視的力作,也有作者多次前往西域進行歷史考察的收穫;既有作者對敦煌學資料所做的文本上的考證和研究,也有作者對中國美術所受西洋之影響的探討。
42. 吳天墀《西夏史稿》: 一部不可多得的西夏研究史重要著作
給荒蕪寂寥的西夏史園地帶來了春天的氣息。
——徐中舒
系統介紹了西夏王國的形成原因、演變過程、社會形態,深刻剖析了西夏王國前後期的政治概況及其與兩宋、遼、金之間的軍事戰爭和對外關係。
作者超越了前人狹隘的民族觀念,以民族平等和民族融合為原則,審慎採擇既定史料和前人成說,合理運用最新原始文獻和考古資料,發表了諸多獨具慧眼的新見。
43. 鄧廣銘《岳飛傳》: 為中國歷史人物傳記的寫作樹立了標杆
中國20世紀宋代史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只要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自然就會太平!這個答案,成了千百年來傳誦極廣的名言。
——鄧廣銘
將岳飛的生平事跡引入到歷史研究的範疇中,不僅在考辨大量史料的基礎上,真實客觀地還原了岳飛的生平及形象,搞清了圍繞岳飛的很多史實,澄清了很多歷史疑點,而且,還精闢地闡釋了岳飛所處的那個時代和環境。
44. 吳晗《胡惟庸黨案考》: 著名史學家吳晗學術方面的扛鼎之作
這正好象一個故事,時代越後,故事的輪廓便越大,內容也越充實。
——吳晗
本書通過挖掘豐富的史料,條分縷析,經由縝密的考證和推論,揭示了明朝著名大案——「胡惟庸黨案」的真相,首次還該案以歷史本來面目。
本書除《胡惟庸黨案考》外,還收入了吳晗18篇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其中既有他在明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他在元史領域的研究所得。
45. 孟森《明清史講義》(上、下):有關清史問題的權威之作
近代清史學科奠基人
本書為孟森先生20世紀上半葉在北京大學授課的講義。
全書以時間為線索,運用大量史料,對明清史的重要史實和制度演變進行了全面考察,對歷任統治者統治期間內部和內外部的各種利益爭鬥予以了特別關注,對朝代興衰的原因也予以了深入剖析。
46. 傅衣凌《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 中國社會經濟史學主要奠基者之一
大戶之織機為著市場而生產,小戶則為著取得報酬而生產,他們是資本家與勞動者的關係,他們所謂「相依為命」、「相資為生」。
——傅衣凌
本書以明清兩代為限。
在排列次序上將按專題性質和時代前後為分類標準,然後再參照寫作年代排列,使同類問題能歷史地看出作者研究歷程的變化,從各角度反覆論證、探討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遲滯問題。
47. 鄭天挺《清史探微》: 清史研究領域的重要著作,亦是集鄭先生清史研究成果之大成
本書收入了鄭天挺先生研究清史的四十餘篇論文,內容包括《清代皇室之氏族與血系》、《滿洲入關前後幾種禮俗之變遷》、《清代包衣制度與宦官》、《多爾袞稱皇父之臆測》、《清史語解》、《清代的幕府》、《鴉片戰爭前清代社會的自然經濟》、《清代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等。
48.羅爾綱《綠營兵志》: 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研究清代兵制的作品之一
「中國軍事歷史學家」,他這些關於清代的軍事著作對充分了解晚清軍事制度和權力結構的本質極其重要。
——美國學者拉爾夫·爾·鮑威爾
本書以研究清代國有漢軍即綠營的起源與沿革、組織管理制度為主題,詳細分析了清代綠營這一兵種的組織結構、統轄關係、升遷考核制度、俸祿軍械等的管理內容。
全書分為三卷十五章,附有詳細的綠營營制表。
49. 連橫《台灣通史》(上、下):台灣歷史上第一部按通史體例撰修的史書
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台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
——連橫
甲午中日戰爭後,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一批台灣愛國文化人士為保存民族傳統和文化、宣揚民族精神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著名史學家連橫所著的《台灣通史》便是這一努力的成果之一。
《台灣通史》也是連橫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它自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分上、中、下3冊在台灣初版以來,先後在台灣和大陸至少印行過十幾種版本。
全書內容起於隋大業元年,終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時間橫跨1290年,有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
從最早經營台灣的開拓者到清中後期抵抗日本侵略的仁人志士,凡有關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物產、風俗、人物等等,均有論列。
50. 張星烺《歐化東漸史》: 辯證地審視了西方文化東漸對中華文明帶來的有益變化和不良後果,對全盤西化和排外主義都持否定態度
西洋人得其術雖遲,而鑄造發達改良,則較中國為速。
中國人得一法,死守不變。
政府重文人,輕百工。
社會亦以為尚。
——張星烺
本書旁徵博引,論證了歐洲文明與中國文明碰撞並影響中國的歷史,時間跨度從宋、元朝到20世紀30年代,範圍涉及政治、宗教、思想、經濟、文化、科學諸領域。
每日福利:
即日起到2016年6月底,每天送出精品好書一本!
回復「歷史」兩個字給我們即有機會獲得本書單中的精美圖書一本。
往期福利發放:
感謝各位讀者參與我們周二回復「經濟」的活動。
恭喜「隱形繁星」朋友獲得經濟類精美好書一本。
請將您的姓名、地址和聯繫方式私信給小編。
贈書活動將持續至6月底,各位親都有獲得贈書的機會哦!
中華名著205本(漢中市圖書館閱讀推薦第3期)
三、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6種)平民教育不是以慈悲為懷的施米施粥的貧民教育,而是培養國民元氣,改進國民生活,鞏固國家基礎的新型教育。——晏陽初教育就是教人做人。——陶行知1.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
逝去十年,他仍是上海歷史文化界的一面旗幟
11年前的9月1日,楊寬先生辭世,留下希望出版全集的遺願。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楊寬著作集》第一輯,首批8種10冊,余將逐年推出。全集的出版,不僅完成了先生遺願,也可以使讀者更為全面地認識先...
錢穆《國史大綱》:民族危亡時期,喚醒國魂、禦敵救國
最近在讀的歷史方面的書有兩本:黃仁宇先生的的《中國大歷史》和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兩書讀來,感覺孑然不同。(文章最後附上黃仁宇《中國大歷史》的書評)而黃先生的書,大氣磅礴,行雲流水,讀來暢快淋...
余英時訪談:學術傳統被破壞
南方人物周刊 2014-11-17 10:37顯示圖片余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中國天津,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教授,香...
七本書看透中國古代王朝經濟興衰走向
作者:曹二(武漢大學,研習社社員)不同於傳統的政治史,經濟史關注的不是帝王將相、禮樂征伐。雖然經濟史通常也繞不開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與重大歷史事件,但更重要的是,經濟史關注的問題不僅是一個龐大帝國...
中國歷史從頭學,從這20本書開始吧
買書是一個人靈魂清潔的開始,當然,前提是你要會買書,買了之後還要會讀,讀了之後還要會用。關於歷史類書籍的系統學習,勤小思推薦的方式是由近及遠,先斷代後通史再專門史。這裡基本只推薦系統著述,沒有推...
200年來中國最好的歷史學家——錢穆!
回望過去,回首人類歷史長河中所發生的的事情,並且在這其中大放光彩的先人,聽著他們的故事。我們總會感到如一陣風在晴日的藍天裡飄過,有著許多的感慨。在這個過程中,以往歷史並不是一個天然遺傳的基因,會...
中國史學界為何走不出「疑古時代」?做歷史號的作者都應讀此文
中國史學界為什麼走不出「疑古時代」?【倪方六按】本文為北京師大歷史學博士張國安先生將出版新書《走出「疑古」》的《引子》部分節選。文章談了自「五四運動」以後,中國史學界的疑古思潮,和其對1949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20本(必備書單)
中國文化,於世界為先進。——錢穆一個人必確定了他的人生才得往前走動,多數人也是這樣;只有昭蘇了中國人的人生態度,才能把生機剝盡死氣沉沉的中國人復活過來,從裡面發出動作,才是真動。中國人不復活則已...
學習中國歷史一定繞不開的四個人物
如果你是一個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人,那麼下面四個人的觀點或者見解你或多或少的一定聽說過;如果有機會、有時間大家一定要拜讀一下這四位史學大家的著作,一定會受益匪淺。這四位被學術上稱為中國近代史的「史...
歷史研究中的權力、記憶與國家——基於2015年清史研究的述評
每個時期的歷史研究都建立在基礎的文獻、檔案的發掘整理之上。清代的文獻檔案本身具有數量大、範圍廣、保存全等特點,所以每年的新刊布檔案文獻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本年度中西方有關機構都刊布了大宗檔案文...
章開沅先生九十華誕|馬敏:開沅師對本所學術的開示
點擊上方「華中師範大學」可以訂閱哦!2015年恰值我校原校長、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先生九十華誕。為遵從章先生本人的意願,學校不舉行任何祝壽活動,只是以出版11卷大型《章開沅文集》和《章開沅先生九秩...
楊寬著作集」(第一輯)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
中新上海網9月29日電 (王笈)「楊寬的學術特點,我以為一是窮源畢流,二是上溯下實。史學的精彩就在於每一個史家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不接受一家之長,也不固步自封,那麼史壇一定是豐富多彩。」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