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考古學學科定位 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月11日是我國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就是讓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活起來」,使先祖創造的、又與人們朝夕相伴的歷史遺產,進一步納入社會的視野,深入人們的心田。

長期從事田野考古、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秦漢考古和歷代中國長城研究的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段清波日前提出,文化遺產不僅具有與生俱來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還具有超越三大價值之上的核心價值即文化價值,但物質遺產的文化價值迄今並未得到系統的的詮釋和深入的發掘,這和考古學學科目標及人才培養體系、僅探求文化遺產的三大價值理念有關。

要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考古學學科需重新定位。

段清波表示,價值觀是特定時期特定區域內的人們之間形成的共同認可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準則和理念。

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固然是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開展的基礎,但如果文化遺產的價值發掘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上,而不能上升到文化價值的層面,顯然就無法有效化解當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出現的管理體制制約、經濟槓桿導向和利益階層分割等困境,也無法帶給參與者、體驗者在文化意義上的思考和啟迪,更遑論為民族和國家發展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不是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簡單之和,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態、組成、分布以及彼此間的關係等都是核心文化價值觀約束下的產物,凝結和反映的是文化價值,發現、凝練並弘揚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是文化遺產事業的終極目標。

「考古學是通過對古代遺存的了解來研究古代社會的一門學科,長期以來,以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為核心的技術價值認知體系代表了文化遺產事業的基本認知,於是乎,生動的歷史過程變成只與物質遺存本身相關的生硬數據。

大家關注的無非是出土文物的『長、寬、高』,『早、中、晚』,『石、鐵、銅』。

這樣的學科定位必然將主要精力放在關注物質文化的變遷方面,這使得我們無力去發現和闡釋隱藏在物質文化背後、制約社會成員行為方式的文化價值,也就發現不了那些不僅具有古代價值也仍然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

顯然,僅滿足於研究古代社會的考古學學科目標已經無法滿足大眾和社會的需求,創新考古學學科目標成為改變中國文化遺產事業面貌的主要抓手。

」 段清波說,伴隨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斷進步,考古學更應當關注對人類行為表現和文化發展之間互動關係的研究,進而探索不同地區古代社會長時段發展演進的一般規律,尤其是通過對古代文化演進規律的探究,嘗試為當代以及未來國家、社會、區域、社區乃至個體的生存和發展等方面,提供富有建設性的啟發、思考以及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理論支撐。

考古學應當成為通過對古代物質遺存的了解,研究不同時期天、地、人之間相互關係及人類社會發展演變規律的一門學科。

段清波提出,僅通過對物質文化遺存的研究難以達到探究其文化價值的目標。

以政治體制為核心,探討不同時期的宇宙觀、核心文化價值觀與政治體制之間的互動,或許可以為我們發現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提供幫助。

認識和發現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突破以往僅從「合理利用」技術層面思考文化遺產的認知局限,創新考古學學科定位,形成長時段對文化、文明的研究理念,構建發現和闡釋文化遺產文化價值的研究範式,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的因素,對凝練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文化軟實力意義重大。

「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挑戰與機遇並存,由於一部分人對文化遺產的價值、性質、功能和傳承等認知不足,呈現出實踐探索多於理論闡釋,合理利用中經濟訴求高於文化需求等態勢。

考古學在中國文化遺產事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相對成熟的理論、方法體系與認知理念影響了文物保護技術、管理傳承等領域的進展。

」段清波表示,「我們必須看到,中國考古學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由於學科目標與定位的局限性,以及我們對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認知的偏頗,致使文化遺產事業尚未得到全社會的充分認知。

此外,行業內外無力發掘和凝練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致使文化遺產事業對當代社會發展還沒有產生應有的啟迪和指引作用,也是文化遺產事業時常陷入保護與開發兩難困境的重要原因。

段清波認為,承載文化與文明發生髮展過程中核心基因的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同時期宇宙觀、政治體制及核心價值觀三者相互作用下的結晶,是不同時期統領社會進程的核心價值觀影響下的產物,他體現的是全社會成員在文化價值觀約束下所形成的物質形態及其展現出來的觀念體系。

無論是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還是遺產管理與文化傳承,最核心的任務和終極目標都是保護和發掘文化遺產的歷史、藝術和科學以及超越三大價值之上的文化價值,發掘提煉出中國文明的文化價值特性,探索中國文明在形成過程中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的方式方法以及經驗教訓,發現中國文明形成過程中具有當代價值的營養成分,通過闡釋形成民眾、民族和國家文化軟實力。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記者:陸航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社科電視 學術新媒體分享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學要發掘遺產的文化價值

認識和發現物質文化遺產中文化價值,突破以往僅從「合理利用」技術層面思考文化遺產的認知局限,創新考古學學科定位,形成長時段對文化、文明的研究理念,構建發現和闡釋文化遺產文化價值的研究範式,對弘揚中...

論考古學學科目標和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

摘 要:承載文化與文明發生髮展過程中核心基因的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同時期宇宙觀、社會治理體系及核心價值觀三者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不同時期統領社會進程的核心價值觀影響下的產物,它體現的是全社會成員在核...

論考古學學科目標和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

【摘要】承載文化與文明發生髮展過程中核心基因的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同時期宇宙觀、社會治理體系及核心價值觀三者相互作用的產物,是不同時期統領社會進程的核心價值觀影響下的產物,它體現的是全社會成員在...

發掘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價值

春節期間,賀歲片《功夫瑜伽》里的主角形象令觀眾耳目一新。而該電影選材考古工作者不是偶然的。隨著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考古學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功夫瑜伽》的主角是一...

考古學的學科屬性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極其複雜,這種現象難免也會影響到人們對考古學的理解。所以,關於考古學的學科性質問題,國際考古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比較普遍的認識就是把考古學歸入人文社會科學的範疇,或者...

文化遺產時代的考古學

作 者:曹兵武作者簡介:曹兵武,中國文物報社原文出處:《南方文物》(南昌)2014年第20142期 第10-14頁 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學幾門學科分別從發現與研究、保護、展示、利用等不同角...

解讀紋飾:培育考古學科增長點

許倬雲、李學勤等學者曾經從全局角度出發,對20世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進展進行過總結,他們都傾向於認為考古學是其中進步最顯著的學科。這個判斷和認識是符合實際的。總體來說,目前考古發掘的規模和基本情...

堅守之路——中國公眾考古走向何方?

格林.丹尼爾(英國考古學史專家)認為含義有二:①、人類歷史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②、人類史前時期物質遺存的研究。 中國考古學家夏鼐認為考古學的定義為:①、考古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或繼續使用這種知識的...

鑄魂 紮根 開路 樹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同與傳承,對外來文化的包容與借鑑,對未來文化發展的信心與信念。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把文化自信提到了...

徽商文化與當代價值探討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

為考古學學科特色而詠嘆

在春夏之交的日子裡,窗外是江南的秋風細雨,讀著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先生向媒體宣布的信息: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於5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鄭州舉行,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面向世界...

陳星燦:公眾需要什麼樣的考古學

當某人自稱或被別人尊稱為考古學家的時候,那不過是沿用了一個習慣的說法,其實是頗有點不準確的。因為人類的古代文化是如此的燦爛輝煌,多彩多姿,任何一個偉大的考古學家,窮其一生的精力,也只能為重建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