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眼中的早期中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許宏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5月版/48.00元
「無邑不城」,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古都的一個顯著特色,不管是公眾還是學界,一般都認為「沒有『城牆』的都城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現在,卻有人說,在二里頭國家(夏或商王朝)誕生到漢代將近2000年的時間裡,居然絕大部分都城是沒有外城的,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不設防的時代,您信嗎?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先生繼《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之後,又推出新作——《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
在這本書中,作者運用考古發掘材料和文獻記載,用倒敘的論述方式,從晚近向遠古進行了追溯,通過層層追尋,為讀者大膽提出了一個觀點:在中國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二里頭國家(夏王朝後期或商王朝)誕生到漢代的絕大部分都城是沒有外城的。
許宏稱之為「大都無城」。
《大都無城》對考古發現中的「不動產」——城址進行了考古學角度的觀察。
許宏認為整個中國古代都城史可以依據城郭形態劃分為兩大階段:防禦性城郭階段和禮儀性城郭階段。
而在中國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二里頭至曹魏鄴城將近2000千年的時間裡,龐大都邑不設防、有宮城無外郭城成為都城空間構造的主流現象,形成一個「不設防」的樣貌,這與廣域王權國家強盛的國勢、軍事、外交,以及作為「移民城市」的居民成分複雜化、對周邊自然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都有一定的關聯。
許宏將其概括為「大都無城」。
那麼,何為城,何為郭?城郭齊備的狀態是源遠流長的嗎?是單線平緩的「進化」,還是重大的「變異」和波動?動因為何?中國古代都城早期階段有著怎樣的特徵和發展軌跡?如何反映文化上的變遷?這些都是中國古代都城甚至古代社會發展進程的大問題。
該書視角的獨特之處在於突破了以往「總平面圖」式的講述方式,轉而使用動態解讀的說明方法,在研究和理路上都有所創新。
《大都無城》是「解讀早期中國」系列的第二本,該系列第一本是2014年出版的《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也是許宏的作品。
而《大都無城》實際上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對「何以中國」這一問題的回答,也是對早期中國史進行的另一闡釋。
「解讀早期中國」系列展現了考古學家眼中的早期中國和考古學視角下的中國誕生史,體現了考古學在解讀「文獻不足征」時代的無字地書時,超脫了「正經補史」的理念和話語系統而將古史建構視作己任的角色轉變。
解讀早期中國無法迴避夏王朝這個話題,因此,作為一個嚴謹的考古學者,在《何以中國》一書中,許宏並不打算就這個問題給出一個確定的結論。
他在書中為讀者展開了一個時間的長線,打開了一個扇面,向大家一一講述始於公元前2000年,中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通過陶寺的興衰、嵩山地區文化的星羅棋布、新砦遺址的崛起等,最後輻輳到二里頭遺址——中國最早廣域王權國家的橫空出世上來。
由此呈現給讀者的是中國幾個著名的「最早」:最早的多進院落大型宮殿建築、最早的城市主幹道、最早的封閉式管營手工業作坊區、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最早的雙輪車使用證據……而這就是最早的「中國」。
「公共考古」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越來越多的公眾對考古感興趣,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到普及考古研究與成果的的行列中來。
在許宏看來,中國考古學歸根到底是中國大歷史的一部分,是探究宏觀的文化歷史發展進程的一個方法和手段:「我現在越來越意識到考古應該以物見人,從這些東西後邊要看人的行為。
」
「大都無城」:千年不設防的時代
「無邑不城」,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古都的一個顯著特色,不管是公眾還是學界,一般都認為「沒有『城牆』的都城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繼《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之...
考古學家眼中的早期中國:「大都無城」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 「無邑不城」,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古都的顯著特色之一。如果有人說,在二里頭國家(夏或商王朝)誕生到漢代的兩千餘年間,絕大部分時間裡都城居然是沒有大城的,甚至可以說這一千多年是...
「大都無城」——考古人要改寫的中國古都史
新華社北京2月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屈婷)2016年5月,考古學家許宏在三聯書店出版了一本小書——《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8月旋即再版,更一不小心成了暢銷書,獲得多項權威圖書年度大獎。憑...
探索「中國」誕生與早期發展
——從《何以中國》到《大都無城》近年,我有三部從考古學角度解讀早期中國的小書面世,分別是《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和《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三本小書,大...
考古學者許宏提出中國古都「不設防」
本報訊(記者丁楊)近日,身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的考古學家許宏新作《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這也是繼許宏的《何以中國:公元前200...
許宏「解讀早期中國」出新書
本報訊(記者路艷霞)繼《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之後,考古學家許宏昨天推出《大都無城》,這是其「解讀早期中國」系列的第二本。許宏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主...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教授:中國早期的都城是沒有城牆的
「無邑不城」。城是中國人的心結,它似乎代表著一種生存狀態。在一般人印象里,內有城外有郭的布局方式就是中國古都的模式。然而咱們遼寧蓋州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教授推翻了這種說法,並在...
許宏:考古學視角下的上古中國 | 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第六季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第六季】解讀無字地書——考古學視角下的上古中國(共三講)
訪談︱許宏:「大都無城」是基於文化自信
古代都城似乎都有城牆,尤其是現存的明清城牆,成為「中古以後帝國都城最鮮明的物化表征」,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然而,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許宏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在新著旗幟鮮明地提出「大都無...
中國城市的不設防時代
中國「營國」規劃的最早記載見於《詩經》。《綿》有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描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眾在岐山腳下築城的過程,考察方位、探測風水、答謝神靈、平地修城,皆有...
中國古都形態變遷:從"大都無城"到"無邑不城"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大都無城」並非標新立異之說,而是對中國古代都邑遺存顯現出的某種階段性現象的總結和概括。在二里頭(夏或早商)到漢代將近兩千年的大部分...
何以中國:從前中國時代到最早的「中國」
【內容提要】何以中國:從前中國時代到最早的「中國」 最早的「中國」從何而來?數千年前「滿天星斗」時代的中國大地有著怎樣豐富多彩的區域文化?應該怎樣看待它們?早期中國由多元到一體的演進過程是單線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