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端午一過,我國大部已經進入到了炎熱的夏季,在現在科技發達的社會度過炎熱的夏季有無數種清涼解暑的方法,有空調、電風扇、空氣制冷機,在飲食上還有不計其數的冷飲、飲料、水果……

有人問了在沒有這麼多高科技的古代是怎麼度過炎熱的夏季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代人的是如何度過夏天的。

先說說古代人用來消暑的工具——扇子,據說扇子是虞舜發明製造的,起初並不是為了納涼,而是為了彰顯地位和身份的,後來人們經常拿在手裡搖擺而生風,有多為竹編,所以又被人們稱為搖風,更有文人墨客給它起了 「涼友」這個好聽的名字,再後來很多的貴族人家便會用絹帛來製做扇子,這樣的扇子搖起來的更省力氣,文人墨客還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

到了漢代有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騰空出世,其消暑效果非常可觀。

據《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作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這「滿堂寒顫」四個字足以證明該器具令人震撼的納涼效果。

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供人消暑的涼屋。

涼屋通常是傍水而建,採用水車推動扇輪搖轉,將涼氣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後沿檐而下製成人工水簾,屋子裡自然會涼快起來。

這個方法要比葉輪撥風涼爽的多。

到了明代涼屋則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明朝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記載: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可見明代人在消暑時巧妙利用地理優勢,掘井納涼,天然環保。

我們再來說說飲食方面,憑藉古代人們的智慧自然在飲食方面依然也不遜色與現代,早在三千年前商代的富貴人家就已經冬日鑿冰並藏於窖,用來來年的夏季消暑之用。

在周朝還專門設有掌冰權的凌人。

凌人是西周時期朝廷中一個專門負責製作冷飲的職位,可見冷飲在當時是多麼的珍貴。

春秋末期甚至出現了冰廚,《吳越春秋》中就記載越王勾踐出遊時食宿於冰廚。

到了唐代開始出現了商業性的藏冰戶,也就是說冬天藏冰入夏便拿出來賣。

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

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似賦還咸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

除了以上那些方法古人還有更加奇特的方法,中國自古被稱為瓷器王國,古人除了用瓷器做碗、花瓶外還發明了瓷枕。

冰冰涼涼的瓷枕在夏天枕於其上,睡覺當然涼快。

古代的夏天同樣有蚊蟲,躲避蚊蟲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那時並沒有蚊香,因此在古代人們在夏天一般是躲在蚊帳里睡覺,後來逐漸有人在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帳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還增添不少的情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古人的那些消暑利器

人們常說,心靜自然涼。唐人白居易專門寫了一首《消暑》詩:「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王維也有抱著古琴在竹林中席地而坐的經歷。「眼前無長物,窗下有青峰。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但一般老百姓要幹...

古人避暑妙招大揭秘:沒空調怎麼過夏天?

炎炎夏日,T恤短褲、西瓜雪糕、風扇空調儼然成為了現代人夏天的標配。但對於沒有冰箱沒有空調的古代人,他們怎麼度過這酷熱難耐的夏日?其實,古人不僅消夏避暑方法多種,更是道法自然,值得借鑑!

古人的消暑工具 冷飲早在商朝就已出現

扇子的發明人是誰,目前已無法考證,不過我估計這種辦法原始社會時就有人掌握了,只是他們手裡拿的很可能是一片大大的樹葉,搖破了再爬樹摘一片,很費事。後來,扇子變結實了,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