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通論# 第一章 概論 重要名詞解釋1.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史前考古學:
考古學分支。
又稱史前學。
以文字記載以前時代的考古資料為研究對象。
用考古學方法研究史前人類社會的經濟形態、文化面貌、社會結構、分期斷代等,並結合地質學、古生物學、古人類學、民族學等有關學科的研究方法,力求得出準確的結論。
其斷限,在中國自170萬年至4000年前左右。
★★★地層學:
考古學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
應用地質學中地層學的原理,根據地層迭壓上下,判斷相對年代遲早的方法。
旨在研究因人為形成的各種文化堆積的形成過程和原因,並以此考古發掘、處理各種遺蹟現象。
(一群人定居於某地,在活動的過程中,必定會在天然的「生土」之上遺留下一些文化遺存和其他有機物。
天長地久,這些遺留物和自然力作用搬運來的其他物質,會形成一種顏色、質地不同於「生土」的「熟土」。
考古學中就將這種熟土稱為文化層或文化堆積。
如果後人又在此居住,則會在原來的文化層上再堆積新的文化層,長此以往,文化層將越來越厚,層次也會越來越多。
按理,新的文化層總會迭壓或破壞(打破)老的文化層,易言之,新的文化層的年代總是晚於老的文化層。
在考古發掘中根據這個原則,使用各種技術和手段把不同的文化層層次分辨出來,確定孰早孰晚。
)
★★★類型學:
考古學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
主要用來研究遺蹟和遺物的形態變化過程,找出其先後演變規律,從而結合地層學判斷年代,確定遺存的文化性質,分析生產和生活的狀況以及社會關係、精神活動等。
大量用於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變化較明顯的器物。
(認識考古發掘所獲的一群文化遺存,首先必須對其個體進行比較,進而認識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最後才是整體;但不同類的東西不能進行比較。
考古類型學就是把用途、製法相同的文化遺存歸成一類,並確定它們的標準型式(或稱標型),然後按照型式的差異程度的遞增或遞減,排比出各類文化遺存的演變系列。
這個演變系列一般就是文化遺存在時間上的演變過程,從而體現出文化遺存個體的相對早晚時序以及源流關係。
進而認識整體的文化遺存)。
★★★文化層:
考古學術語。
人類居住在一地,一般都會在原來的天然堆積或沉積的生土上面,堆積起一層熟土,這種熟土常夾雜著人類無意遺留下來的或有意拋棄的器物,這種包含文化遺物的熟土層,考古學上稱為「文化層」。
如果地層未經擾亂,則上文化層必然晚於下文化層形成的年代。
★★探方:
考古學術語。
發掘時開的方形坑。
用以探索遺址的地層堆積和各種遺蹟現象及其相互關係,並取得地層和遺蹟的平剖面圖,面積一般為5*5米,每方為工作基本單位,方與方間以隔梁區別。
發掘中開的狹長的溝稱「探溝」,用途同探方。
★民族考古學:
考古學一個分支。
運用考古學觀點、方法研究某些現代仍然保留一些原始性的民族。
以期與考古發現的有關遺蹟、遺物進行對比研究,深入了解原始社會的組織、家庭結構、生活習俗、宗教信仰。
★植物考古學:
考古學一個分支。
對古遺址出土的植物遺存進行研究的學科。
揭示古代人們對植物食物的選擇、農作物的起源、早期農業的出現等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情況,並可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是考古學和古植物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
★動物考古學:
考古學一個分支。
研究古遺址出土動物遺存的學科。
揭示古代人們選擇食物、狩獵、飼養家禽家畜等方面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概況。
是考古學和古動物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
★埋藏學:
考古學一個分支。
專門研究化石的形成過程,要分析和恢復原來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環境,必需首先判斷化石群是生活在原地的群落,還是經過外力(水力、風力、冰川等)搬運的異地埋藏群。
原地生活的群落(如礁體、疊層石或其他未經搬運的生物化石),可以提供解釋古生態學直接的證據,而異地埋藏可供判斷古地理環境和沉積條件。
埋藏學是研究恢復古環境的基礎學科。
舊石器考古發掘方法再思考
一般認為,1931年梁思永先生在後崗發現三疊層是考古學史分期的標誌性事件之一,此後我國田野考古逐步推廣按土質、土色區分堆積的方法①。後崗的發掘結束了以往人為的水平層位的發掘,而開闢了以文化層位...
關於考古學中的地層學
在考古發掘現場,我們常常見到一些工作人員拿著手鏟,在刮平的地面上、切得筆直的探方四壁上畫一些線條,被這些線條分割開的土層或土塊之間似乎存在一些差異。這些被線條劃分開的土層代表了什麼呢? 在一個遺...
逆過程的考古學:信息學視野下的考古埋藏學
考古是對人類歷史的逆探索過程——已經消失的歷史,通過對其物質性遺存的考古學處理,可以重建、復原並進行研究,這是現代科技賦予人的獨特能力。張立東先生的《手鏟釋天書》,以訪談的形式披露一批著名學者關...
田野考古中的次生堆積和文化層缺失
摘要:考古調查和發掘中常會遇到次生堆積,這是一種經自然力(如流水、風力等)搬運而形成的含文化遺物的堆積。如果不能分辨原生堆積和次生堆積,就不能準確地判斷地層的文化時代和文化遺物的年代。自然力還能...
兵馬俑坑下面還有文物麼 探究並沒那麼簡單
很多人都去參觀過陝西考古發現的秦兵馬俑坑,大家也都看到了那些兵馬俑排列有序地站立在一條條的坑道中,這使我們仿佛穿越了歷史,來到了秦代。在被兵馬俑的恢弘陣勢強烈吸引住的同時,絕大多數的觀眾可能都不...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發掘獲重要收穫
2016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對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分兩個發掘區,發掘面積合計65平方米,發現了距今45000多年的舊石器中期向晚期過渡的文化...
江川甘棠箐遺址考古 提供大西南更新世寶貴地層剖面
內容摘要:遺址於1984年發現, 1986年 6月、1988年 9月及1989年 2月,考古專家多次到該遺址調查、勘探,採集到大量動物化石及少量石製品,根據該遺址出土的哺乳動物化石及石器特徵,研...
翻開,看看考古的另一面
作者:丁雨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中,夏鼐和王仲殊先生說,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定義」是很微妙的,有些時候它是一種歸納總結,有些時...
考古隊去挖掘人家古人的墳墓真的好嗎?
身為一個考古文博系大學渣還是有責任通過僅有的科普維護一下本學科尊嚴的。(攤手)學科概念啥的就不多說了反正學渣也掰扯不明白 -_-|| 有一次跟哥們聊當今不少圈外人對考古的誤解,我說:這年頭雖然不...
解讀紋飾:培育考古學科增長點
許倬雲、李學勤等學者曾經從全局角度出發,對20世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進展進行過總結,他們都傾向於認為考古學是其中進步最顯著的學科。這個判斷和認識是符合實際的。總體來說,目前考古發掘的規模和基本情...